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岚皋县县情概况

陕西省岚皋县县情概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岚皋,位于陕西南部的鄂、渝、陕三省交界处,北距安康市区71公里,西邻紫阳,东毗平利,南接重庆城口,全县总面积1956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
岚皋县位于陕西南沿,是大巴山北坡腹地中的山区县。

巴山三大主脉之一的摩天岭,横亘县南,为山脉水系发源之巅。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悬殊,“高山飘雪花,低山开桃花”。

南宫观山等五大山系如孔雀开屏,羽盖全境。

岚河等三条河流似玉龙奔腾汇集众溪。

全县被山、河、沟支解破碎,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呈现出山地、古冰川地貌特征。

二、区位交通
境内交通便捷,资源丰富。

全县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268.8公里,其中207省道贯穿6个乡镇,98%的村修通了村级公路,岚城、大洞等公路的贯通,形成了东通平利、西到紫阳、北连安康、南接重庆的公路交通网络。

航运蓬勃发展,建永久性码头2个,营运航运里程114公里。

三、资源概况
1、水资源
岚皋物华天宝,资源丰饶。

境内岚河、大道河、洞河三大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54.8万千瓦,可开发量达24万千瓦,建成和在建
各型电站32座,总装机17.2万千瓦,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成为发展载能工业的强大能源支撑。

2、矿产资源
矿产主要有金、铜、铁、石英石、重晶石、瓦板岩等,其中钛铁矿总储量22亿吨。

3、生物资源
魔芋、茶叶、生漆以及山野菜、中药材等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魔芋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魔芋标准化示范区,魔芋种植示范标准通过陕西省质量技术首家颁布,近年来产业化步伐加快,先后被列为“全国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和“全国魔芋加工重点县”。

茶叶生产久盛不衰,清代乾隆年间就已作为贡品,现今打造的“南宫山富锌富硒茶”更是位居全省名优茶之列。

生漆早在明代就被称为“金漆”,属国际市场三大名漆之一。

岚皋是陕西重点林业县之一,丰富的林业资源,孕育了大量的山货特产,共400多个品种,主要有生漆、茶叶、杜仲、黑木耳、香菇、果类及各种山野菜等。

岚皋生漆在明代被称为“金漆”,属国际市场三大名漆之一。

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水电理论蕴藏量54.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1万千瓦。

4、生态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享誉省内外,境内的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距县城22公里,园内有百年不腐的高僧真身、佯死复活的千年古栎、4亿年前的古冰川
遗迹、火山熔岩和7648公顷的原始森林;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距县城50公里,园内有神田草原、巴山秋池、朝阳洞,占地3200公
顷;有“西北第一漂”美誉,集旅游、探险、体育健身为一体的娱乐项目岚河漂流;还有被誉为陕南的“小九寨”千层河自然风景区,于2010年9月26日开发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千层河景区距安康市128公里,总面积7333公顷,最低海拔1230米,最高海拔2520米,景区以横溪河、千层河、神仙河、秀水河四条河流为主体,分四大景区,现已开放的景点、景物有38处;众多的河流、电站库区,“水围城”、蜡烛山、武学馆、百子洞、肖家坝仰韶文化遗址等人文自然景观组成了独特的生态旅游库。

四、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划及人口
今岚皋县辖8个镇、9个乡:城关镇、佐龙镇、花里镇、滔河镇、官元镇、石门镇、民主镇、大道河镇、蔺河乡、溢河乡、孟石岭乡、漳河乡、四季乡、横溪乡、堰门乡、铁炉乡、晓道乡。

2004年,岚皋县行政区划一览:辖8个镇、9个乡,5个居委会、198个行政村。

(根据“安康市2004年行政区划代码”整理)人口17.6万人。

2、经济结构
(1)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抓好魔芋产业,努力培育茶叶、林果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规模经营,使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整体活力不断增强。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到624260亩,比上年净增44499亩,增长7.7%。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09560亩,粮食总产量69171吨,分别比
上年增长3.25%和3.12%,连续多年保持平稳增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47989亩,油料总产量4893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06%和28.97%;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27949亩,蔬菜总产量10886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95%和8.21%。

魔芋产业实现新突破,中药材、茶叶、园林水果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迈出新步。

(2)工业发展现状
2010年,我县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

全年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61.9%,实现工业增加值38700万元,同比增长27.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位增长,实现现价总产值82875.8万元,同比增长54.6%,增加值34303.2万元,同比增长31.8%。

18户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800.7万元,同比增长82.1%,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3.9%。

(3)固定投资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022万元,增长29.3%。

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82745万元,增长33.34%;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4214万元,增长3.02%;农村农户投资完成10063万元,增长8.62%。

全年项目已经达到159个,项目共涉及14个国民经济行业27小类。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3298万元、65720万元和10372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102.3%和23.9%。

在第一产业中,渔业投资70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投资696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和169.6%。

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65720万元,增长102.3%。

其中,采矿业投资29324万元,增长530.6%;制造业投资30615万元,增长6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5781万元,增长-39.9%。

在第三产业中,教育投资4166万元,
增长101.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2514万元,增长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投资19914万元,增长17.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