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模拟考试题[A1型题]请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70小题1.医学统计的研究内容是A.研究样本B.研究个体C.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D.研究总体E.研究资料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2.总体应该由A.研究对象组成B.研究变量组成C.研究目的而定D.同质个体组成E.个体组成3. 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A.变量B.参与研究的数目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D.总体的统计指标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4.黄曲霉毒素中毒,主要病变器官是A.骨骼B.肾脏C.卵巢D.肝脏E.神经系统5.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B.离散程度和变异程度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D.二者之间的可比性E.分母不宜过小6.抽样误差的定义为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E.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7.食物中亚硝基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A.蔬菜水果B.酸菜C.罐头食品D.鱼类食品E.蛋奶类食品8.毒蕈中毒时,应特别注意A.一种毒蕈只含一种特定毒系,有靶器官,故抢救时需认真鉴别B.中毒者潜伏期均较短,故应紧急采取措施C.任何毒荤均难溶于水D.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应集中抢救E.白毒伞等致肝肾损害型的毒蕈中毒后,临床可出现假愈期,仍需继续保护肝肾9.做频数表时,以组距为5,下列哪项组段划分正确A.0一,5一,10一,…B.0—5,5一10,10一,…C.一5,一10,一15,…D.0—4,5—9,10一,…E.5一,7一,9一,…10.用变异系数比较变异程度适用于A.相同指标,均数相差较大B.不同指标,均数相差较小C.不同指标,均数相差较大D.相同指标,标准差相差较大E.以上均不是11.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A.正态分布资料B.偏态分布资料C.正偏态资料D.负偏态资料E.对称分布资料12.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A.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E.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13.正态分布是以A.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B.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C.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14.确诊食物中毒的依据是A.集体突然发病B.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C.所吃的食物中检验出有毒有害物质D. 流行病学特点,并尽可能从可疑食物中检出有毒有害物质E.流行病学特点,或尽可能从可疑食物中检出有毒有害物质15.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A.潜伏期短B.很多人同时发病C.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D.发病场所集中E.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16.x±2.58s包括变量值的A.68.3%B.80.0%C.90.0%D.95.0%E.99.0%17.高纤维饮食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疾病人A.便秘 B. 冠心病C.肠炎D.糖尿病E.高脂血症18.对于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多见,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B.食物中毒一年均可发生,但以第二、第三季度为高发季节C.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占多数D.在植物性食物中毒中,谷与谷制品占首位E.食物中毒无明显地区性19.下列哪种维生素是脂溶性维生素A.硫胺素B.尼克酸C.视黄醇D.抗坏西酸E.维生素PP20.儿童长期缺锌可致以下疾病,不包括A.性发育迟缓B.创伤愈合不良C.多发性神经炎D.生长发育障碍E.垂体调节机能障碍21.比较1995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脑、痢疾的病死率,选择的统计图是A.直方图B.半对数图C.条图D.线图E.百分图22.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如下食物的哪一种A.蔬菜水果B.牛奶C.红薯D.豆奶E.鸡蛋23.碳水化合物的最主要来源是A.薯类B.蔬菜C.谷类D.肉类E.蛋奶类24.当今我国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A. 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B.对疾病抵抗力弱的人群C.有职业致病因素接触的人群D.低收入、无医疗支付能力的人群E.全社会的人群25.合理营养是指A.平衡的营养B.全面而平衡的营养C.全面的营养D.摄人食物的量不多不少E.摄人含有各种营养素的食物26.在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和对照组中进行血型分布的大样本调查,血型分为O、A、B、AB 型,为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血型分布的差异,需要采用A.u检验B.t检验C.配对t检验D.X2检验E.以上都不是27.水体中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A.钢铁工业废水B.选矿废水C.氯碱、塑料、电池、电子、工业废水D.市政污水和生活污水E.医院废水28.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最方便且实用的措施是A.在食盐中加人碘化钾或碘酸钾B.在食用油中加入碘盐C.消除其他致甲状腺肿的物质D.净化或更换水源E.服用含碘药物29.光化学烟雾引起人体最主要的反应是A.支气管哮喘B.鼻咽部肿瘤C.呼吸困难、窒息D. 眼鼻咽及呼吸道粘膜刺激E.刺激性干咳和吐血30.饮水氯消毒时,接触30分钟后,游离性余氯不得低于A.1.0mg L B.0.5mg L C.0.3mg L D.O.05mg L E.1.5mg L31.计算平均潜伏期宜用A.全距B.中位数C.离均差D.积和变异数E.算术平均数32.关于二氧化硫对健康的危害,不正确的是A. 上呼吸道刺激作用B.粘膜刺激作用C.引起局部炎症D.引起慢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E.有致癌作用33.河豚毒素最主要的毒作用是A.引起颅神经损害B.引起中毒性休克C.引起随意肌进行麻痹D.引起肾功能急性衰竭E.以上都不是34.一年之中常发生气温逆增的季节为A.夏季B.秋季C.冬季D.春季E.