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第3阶段练习题

古代汉语第3阶段练习题

第三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1、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诏令据《切韵》对《切韵》进行了修订。

修订本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

这是第一部()性质的韵书。

正文共收()字,分韵(),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序,其中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2、研究上古韵母的材料主要是()、()等先秦韵文的用韵,《说文解字》中的()以及古书中的异文、注音、声训等。

3、韵的构成条件是:()、()、()。

4、词按字数的可以分为:58字以下的词为()、59-90字的词为()、91字以上的词为()。

5、领字又名()、()、()、领调、()。

“领字”用于句子之首,起到领其下文、转折连接、贯通语气的作用,其含义关涉所领各句。

6、韵头: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又称()或()。

7、根据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特点,音韵学家将韵母分为:()、()及()三类。

8、“张”字的读音“zhāng”的韵母是()、韵头是()、韵腹是()、韵尾是()。

9、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头(中古只有i、u两个韵头)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和()。

10、古汉语里的四声指的是()、()、()、()。

二、选择题:1.《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注疏》(《毛诗正义》)为西汉()传,东汉()笺,唐()等正义。

A.马瑞辰;B.孔颖达;C.陈奂;D.郑玄;E.朱熹;F.毛亨2.《庄子集解》的作者是清人(),《韩非子集释》的作者是今人()。

A.梁启雄;B.王先谦;C.陈奇猷;D.王先慎;E.成玄英;F.郭庆藩3.《四书集注》中《孟子集注》的作者是宋人()。

A.赵岐;B.孙奭;C.邢昺;D.朱熹;E.焦循;F.杨伯峻4.中古音指魏晋至唐宋时期的语音,它以隋()的《切韵》音系为代表;近代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元代()的《中原音韵》是反映这一时期语音系统的代表作。

A.陈彭年; B.周德清; C.丁度; D.刘渊; E.陆法言 F.王文郁5.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中提出“古无舌上音”的是(),提出“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是()。

A.黄侃; B.江永; C.章炳麟(太炎); D.钱大昕; E.王力; F.曾运乾6.“声训”时常用的古书注解术语有()和()。

A.读破; B.之谓; C.谓之; D.之言; E.之为言; F.如字。

7.“谓”和“谓之”都是古书注解术语,使用“谓之”时,被释词总是在它的(),使用“谓”时,被释词总是在它的()。

A.前面; B.后面三、判断题1、“读曰”和“读如”都可以用来注音。

“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而“读如”虽然也可以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但其主要的作用还是注音。

()2、古人的句读,就是我们现在的标点。

两者是一回事。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4、“晋国,天下莫强焉。

”这句话使用了代称的修辞方法。

()5、“乘坚驱良逐狡兔。

”这句话用的是代称的修辞方法。

()6、破读字就是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7、郭璞是汉代训诂学家,著有《尔雅注》。

()8、“疏”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做“正义”。

()9、古代训诂中把虚词叫做“辞”,或者“词”。

()10、“之言、之为言”是释义性训诂术语。

()四、名词解释:1、旁转2、三十六字母3、反切4、声训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五、简答题:1、韵摄是什么?默写《广韵》16摄。

2、简述音韵学的功用。

3、简述汉语语音演变的分期。

4、近体诗的押韵规则是什么?5、律诗律诗平仄的基本规律式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1、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诏令据《切韵》对《切韵》进行了修订。

修订本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

这是第一部(官修)性质的韵书。

正文共收(26194)字,分韵(206部),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序,其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2、研究上古韵母的材料主要是(《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的用韵,《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以及古书中的异文、注音、声训等。

3、韵的构成条件是:(韵腹)、(韵尾)、(声调)。

4、词按字数的可以分为:58字以下的词为(小令)、59-90字的词为(中调)、91字以上的词为(长调)。

5、领字又名(虚字)、(衬字)、(领句)、领调、(领格字)。

“领字”用于句子之首,起到领其下文、转折连接、贯通语气的作用,其含义关涉所领各句。

6、韵头: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又称(介音)或(介母)。

7、根据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特点,音韵学家将韵母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及(入声韵)三类。

8、“张”字的读音“zhāng”的韵母是(uang)、韵头是(u)、韵腹是(a)、韵尾是(ng)。

9、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头(中古只有i、u两个韵头)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

10、古汉语里的四声指的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二、选择题1.F、D、B;2.B、C;3.D;4.E、B;5.D、F;6.D、E;7.B、A。

三、判断题1、√2、×3、√4、√5、√6、√7、×8、√9. √10. ×四、名词解释1、旁转指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核心是:韵母的主要元音改变而韵尾不变的音变现象。

2、三十六字母3、反切反切,即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被注音的字叫做“被切字”。

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取声母),后者称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4、声训又叫“音训”。

训诂学中的一种训释方法——因声求义,即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解释另一个字的意义。

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声韵: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母。

如[ai],[a],[ia]阳声韵:以鼻音结尾的韵母[-m]、[-n]、[-ng],如:普通话中的[an][aŋ]及粤方言中的[am]等。

入声韵:以清塞音结尾的韵母([-k],[-t],[-p]),如:粤方言中的[ap],[at],[ak]等。

五、简答题1、韵摄是什么?默写《广韵》16摄。

宋元等韵图把《广韵》韵部中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再归并,称为“摄”。

将《广韵》206韵归并为16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咸、曾。

2、简述音韵学的功用。

音韵学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汉字学、训诂学、语法学关系密切,而且与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广泛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1)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2)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3)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4)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3、简述汉语语音演变的分期。

(1)上古音:先秦两汉的语音系统,主要指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200年间流传下来的《诗经》、《楚辞》等古典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

(2)中古音:魏晋唐宋间的语音系统,主要指公元200年到公元1200年间流传下来的韵书、韵图及其他古典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

以隋朝陆法言《切韵》主要研究对象。

(3)近代音:元明清时代的语音系统,指近代600多年来的韵书、韵图及词曲等古典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

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

(4)现代音: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系统。

4、近体诗的押韵规则是什么?(1)押韵位置固定。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长律也是偶句押韵。

),绝句是二、四句押韵。

所有偶数句的末字都必须押韵。

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五律首句不押韵的情况较多,七律首句押韵的情况较多。

(2)必须一韵到底。

即同一首诗的韵脚字只能在同一韵部中选取,不能杂用相邻韵部的字,也不允许“换韵”,如果杂用了其他韵部的字,诗家将这种情况称为“出韵”。

只有入韵的首句可以使用邻韵字。

(3)只押平声韵。

“平水韵”虽然出现在南宋,但反映了唐人押韵的实际情况。

“平水韵”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5、律诗律诗平仄的基本规律式什么?(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是指句中的字以节拍为单位进行平仄交替,如第一个节拍是平声,则第二个节拍就是仄声,第三个节拍又是平声。

如:仄仄平平仄。

(2)一联之间平仄相对。

所谓“一联之间平仄相对”,是指每联出句和对句的各个节拍要平仄相反。

在具体实践中,只要做到各节拍第二字的平仄相反就可以了,第一字一般不论,不可理解为上下句字字都平仄相反。

(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大致相同,即绝句第三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其上一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同。

律诗第三、五、七句的第二、第四字的平仄要与其上一句的第二、第四字的平仄相同,而全句的平仄格式不能与上一句相重复。

(4)押韵句末字用平声,非押韵句末字用仄声。

押韵句末字用平声,非押韵句末字用仄声”,是指近体诗的二、四、六、八句都是押韵句,句末字要用平声,三、五、七句都是非押韵句,各句末字要用仄声。

至于第一句,无论五言七言,入韵时用平声,不入韵时用仄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