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_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法国

第三章_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法国


• 杜布勒依在任首席宫廷画师时所画的 《古时的献祭》构图奇兀,以不合常规 的位于画面边缘的人物组成环形,加强 着奇迹出现的突然性,对于形的推敲令 人赞叹。
• 继他之后的宫廷画师杜伯瓦为该宫留下 了《克洛琳德的故事》、《戴阿热纳和 沙丽克蕾的故事》,以及狄安娜长廊的 壁画。他的主要特点在于对光的表现, 色彩的激烈有时达到令人略感生涩的程 度。
枫丹白露画派
• 老古赞的代表作《潘多拉魔瓶的夏娃》
枫丹白露画派
• 小古赞的《最后的审判》
《埃丝特蕾姐妹》的作者已不得而知。画中裸体的卡芭 利埃尔、埃丝特蕾是国王亨利四世的宠姬,1599年因难 产身亡。画面表现两姐妹正在大床的帷幕之中梳妆打扮, 房间深处一位衣着华丽的妇女正在大壁炉前缝纫。人物 手捏乳房的动作暗示着贵妃期望怀孕得子。画家对细部 描绘的热衷,以及远近人物大小悬殊的夸张手法,都极 好地体现出北派的写实传统。同时,画家又巧妙地意大 利文艺复兴在解剖和透视上的成就,人物的手画得尤其 精彩,富有变化并极具神情。人体虽无剧烈动作,却塑 造得结实充分,细致动人。这种以人物的静止状态起到 象征作用的手法将在下一世纪的法国绘画中得到发展。
《 埃 丝 特 蕾 姐 妹 》 枫 丹 白 露 画 派
枫丹白露画派
• 《猎神狄安娜》、《慈爱》它们通 过加以女性化的米开朗基罗式人体 和长颈长身的女神形象代表着该时 代风格。表现出相当诱人的新鲜感。 •
• 《猎神狄安娜》
枫丹白露画派
• 《维纳斯的梳妆》 则是稍晚一些的作 品,它标志着法国 画家对技巧的纯熟 运用,对于微妙明 暗关系和人体肉感 的表现已与意大利 样式主义难分伯仲。
《比代的肖像画》 老克洛埃 (约1536) 板上油画 39.7×34.3厘米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1541年,小克洛埃继其父担任宫廷画师, 画了大批黑、褐炭笔素描肖像,人物神 情各异、性格毕现,线条的洗炼生动实 为欧洲的艺术奇葩。油画《弗朗索瓦一 世像》、《奥地利的伊丽莎白》在画风 的稳健、工细以及每一局部的完整和笔 触的精致上,都不愧为法国画派的代表。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建立在对哥特建筑的研究之上) 其雕刻的特点: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它们是为建筑而创作的。
• • • • • • • • • • • • • •
斯吕特 《供养人与圣母子》、《六先知》(群雕) 柯隆波 《圣乔治屠龙》(雕塑) 彼隆 《基督下架》(浮雕) 普罗旺斯画派:夏隆东 《哀悼基督图》 富盖《圣母子》《查理七世》《德于格尔森像》 枫丹白露画派: 意大利的罗索和普里马蒂乔《法国枫丹白露王宫》 阿巴特《西皮翁禁欲》 卡隆:超现实主义《蒂布尔的女仆者》 老古赞《潘多拉魔瓶前的夏娃》 小古赞《最后的审判》 杰出佚名作品《埃丝特蕾姐妹》《猎神狄安娜》《维拉斯的梳妆》 老克洛埃《弗朗索瓦一世像》 小克洛埃《弗朗索瓦一世像》《奥地利的伊丽莎白》《沐浴的普瓦堤 埃狄安娜》
《支撑音乐家走廊的四女像柱》 (约1550) 巴黎卢浮宫西翼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古戎,卢浮宫的《女像柱》、《带鹿的狄 安娜》和枫丹白露王宫的装饰浮雕,都 造型精美,线条典雅,样式主义的肉感 带上了古希腊高贵的形。
Hale Waihona Puke 二、绘画• 普罗旺斯画派名家夏隆东的名作《哀 悼基督图》
