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志摩的人生情感经历

徐志摩的人生情感经历

梁思成,建筑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到 美国留学。回国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第一 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
徐志摩把自己的感 情全部倾注在林徽 因身上。1922年徐 志摩回国,就是为 了追求林徽因。林 徽因是有名的才女 ,在五四时期也是 比较著名的女性作 家。
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 ,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 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 之子、后来的着名建筑学家 梁思成。从此林徽因成为徐 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 个完美身影。 林徽因对徐 志摩也有很深的感情。林徽 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 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 “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第一,执著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 《沙扬挪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第二,对诗的外在形式的美有特殊的敏感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人間四月天劇照
人間四月天劇照
今通译剑桥,是英格兰的 一个城市,靠近康河(剑 河),是英国著名的剑桥 大学所在地,也因此驰名 于世。它是英国学术、文 化中心,风景胜地。《再 别康桥》中的“康桥”是 指剑桥大学。剑桥大学是 英国也是全世界最顶尖的 大学之一。英国许多著名 的科学家、作家、政治家 都来自于这所大学。剑桥 大学也是诞生最多诺贝尔 奖得主的高等学府。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后来,画家刘海粟的斡旋、帮助,陆小曼离婚。 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在婚礼上,遭到证婚人梁 启超的训斥:希望不要有下一次。婚后的徐志摩并 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 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生活奢侈, 挥金如土。住豪宅,有汽车,有专门的厨师,有很 多佣人,还有专门的按摩师。一些日用品,如服装 、化妆品,手帕等是法国进口的。陆小曼日常生活 懒散,特别好吃。徐志摩说陆小曼,“你一天就是 吃,从起身到上床,到合眼,就是吃。也许你想芒 果或是想外国白果倒要比想老爷更亲热更急。”( 《致陆小曼1931年月12日》)特别是学会了吸毒 ,吸毒成瘾。还和一个那个按摩师关系暧昧。
长篙(gāo) 漫溯 (sù) 笙箫(shēng)
感情:惆怅,惜别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注:/表示时间停顿较短;∥表示时间停顿略长; ⌒表示语气延长;~表示颤音;△表示末尾一字是 韵脚;_表示是重音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就我个人说,我的眼
是康桥教我睁的,我 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 拨动的,我的自由的 意识,是康桥给我胚 胎的。”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 条河上;康河,我敢 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 一条水。”《我所知 道的康桥》 ——徐志 摩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指导:平仄、押韵、节奏等韵律感、音乐美
读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 青荇 (xìng) • 浮藻(zǎo) • 斑斓 (lán)
当时,陆小曼已经结婚。她 的丈夫王赓,毕业于清华大 学,后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 学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军校 攻军事,他与美国名将艾森 豪威尔是同学。1918年回国 ,第二年,被北洋政府任命 为我国出席巴黎和武官。后 来,王赓回国,到哈尔滨当 警察局长。王赓虽然对陆小 曼非常关爱,但是,陆小曼 对他并没有很深的感情。
嫻淑妻子
我在法國待了三個多月,直到七弟來找我,我 才與他一
齊到德國去待產,在德國,我生下了我的第二個兒 子,同時,和徐志摩離婚。
如果你一定要問我,我愛不愛徐志摩?我實在是 不知道要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沒辦法說什麼是愛, 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 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當中,說不 定,我最愛他。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4,徐志摩前后期诗歌特征的差异 性及其成因?
前期:飞动飘逸 后期:幻灭、空虚、感伤
徐志摩的三個女人
張幼儀 林徽音 陸小曼
徐 志 摩
张幼仪
徐志摩1915年,和张君励的妹妹 张幼仪结婚。但是,徐志摩对张 幼仪毫无感情。在英国念书时结 识林徽因,促使他决心离婚。 1922年两人在柏林离婚,而且还 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 时的头号新闻。在离婚以后,张 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 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 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 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
嫻淑妻子
一九OO年,我出生在寶山縣的一個小村子裡,那 地方離上海不遠。我有兩個名字,一個是「幼儀」 ,一個是「嘉玢」,「嘉玢」是我的學名,「嘉」 是排輩名,「玢」是美玉的意思,我小名叫「幼儀 」,這是我每天用的名字,「幼」有善良的意思, 「儀」表示端莊、正直。不知道是不是名字的緣故 ,我先後在娘家和婆家總是努力做到進退得體,結 果我有時候覺得我沒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陆小曼
徐 志 摩 与 陆 小 曼
生平
陸小曼,名眉,江蘇常州人,1903年生. 小曼的父親陸定是前清舉人,曾留學日本帝國 大學,歸國後在北京印支部供職.小曼在8.9隨 母親到北平,隨即被送入法國聖心學院讀書,其 父又聘英籍女教員教她英文,到她15.6歲,英文 論文.信札.,已能意到筆隨,平時手不釋卷,那 些名人著作,什九都已讀過,同時她也兼習法文, 因之英法語言,都講的非常流利.
