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XX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XX市热河黄芩的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农业稳定增收、带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XX市委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通知》要求,结合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状况(一)现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落实,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

XX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并且由野生逐步转为仿野生人工种植。

2012年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

品种主要包括黄芩、桔梗、枸杞、白芍、五味子等20余种,其中黄芩2.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66%,成为我县主打品种。

全县年产中药材0.3万吨,总产值0.6亿元,纯收入0.45亿元。

我县中药材种植以林(果)药间作、林果树下种植为主,多为露地直播,亩平均种植成本800-1000元,亩平均产值5000元,亩纯收入4000元,一般按3年生产周期计算,亩年均纯收入1300元左右。

全县中药材发展大部分以农民自主种植经营为主,同时,也有一部分生产大户规模种植,这种模式优点是土地集中连片,便于经营管理,技术到位率高,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缺点是如果经营管理水平差,容易亏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全县已成立三家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均为县级示范社。

目前中药材产业化程度较低,仅有XX金仓中药开发责任有限公司一家中药企业,现正在申请GMP认证,尚未正式投入生产。

在市场销售方面,我县先后与亳州市北源药材公司、安国市药材公司、XX颈复康药业集团公司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中药材产后销售得到了保证。

经调查,我县80%中药材销向安国等中药材批发市场。

(二)优势1、区位优势明显。

XX县境内东、南、北三面环抱XX市,距市区35公里,西南邻京津秦,东北接辽宁、内蒙古,交通便利,随着XX 市“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2、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4.6%,属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两热同季和局部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化等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

空气质量好,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非常适宜优质中药材特别是热河黄芩的生长。

3、林下土地资源丰富,政府重视。

XX县退耕还林面积累计达到26.4万亩,发展林(果)药间作和林下经济,土地资源充足。

县委县政府对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收一直非常重视。

4、生产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

几年来,XX县不断加大中药材发展力度,中药材发展面积逐年加大,品种不断增加,品种结构日趋合理、完善,农民收入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户参与率逐渐上升。

5、服务体系全,技术有保证。

XX县先后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中医大学、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XX医学院中药研究所、XX旅游职业学院燕山药材研究所、XX颈复康药业集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常年聘请XX旅游职业学院李世教授作为技术顾问。

农牧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4人,技术力量雄厚。

6、随着加入WTO,中医药已被134个成员国家接受,在世界124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全球性“中药热”正在升温,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天然药物、保健品、食品、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等愈加受到欢迎。

国家目前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中药饮品和提取物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中药材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县中药材产业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中药材龙头企业规模小,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不明显;资源混杂,种植规范化程度低,加工技术粗糙,药材质量不稳定;受规模、市场等因素影响,农民种植效益偏低,政府扶持力度小,无特色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缺乏有效引导等。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实施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机遇,按照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抓住道地特色品种,优化布局结构,全面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创建优质品牌,建立药材营销网络,提高中药材产业经营水平,加快推进全县中药材发展进程,尽快将其培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主导产业。

经过三年的发展,使中药材产业成为XX县主导产业之一,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以中药材产业科技园区、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为主打造XX县林下经济发展亮点工程。

(二)发展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县总体发展目标:在全县3.5万亩的基础上,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发展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黄芩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

计划2013年末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4 万亩,2014年达到4.5万亩,2015年达到5万亩,总产量达到1.08万吨,产值达到2.16亿元,纯收入达到1.68亿元。

(三)谋划建设建设五个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一百个百亩以上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三十条五百亩以上中药材种植经济沟,建设二千亩中药材繁种基地;建设一处占地百亩的中药材科技示范场;引导成立十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组织;培养一批中药材经济人队伍;引进、培树2家以上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注册本地中药材商标2个。

(四)阶段目标1、2013年2013年全县新增中药材0.5万亩,全部为林下种植,品种以黄芩、五味子、枸杞为主。

2013年末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4万亩。

全县新增中药材900吨,新增产值1350万元,农民新增纯收入850万元。

2、2014年到2014年末,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达到4.5万亩,产量达到8100吨,产值达到7650万元。

3、2015年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9000吨,产值8500万元,全面完成规划期内各项重点工程和基地建设。

三、产业布局(一)种子种苗基地按照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实施良种工程,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道地药材,在我县李营、三沟、金沟屯、计杖子、三家等5个乡镇建立原种生产基地。