• 画中人物特点鲜明,圣母那悲痛欲绝的姿 态动人心弦。画家巧妙地利手黑衣下摆和 基督僵直的躯体把5个人物联在一起,具有 哥特晚期风格的线条和夸张手法与佛兰德 斯迥异,给人以新鲜、生动之感。
《摩西井》大理石群雕,人物高约 180厘米,创作于约1395-1403年
15、16世纪法国雕塑的普遍特点是极强的装饰性,它 们是为建筑而创作的,并与建筑物的线条融为一体
《仙女》
古戎(1510—1572)
古戎《宁芙仙女》局
部 (1548-1549) 大理石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古戎《宁芙仙女》局部
(1548-1549) 大理石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弗郎索瓦一世肖像》 小克洛埃 板上画 1535年 96×74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沐浴的普瓦提埃狄安 娜》 小克洛埃 1550年 油画 92×81.3厘米 伦敦国立美术馆藏 它严守写实风格,既和 意大利的奇思遐想不同, 又与该时代的知识主义 迥异,终于在古典的高 贵和现实趣味,装饰性 的追求和艺术的表现之 间寻得了平衡,具有名 符其实的法国气派。
第三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 缓慢复兴的法国美术
法国人素爱艺术,沿着塞纳河引入了意大利美术和尼 德兰美术,出现了以第戎、里昂、阿维尼翁为中心的法国 文艺复兴美术的主流。反映本民族的时代风情。15世纪末 以后,法国逐渐走上了资产阶级贵族化的道路,因此法国 的美术也带有贵族化的倾向,缺少意大利、尼德兰和德国 美术那样的振撼力量。 作为哥特艺术的故乡,法国早就在建筑上赋予过宗教 艺术最崇高的表现力,此时,尽管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 就如醉如痴,艺术家们却能不忘传统,熔法国、佛兰德斯、 意大利艺术的动人之处于一炉,产生出自己的杰作。
枫丹白露画派
• 古赞父子是枫丹白露画派中亨有盛誉的画家。 • 老古赞的代表作《潘多拉魔瓶的夏娃》把从来 都以狼狈而逃模样出现的人类始祖画成安详高 雅的女神,风景的恬静幽深加强着主题的神密 感。 • 小古赞的《最后的审判》以罗马式建筑作为环 境,以上下4层的无数人物形象再现米开朗基 罗西斯廷祭坛画的宏伟场景,在处理人、景关 系和纷乱复杂的场面上得心应手。
画家
凡埃克兄弟 (扬为油画 之父)
风格
代表作品
《根特祭坛画》 《阿尔诺芬尼夫妇 像》 《农民舞蹈》、 《农民婚礼》《盲 人》《雪中猎人》 《绞刑架下的舞蹈》
风格沉静肃穆、严谨、写 实、注重细节的刻画,并 注重画面的叙事性和寓喻 性,虽多表现宗教题材, 老彼得勃鲁 但明显流露出对现实生活 盖尔(歌颂 的热爱,反映农民现实生 农民的画家) 活,风景与人物相结合 民族性、人民性、斗争性 和现实性 丢勒(德国 的达芬奇) 霍尔拜因 (到英国, 高贵、静穆、 专注) 格列柯(代 表西班牙文 艺复兴美术 的最高峰) 充满人文主义精神,并强 调真实感与科学性相结合, 造型严谨,风格写实质朴, 尤其重视刻画人物的个性 和内在的精神力量
版画《启示录》 《忧郁》《三个农 民〉油画:《四使 徒》《在伦敦的法 国使节像》 《吉斯策像》《埃 拉斯莫像》
变形、苦闷、怀疑、沉思、 《奥尔加斯伯爵的 痛苦和躁动不安 下葬》 《托列多的风景》 《拉奥孔》
• 维纳斯、丘比特和 三美人 枫丹白露 油画 年代不详
法国肖像画
• 此时的法国肖像画有令人赞叹的成就,成为 法国画派以精湛的写实功力消化外来影响的 结晶。其天才代表是弗朗索瓦· 克洛埃(约 1505—1572)。从父亲处学到的佛兰德斯绘 画技巧构成了克洛埃艺术的主调,对意大荷 兰、德国艺术的注意更使其博大精深。
