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特点参赛系别:能源与机电工程系参赛班级:13级机械一班参赛组员:杨强(13).王闻城(12).黄路江(41).李武韬(15).陈韬(29)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特点,这些外交战略动既有对外交原则和传统的承袭,也有外交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创新,特色鲜明地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宏篇序幕,迈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坚实步伐。
一:理论上有创新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求外交工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国家利益。
外交部长王毅在介绍习近平主席“开局之旅”成果时指出,中国外交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开拓进取、务实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布局主打经济金融外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近年来涉外活动涵盖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在双边、多边、区域、全球层面上通盘运作,统辖使用经济.金融外交、能源外交、军事外交、公共外交等手段,点面结合、创造性地实施“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工作布局,极富效率、充满张力地勾勒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线条。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体现了中国政府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新理念,也揭示了中国和中亚经济与能源合作进程中如何惠及其他区域、带动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思路,更是中国站在全球经济繁荣的战略高度推进中国与中亚合作跨区域效应的新举措。
习近平主席出访东南亚期间,又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为双方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指明了方向。
自此,中国打造陆海两条“新丝绸之路”,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同谋和平发展的政策格局已然成形。
【2】“钻石十年”中国与东盟将在既有“黄金十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钻石十年”。
在此基础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访问东盟国家,分别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念及“2+7合作框架”,“2+7合作框架”与“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绘就出开启中国与东盟未来“钻石十年”的清晰路线图。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作为新一届政府在周边外交方面的又一拓展,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期间,正式提出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得到相关三国的积极响应。
该倡议对深化四国间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东亚与南亚两大区域互联互通有重要意义。
自贸区战略,在上海自贸区这一改革试验田正式拓垦的同时,2013年亦是中国对外自贸区建设卓有成效的一年。
中国与欧洲国家第一个自贸协定中国-冰岛自贸协定正式签署。
中国-瑞士自贸协定签署,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及西方重要经济体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近年来中国对外达成的最高水平、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自贸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不仅与韩国结束了两国自贸区模式谈判,还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
高铁外交,借高层出访之机推销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外交的一道“必点菜”。
在此过程中,东南亚、中亚乃至中东欧国家都成为中国高层推销高速铁路的对象。
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与非洲国家合作建设非洲基础设施“三大网络”的主张,即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
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时,中国与秘鲁、巴西签署筹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的共同声明。
国际金融合作是中国经济外交另一重点。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赚足了媒体眼球。
目前人民币还无法与美元抗衡,但无声的较量已经开始。
站在全球均衡发展的视角分析,亚投行的适时成立,是对全球既有公共产品行为空间有限缺位的一种战略性补充,因而是消除南北鸿沟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主导成立亚投行,既是本国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的逻辑延伸,亦是展现中国国际责任感与历史担当,以及对中国的机制设计与运营能力的一场大考。
刚刚经历大地震的尼泊尔有可能成为亚投行首个国家级客户的报道,点亮了世人对这个在筹备阶段取得超预期成功的新开发性金融体系日后行为空间的乐观预期。
【3】亚投行的有关参与主体可能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该组织的运作机制,为亚洲乃至域外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有效且可复制的投资与金融发展菜单。
并在相当大程度上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
而中国也有望通过积极主导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逐步丰满自己作为全球性金融强国的气质。
光伏争端和解,相较于中美之间,中欧之间的经济外交更加跌宕起伏。
针对欧盟可能对中国光伏产品作出的反倾销初裁,李克强总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此案的关切,敦促欧盟慎用贸易救济措施。
在欧委会发布初裁结果的前夕,李克强总理直接促成了该案的和平解决。
此案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经典案例。
经济外交的战略反思,从近年的外交实践来看,中国较为成功地塑造了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
这一点在东亚体现得尤为明显。
近几年,中国通过推销“一带一路”战略、组建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等一系列经济外交行动,成功地把“亚太议题”引向经济合作,为中国今后的经济外交做了不错的铺垫。
【4】三: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更紧密地统筹起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转变内外有别的传统外交观念,加强国内国际的一盘棋运作,在开局阶段开展的一系列外交行动从大处着眼、于具体处落实,无不闪现将“中国梦”、“亚洲梦”与“世界梦”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充分反映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把世界机遇转化为中国机遇、把中国机遇转变为世界机遇的思考,丰富、充实了中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进一步深化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的良好友谊关系。
除了能源、军事、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在“一带一路”战略上,俄罗斯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习近平2月访俄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积极响应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俄罗斯也是迄今唯一一个明确表态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世界大国。
立足亚洲、首重周边。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行动将半数以上精力用于经营周边,务实强化睦邻友好、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升级,还任命了亚洲事务特使,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推向深入。
面对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重大不确定性,中方以自身战略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准绳,依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判断,不偏袒、不推责、不拖延,按照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坚持对话解决问题的“三个坚持”原则,向有关各方主动、积极、均衡施加影响,对朝鲜恩威并施,坚守和平红线,稳步推动局势朝转圜方向发展。
四:是寻求和平发展与维护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方一段时间来对钓鱼岛和黄岩岛问题的实际处理昭告世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意味着以放弃正当权益、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求得苟安;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的问题上坚持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绝不容忍寻衅滋事,一定会在应对挑衅的过程中赢得主动。
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以不断增长的国力为后盾,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意志是有机统一的,不是对立矛盾的。
以新型伙伴关系思维推动大国关系均衡发展。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中俄、中美关系为重中之重,突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明确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需面向全球、首先从亚太做起的“路线图”,同时以中法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为优先开启中欧关系新阶段,稳健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努力解决中国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与其他大国相处的课题。
【5】中国在新时期对大国关系的处理突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主线,强调建立健康稳定大国关系框架的目标,站稳脚跟、以我为主、不偏不倚、均衡调动,不受制于人,体现出一个上升大国应有的战略自信和自如。
五:与时俱进地拓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前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放在外交重要位置,突出自主、自新、自强和多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语言,以共谋发展、共享经验、共对挑战的有力行动强化“命运共同体”定位,实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从老朋友到新伙伴”的转换,赋予南南合作新的时代内涵。
这其中,中国牢牢把握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依托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的纵深发展,推动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制度化、具体化,扩大与多个发展中国家以货币互换和回购为主要内容的融资合作,有力整合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资源、提振了发展中国家抗风险能力、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也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六:是亲和平实、开诚布公、坦率透明新一届领导集体充分利用演讲、会见、对话的机会,用朴实、睿智和富有历史纵深感的语言,以国际社会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内外政策,讲述“中国梦”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展示中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阐明中方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和高度认同。
以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陪同出访期间的精彩表现所引发的国际旋风为标志性事件,新一届领导集体身体历行推动公共外交、人文外交进入新境界,以国际化的方式传递美丽中国柔性信息。
中国的外交、国防政策制订和国际上的行为方式也展现出更大开放性和透明度,这在首次以专题方式呈现的《2013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有鲜明体现。
接地气、惠民生提倡外交为民理念,指导涉外部门高度重视、妥善处理涉及中国海外公民利益和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和重大案件,坚定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外交部长王毅到任后仅几天就视察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畅谈外交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思路和要求,使人们相信外交与公众的距离将更加亲近,对民生的惠及更加直接。
播种的季节即将过去,如何将精彩开局延伸、放大为春华秋实,真正应对好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和风险,维护和用好第二个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全体外交人需要在就要到来的这个盛夏深入、细致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