全县种子种苗基地面积达到2000亩。

(二)科技示范基地针对中药材种类多,有的品种种植难度大的特点,建设一个标准化、现代化的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集科技研究、生产示范和优良品种选育于一体,建设规模100亩。

建设地点拟在上谷乡果药间作示范区内。

(三)生产基地将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向优势乡镇区域相对集中,实行规模连片种植,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中药材种植区和种植带。

主推生产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产量稳定、知名度高的大宗道地药材品种,以黄芩、桔梗、五味子、枸杞、白芍等品种为主。

根据中药材生长特性和环境要求,在产业布局上以八家、李营、孟家院、金沟屯、计杖子、三沟、三家、邓上等乡镇为重点,以大营子、满杖子、五道河、东窑、头沟等乡镇为辅助,涵盖全县23个乡镇。

全县重点抓好5个千亩标准示范园1、XX创响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黄芩示范园该园位于XX县李营镇常裕沟村,优越的自然立地资源为黄芩等中药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目前黄芩示范园发展规模达到1000亩,园区主推XX市黄芩标准化栽培技术,以XX旅游职业学院、市经作站、县农牧局为技术依托。

2013年合作社计划扩种黄芩、桔梗400亩,示范园总面积达到1400亩。

合作社前期自筹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开山整地、栽植果树、黄芩购种及田间管理投入、水利配套建设等。

2、XX蕴黎果蔬种植有限公司枸杞示范园该园位于XX县金沟屯乡,枸杞示范园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190万元,由XX蕴黎果蔬种植有限公司承建。

基地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模式等发展措施,实行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全方位培训,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全程跟踪服务。

产品质量管理严格执行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全面实施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的控制,强化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园区主推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

3、三沟白芍示范园规划面积1200亩,位于三沟镇三沟、东庄等村,2013年达到800亩,2014年新增400亩,总面积达到1200亩。

4、金沟屯黄芩示范园规划面积1000亩,位于金沟屯乡三榆树村,2013年达到500亩,2014年新增500亩,总面积达到1000亩。

5、三家黄芩示范园规划面积1000亩,位于三家乡三家村,2013年达到600亩,2014年新增400亩,总面积达到1000亩。

(四)加工企业重点抓好XX金仓药业公司扩改升级,早日达产达效。

(五)交易市场在县城建设一个占地20亩的中等药材交易市场,以中药材为主,兼顾蔬菜等其它农副产品。

四、建设重点(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XX县春季干旱少雨,影响春季正常播种,需要新建机井和维修旧井保证水利供应。

计划新建机井200眼,维修旧井200眼,田间路建设50000 ㎡,建设地点为项目规划区所有乡镇,建设年限2013年-2014年。

2、配套设施设备建设。

新建晾晒场46000㎡,仓库5000㎡,购置药材干燥、切片等设备46台(套),植保机械100台(套),建设地点:各项目乡镇,建设年限,2014-2015年。

(二)科技创新工程1、科技示范场。

建设中药材科技示范场,规模100亩,其中品种及种植资源保护区20亩,生产示范展示区30亩,原种生产区20亩和科技研究区30亩,建设地点: 上谷乡果药间作示范园区,建设年限2013-2015年。

2、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①组建中药材专家队伍,依托国内中药科研、教学单位特别是XX市内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XX县中药材专家组。

②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坚持政府行政推动和市场调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农业区域站建立县、乡、村三级高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③强化科技培训。

采取印发科技资料、举办培训班、参观观摩等形式,通过资料、广播、电话、网络等途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收到良好培训效果。

④推广标准化中药材种植技术。

推广XX地方标准的高产栽培技术,重点应用配方施肥、适时采收加工、合理用药和杀虫灯、诱虫色板等绿色生态栽培系列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确保药材质量稳定、可控、安全。

建设年限:2013-2015年。

(三)产业合作组织培育工程1、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统一把药农组织起来,开展中药材产、加、销,全县组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0个。

2、中药材产业协会。

成立XX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发挥协会作用。

3、龙头企业。

把企业和种植农户利用订单合同形式联系起来,促成比较稳定的交易关系和合作关系。

4、中药材规模经营大户。

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创新土地流转规模,加快土地集中,鼓励经营大户进行规模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