“穆兰城画师”波雷沃斯特
• 现已可以肯定“穆兰城画师”是波雷沃 斯特(1502年在穆兰),其作品《勃艮 第的马德莱娜与圣马德莱娜》、《祈祷 的儿童》在心理刻画和对形的讲究上, 都达到罕见的高度。
意大利的两位大师罗索(1495—1540)和普里马 蒂乔(约1504—1570)接受了法国枫丹白露王宫 的内部装饰工作,为之竭忠尽智,付出了全部心 血。他们设计和参与制作的壁画、挂毯、浮雕以 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是如此精美,以至于连意大 利都为之黯然失色。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
肖像画:富盖 克洛埃父子 枫丹白露画派 建筑与雕塑的结合:古戎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 15、16世纪法国雕塑的特点是有 着很强的装饰性,为建筑而创作, 他们与建筑紧密结合。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一、雕刻
勃艮第最出色的雕刻家斯吕特(1350—1406),是15世纪艺 术中写实主义潮流的主要代表
• 弗雷米埃的代表作则是1608年完成的该 宫教堂天顶画。与前两位画家不同,他 更喜爱结实的造型效果和夸张、幻想的 手法。
• 这3位画家在枫丹白露的大量创作构成 了国际样式主义的最后阶段。


尼德兰、德国、西班牙文艺复兴比较
国家
尼德兰(15— 16世纪中期) 欧洲油画的故 乡 16世纪初,风 景画和风俗画 成为独立的绘 画题材 德国(15—16 世纪中期) “欧洲版画的 故乡” 16世纪 初,肖像画和 风景画开始成 为独立的画科 西班牙(14— —16世纪下半 期) 神秘主义的高 峰
枫丹白露画派——卡隆
• 在枫丹白露画派中最别具一格的画家卡隆(1521—1599) 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戏剧导演,并与繁星派诗人过往甚密, 广博的文化素养使他脱颖而出。他从1540年起在枫丹白 露作画,在极其重视透视与构图的同时,运真的景物描 绘和强烈的寓意使作品具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味道,将 北派的流畅线条与南派的明暗表达相融合,使法国样式 主义别开生面。 • 《三头政治下的屠杀》以奇特的景物安排和凄冷的笔调 描写新教徒遭受杀戮的惨状。他对特殊的自然现象颇感 兴趣,喜爱描绘作为灾祸降临预兆的血雨腥风,造成焦 虑恐怖的画面气氛。 • 《蒂布尔的女卜者》,他让奥古斯都大帝单膝跪地,虔 诚而惊奇地聆听关于圣母子出现的预言。大批古罗马著 名建筑、雕塑,包括象征皇权的神座被纳入画面,各种 几何形状按照透视叠放在一起。他对神座的精细刻画。 近乎平涂而成的黑人,以及一挥而就的雕刻基座,造成 出人意料的奇特对比效果,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 精神。
富盖《圣母子 》 1450年 93×85厘米 安特卫普皇家美术馆藏
《圣母子》严格多变的 几何形和色彩的抽象化 反映了画家卓越的想象 力,标志着法国趣味向 古典主义发展。
富盖《查理七世肖像》 1445年 86×71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查理七世》和《德于 格尔森像》则证明富盖 这位杰出的肖像画家不 管在手抄本,还是在木 板上,不管是使用胶彩 还是油彩,都同样得心 应手。
《伊丽莎白的肖像画》 小克洛埃 (约1571) 布上油画 36×26厘米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