浅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打渔陈枣梨河小学张乐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课内得法,还应指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得之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拓宽知识面,“以课外促课内”,使之相得益彰。
然而,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仍摆脱不了画地为牢的困境:死抠教材,了无情趣,教师越教越差,学生越学越死。
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讲读型阅读教学模式。
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教参,然后写出教案。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亦步亦趋的实施自己的教案的过程。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学生的任务是“配合”老师顺利实施教案。
这样的阅读教学不是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而是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的的容器,必然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精神,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
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出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二、“为时已晚”的起步阅读
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字学词,而且还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长期以来,农村低年级阅读教学一直被忽视,认为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不会分析课文,所以课文教学只让学生学会其中的生字,至于课文,只让学生读读,会做课后作业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只有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才受到重视,既要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中
的语言文字,又要教会学习方法,同时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到高年级才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能力为时已晚矣,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学生的负担也重。
所谓“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
三、“空白”的课外阅读
新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具体而明确的量比要求——“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教学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农村小学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差,加之经费紧张,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图书室只是装扮门面以备上级验收,开同虚设。
加之一部分农村家庭还没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般的孩子都没有大量的课外读物。
对于农村小学老师来说,指导学生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针对以上问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要得到逐步提高,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创新理念,改进方法
阅读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把创新理念渗透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我们应该深入钻研的问题。
我认为,阅读教学方法创新的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目标性
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要体现目标的多样性,既要考虑学生的阅读规律,又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教学方法的设计还要体现落实创造教育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的个性品质等。
再次,方法设计的目标还要具体化,如培养的质疑意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培养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要设计灵活、多样、高效的教学方法,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心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
学生读书的积极自主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应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批判继承性
阅读教学是以学习民族语言,继承民族文化为已任的语文教学。
千百年来,历代教育家呕心沥血,创造了许多教学方法,对之我们要持以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不断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全面提高语文质量。
二、提前起步发展能力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首先要打破从高年级起才开始起步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贯穿小学六年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提前起
步,从一年级开始进行阅读训练,抓住二下、三上这一儿童开读的最佳时机,让孩子们在这时都得到教师的诱导、引导和辅导,既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出是语文教师走向成功的机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提:“学生朗读能力逐渐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认真指导学生分词认读,按要求停顿,培养学生的停顿,培养学生的“扫读”和“双行认读”能力。
低年级学生往往注意拼音,不太注意汉字,对于这种现象,从指导读拼音短文开始到读注音文章,可先把文章中的汉字或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要求读不出来再到文章中去找拼音,从而培养他们一目双行的扫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前读、课中读、课后读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农村教师应注意克服方言的影响,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当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和理解是互为手段和目的的。
朗读得好有时是为了深入理解,理解得深有时也是为了朗读时能够传情,对听者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2、培养学生独立找出和分析重点词句的能力
理解是阅读的核心,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标准。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教给学生分析课文的步骤,教给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教给学生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方法。
学生掌握了分析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之后,对提高他们独立分析课文的能力具有直接作用。
二、创造条件延伸课外
一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一种自发性行为。
二是推荐读物——每学期指导学生订阅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刊,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好报,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厚积而薄发。
三是保证时间——除了允许他们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每周抽一定时间,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是加强指导——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既要激发兴趣,又要锤炼意志品质,并从阅读理论上加以迁移导引,以丰富写作的材料库。
五是持之以恒——鼓励学生持之以恒,教师更不能虎头蛇尾。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辅导。
以上所述是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质量的几点浅见,我们希望广大农村小学教育者不懈努力,大力研究,总结经验,以改进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并取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