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热点话题:孩子课外阅读实用吗?成长期课外读什么更有益?课外阅读和?教科书冲突么?1、哪些读物对孩子成长有益2、能够指导孩子学习(能、一般、不能)3、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态度(支持、反对、中立)4、教育投入的计划性5、家庭教育的有效性6、你知道孩子喜欢阅读哪类书?7、儿童读物对儿童成长的认识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让孩子在阅读儿童文学中快乐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曾对中国5座城市的少年儿童阅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孩子和父母对阅读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
有些家长认为,少年儿童应全心全意地读好教科书,不应看课外书。
理由是:孩子的学习任务繁重,没有精力看课外书;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如果孩子有时间,还不如多看些学习辅导书,多做些复习题。
有些家长认为,卡通书只适合幼儿阅读,上学后的孩子就不再适合阅读这类课外书;小说容易让孩子想入非非,更不适合孩子阅读。
有些家长虽然支持孩子看课外书,但前提条件是必须以增长知识和受教育为目的,而且根本不考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实,绝大数孩子都喜欢看富有幽默、娱乐效果的文学作品,愿意通过课外新闻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生活信息,以调节紧张的情绪。
因为父母不让孩子阅读课外书,所以每天晚上孩子只好等父母入睡后,才偷偷阅读课外书。
一、家长应该怎样看待少年儿童阅读课外书?(一)当今时代,少年儿童与课外读物的距离越来越远,能够坚持阅读,尤其是坚持阅读儿童文学的孩子越来越少。
我们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电子传媒以其知识性和娱乐性兼备的优势,理所当然的赢得了少年儿童的青睐。
但是少年儿童不能因此而远离课外读物,也不能因为学习压力而放弃阅读课外读物。
我这里说的课外读物特指儿童文学的作品。
现在,一些家长往往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关心孩子,而不是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要。
家长在给孩子买书时,常常买来一大堆学习辅导书,却很少为孩子买文学书籍,忽视了孩子的精神生活。
我认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少年儿童也不能只学习教科书中的知识,完全埋头于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中。
我们要培养有知识的人,更要培养有素质、有修养的人。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而有些人的精神生活却日渐贫乏。
由于缺乏文学艺术的熏陶,很多人缺少优雅的风度,言谈举止粗俗,毫无社会公德。
因此,人们应该多接触文学。
文学对人的作用不像自然科学知识,学会了就可以用,它的作用是慢慢显现的。
除了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文学还是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言谈举止。
因此,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少年儿童应该接触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真的的文学,以善为美,劝人向善,因此,喜欢读儿童文学的孩子通常不会变坏。
有不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家长应该让孩子读一读,而且多多益善。
只有快乐地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孩子才能快乐的成长。
少年儿童要多读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这是“种植”童话——就是将奇异的想象、美妙的心愿、善意的爱惜等“植入”头脑中,虽然这一过程人们看不见,但这些东西一旦融入人的生命中,便成为心灵的绿洲。
(二)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是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成人不应该阅读。
以前我们都说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写的,所以我们的思维就停留在孩子要读儿童文学这个层面上。
可是,文学作品一旦写出来,实际上是面对所有人的。
这几年来,我越来越觉得成年人有必要阅读儿童文学。
因为要教育孩子,只读儿童心理学是不够的,所有从事少年儿童教育的成年人(包括家长)都应阅读儿童文学。
通过阅读儿童文学,成年人可以走进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同时,成年人在阅读儿童文学时,可以凭自己的人生经历、经验积累,以成年人的视角,享受作品带来的乐趣。
另外,通过阅读儿童文学,成年人还可以向孩子推荐适合孩子读的书籍。
因为少年儿童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很大程度上需要成年人安排。
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值得孩子去读的书?成年人应该告知孩子,应该向孩子推荐。
(三)忽视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塑造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
首先,儿童文学更适合孩子读。
儿童文学所表现的东西,往往和其他文学不一样;它更贴近孩子的心灵,更富有想象力。
比如同样是表现苦难的,其他文学可能表现得很血腥,而儿童文学却不这样,它不是无视苦难、无视死亡、无视战争,而是用孩子的视角认识苦难、认识死亡、认识战争。
其次,阅读儿童文学可以使孩子拥有一颗爱心。
儿童文学作品中处处都充满温情、充满爱。
从小到大一直读儿童文学的人,他一定很善良。
一个经常读充满爱心的书的人,怎么可能很“凶残”呢?一个一直读诗一样故事的人,怎么可以铁石心肠呢?如果孩子小时候经常读优美的、有趣的、好玩的童话,我想念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绝不会随地吐痰。
童话会给孩子一种诗意,会都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
(四)有不少家长对孩子阅读儿童文学不太感兴趣,而热衷于让孩子读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非常好,少年儿童读唐诗、宋词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千万不要让孩子整天读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需要品茗的功夫,人生阅历越丰富,更能品味出其中的清香与甘醇。