四季无差别35.城市大气CO污染的主要来源为A.工业企业B.生活污染C.吸烟D.自然灾害E.汽车废气36.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感染率A.(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数)×100%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D.(受检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E.(某一时期内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37.学习卫生学最重要的是要懂得A.个体患病与环境的关系B.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疾病的原因C.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D.疾病是怎样在人群中流行的,应当怎样预防E.卫生学是医学知识中不可缺少的38.下列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中,哪种说法是错的A.水中氮磷含量增加B.水质感官性状恶化C.溶解氧急剧减少D.水藻类大量减少E.水中微生物死亡39.一般说环境因素是指A.地质性、化学性、生物性 B. 化学性、物理性、地理性C.生物姓、物理性、地质性D.化学性、地理性、地质性E.物理性、生物性、地质性40.铅影响血红素合成过程主要通过抑制A. δ-氨基-γ- 酮戊酸合成酶B. δ-氨基-γ- 酮戊酸脱水酶C. 血红素合成酶D. A+ B + C E.以上都不是41.地方性疾病主要是指A.区域内的传染病B.自然疫源性疾病C.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D.环境公害病E.种族遗传性疾病42.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各项,但不包括A.剂量或强度C.受害的人群数量B.作用持续时间D.个体差异E.多种因素综合作用43.饮水氯化消毒时,需氮量等于A.加氯量—余氯量B.加氯量×有效氯C.加氯量十余氯量D.加氯量—有效氯E.加氯量十有效氯44.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因素包括A.深井水B.河流下游多发C.青春期发病剧增D.男性患者多E.家族遗传45. 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A.婴儿期摄入过多的碘所致B.婴儿期摄入的氟量过多所致C.胚胎发育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所致D.胚胎期严重缺钙所致 E. 婴儿期缺铁所致46. 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是由于:A.磷肥厂氟化氢污染大气B.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地下水C.饮茶过多D.水质净化过程加氟处理 E. 长期饮用氟量低的水47.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中,生产性污染是指:A.生活废水、污灌B.工业废水、生活废水C.工业废水D.工业废水、废气、废渣 E.医院污水48. 水俣病是由于人食用了下列哪一种食物所引起的?A.砷污染的水B.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C.DDT污染的蔬菜D.黄曲霉污染的食油 E. 铅污染的鱼类49. 职业有害因素是指A.生物性有害因素B.物理性有害因素C.化学性有害因素D.生产、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E.大气中有害因素50. 下列哪种营养素缺乏会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A.锌B.铁C.叶酸D.尼克酸 E.核黄素51.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A.6.6 B.5.6 C.4.6 D.3.6 E.2.652.一次污染物是指A.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其理化性状保持未变B.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发生了一些物理性变化C.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D.这种污染物不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而是原来就存在在环境中的化学物E.以上都不对53.净化饮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A.漂白粉B.硫酸钙C.硫酸铝D.臭氧E.硫代硫酸钠54.交通运输污染大气的特点是A.流动性,排放高度高,排放污染物主要是SO2、NOX、CO等B.流动性,排放高度较低,接近人呼吸带,污染物主要是NOX、CO、醛类、Pb等C.流动性,排放高度较高,排放污染物主要是SO2、、Pb、CO等D.流动性,排放高度较低,排放污染物主要是Pb、SO2、醛类等E.流动性,排放高度一般较低,排放污染物主要是NOX、醛类、Pb等55.原生环境是指A.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没有人为作用影响B.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受到人为作用的严重影响C.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受到动物活动的影响D.人为作用所形成的优美环境E.天然形成的环境,但受到工业“三废”的污染56.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被称为A.自然环境B.生活居住环境C.城乡生活居住环境D.次生环境E.生态环境57.次生环境是指A.天然形成的环境B.某些元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环境C.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D.无生物所形成的环境E.以上都不是58.在大气污染物中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有A.BaP、As、SO2 B.BaP、As、NiC.Hg、BaP、Ni D.As、Hg、BaP E.BaP、Cr、NOX59.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是A.频繁的交通运输,向大气中排放各种有害物质所形成的烟雾B.汽车中的有害物质,排入大气所形成的烟雾C.在生产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在阳光作用下所形成的烟雾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等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于特定的气候状况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烟雾E.以上都不是60.小气候是A.人体周围环境中的气温、气湿、气流辐射等所形成的气候B.室外的气温、气湿、气流、辐射所形成的气候C.大气的温度、湿度、气流、气压所形成的气候D.室内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组成的气候E.在一定的气候的地区中,由于自然因素或人工条件,所形成的有别于大气候的局部气候61.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