2 徐志摩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浪漫派对美的歌颂: 华兹华斯(《再别康桥》) 泰戈尔的东方田园诗绪 拜伦、雪莱 济慈的唯美
悲观派对死的咏叹:哈代 象征派对丑的揭露:波德莱尔
3,徐志摩诗歌的主要特征
徐志摩热烈的追求: “爱”、“自由”与“美”;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 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徐志摩 诗特有的飞动飘逸的风格。
徐志摩创作过多种文学 体裁,散文、戏剧、小 说、诗歌等。其文学成 就主要是诗歌和散文, 是 20 年 代 最 有 成 就 的 诗 人之一,他的散文也是 比较优秀的。曾经出版 诗集《志摩的诗》( 1923 ) 、 《 翡 冷 翠 的 一 夜 》 ( 1927 ) 、 《 猛 虎 集 》 ( 1931 ) 三 部 诗 集 ,在他死后,陈梦家又 给他出版《云游集》。
林徽音
林徽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 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 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 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 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感 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 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 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 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 《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 中》等。1955年4月1日去世,年仅51岁。
照片
←1928年3月 梁思成與林徽音在加拿大渥太華結婚。 婚禮在中國駐加拿大總領事館中舉行。 這是他們的結婚照。 林徽音不願穿西方式的婚紗, 而穿了由她自己設計的帶有東方 色彩的結婚禮服。這張結婚照片 當時曾引起當地新聞界很大興趣。
照片
1930 林徽音與母親、丈夫和女兒
林徽音之墓,梁思成設計, 石刻花圈圖案上方刻著 「建築師林徽音之墓」 墓碑上的石刻花圈圖是林徽音 為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
嫻淑妻子
長子徐積鍇出世之後,徐志摩即得到父母的允許負笈海外 去了,隔年,我公婆決定把我也送往國外。我們在沙士頓的 生活過得窮困潦倒,而我又懷了第二個孩子,徐志摩知道了 立刻要我把孩子打掉,我開始懷疑起這個讓我懷了他孩子的 男人,難道我一直錯看了徐志摩,一廂情願的假想他是個以 學術才華光宗耀祖、事父母至孝、為人正直的丈夫嗎? 在我懷了第二胎之後不久,他向我提出離婚,之後,他不 告而別。有一天早上,徐志摩託人帶了一個口信給我,問我 「妳願不願意做徐家的媳婦,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從 那時候起,我就知道徐志摩不會再回來了。
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解放 和文学解放,徐志摩的价值 被重新肯定,影响日益扩大 ,并很快被社会广泛接受。 徐志摩的诗集、散文集、全 集大量出版。同时,文化市 场也大量地抄作徐志摩的浪 漫的爱情故事,徐志摩几乎 成为大众文化中的一道浪漫 的风景。
徐志摩(1896——1931),名章序,字志摩,1896 年出生于浙江省海石县硖石镇一个富商家庭。1918 年留学美国,先学银行专业,后学社会学。1921年 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 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和浪漫主 义诗歌影响,喜爱雪莱、拜伦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1922年回国,曾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同时,开始大量诗歌创作。1923年参与发起新月社 ,1926年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等人 一起提倡新格律诗。1928年主编《新月》月刊,曾 经与无产阶级文学发生激烈的论战,1931年11月19 日,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时年36岁。被认为是诗 坛上的一颗流星。
陆小曼的这种奢侈的生活,迫使徐志摩拼命地 赚钱,创办新月书店,同时,在三所大学兼职 ,当时,徐志摩的月收入最少五、六百大羊, 但是,仍然入不敷出。徐志摩毕竟不是那种花 花公子,所以,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感到非 常痛苦。在感情上,也陷入了危机,一度离家 出国,回国后想从这样的生活中挣扎出来,所 以才到北京任教。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 了“穷、窘、枯、干”的境地。《生活》( 1928) 可以反映那时徐志摩的苦闷心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