如《登鹳雀楼》(王之涣),《山村咏怀》(邵康节)。
我想提醒有这样想法的家长,你们要改变这种想法。
不同年龄人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少年儿童有他们那个年龄段需要的东西。
如果我们强迫孩子读成年人该读的东西,那么孩子不仅很难理解作品的内涵,还会失去阅读的兴趣。
因此,家长不要只把适合成年人阅读的文学经典推荐给少年儿童来读,把孩子长大后该读的东西提早给他们,而把明明应该是少年儿童读的东西丢在一边。
(五)许多家长不清楚少年儿童喜欢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少年儿童喜欢趣味性的读物。
为什么少年儿童喜欢做游戏?因为游戏有趣。
让孩子早晨醒来喝功夫茶行吗?不行,他们不感兴趣。
少年儿童喜欢读儿童文学是因为它好玩、有趣。
我可以断言,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听一个不好玩的故事。
美国作家格里厄姆每天都给他的儿子讲故事,儿子后来听到入迷的程度,连到海边渡假都不愿意去,因为这些故事有趣,蕴含了一定的道理,所以孩子喜欢。
后来,格里厄姆答应儿子:“你去海边渡假吧,我会把要讲的故事写成文字寄到你那里。
”他的儿子才兴高采烈地去渡假。
这些故事后来被格里厄姆整理马书。
作品出版后,他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其中最珍贵的一封信是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写的。
一个孩子喜欢的故事,连美国总统也喜欢,我们可以想象,它是多么有趣。
罗斯福写信说:“谢谢你,你为我们写了这么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我一口气读了三遍……”要知道,罗斯福不是没有事情做的人,他可是日理万机的总统啊! 另外,我们成年人往往喜欢看到孩子边看书边皱着眉头深思,觉得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能成才,只有这样的书才是好书。
其实,这是不对的。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边读书边傻笑,这本书肯定有问题。
恰恰相反,这正说明孩子读的书有趣、好玩。
事实上,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是内容非常有趣,然后才是有很深刻的人生哲理在里面。
有趣的表面加上有很深刻的含意,那才是最好的。
(六)目前,很多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担心孩子的作文写不好,经常要求孩子读那些“作文必读”、“优秀作文选”等。
许多家长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告诉他们:读这样的书,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但要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是绝对不可能的。
孩子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才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才会拥有扎实的文字基础。
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多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使孩子的文字表达更准确、笔下的语言更优美、文章更感人。
我们来一起关注未来高考语文命题最明显的变化:变化一:命题将更加科学,更注重考查能力一方面是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与此相关的思维的能力。
变化二: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比如,2013年的全国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
估计这也会是今后改革的一个方面。
现在的学生大量使用网络,思维碎片化、绝对化的现象非常常见,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
变化四:阅读材料量会增加,有意识地考查阅读情况“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有针对性的。
”如去年四川卷就有这样的题: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变化六:文言文考试,不只是让学生“读通”,更要让他有文化思考再比如:古诗文配对联(高中)《诗经》两首关雎一句赋比兴,华夏五千风雅颂。
《离骚》孤忠报楚国浊清醉醒骚人魂,哀怨托离骚上下求索修远路。
《孔雀东南飞》黄泉有义鸳鸯总能共枕眠,人间无情夫妻不得相厮守。
《游褒禅山记》无人迹处有奇观,学林探索贵涉远。
《蜀道难》川路险仕途尤险,蜀道难人生更难。
《杜甫诗三首》战乱贫苦老病积淀一生,草堂诗圣华章光耀后世。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划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我的家三个成员臭气相投,家中一团和气。
但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来不曾见义勇为。
老师后来问小华;你考试成绩不好的话,父母怎么惩罚你?小华回答: 80分以下女子单打,70分以下男子单打,60分以下男女混合双打。
二、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幼儿文学、童年期文学和少年期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而贡献的精神食粮。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营养作为身体成长发育的动力,而且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头脑,还需要用美来陶冶性情,调节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这些作为心理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实践的和精神的动力。
因而,儿童文学具有教育作用、娱乐作用、健全儿童人格。
(一)教育作用【童文学小故事儿】小明问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听老师讲,每个人都要懂得报恩,但我不明白什么是报恩,于是妈妈给就小明讲了一个小故事《蚂蚁的故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有只鸽子看到这情景。
“好可怜噢!去帮帮他吧!”鸽子赶忙叶子丢进池塘。
蚂蚁爬上叶子,叶子再漂到池边,蚂蚁便得救了。
“多亏鸽子的救助啊!”蚂蚁始终记得鸽子的救命之恩。
过了很久,有位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鸽子,但是鸽子一点儿也不知道。
这是蚂蚁爬上猎人的脚,狠狠咬了一口。
“哎呀!好痛!啊!”猎人一痛,就把子弹打歪了,鸽子逃过一劫,并且蚂蚁也报答了鸽子的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