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测试题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测试题

第五课文化创新测试题一、单选题1.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办,开幕式美轮美奂,别出心裁。

在这里有独特的岭南文化符号,让人追思岭南先民筚路蓝缕,开创未来的历程;而以“水”为核心元素,演绎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艰险,象征着岭南文化所具有的宽广胸怀。

亚运会开幕式所展示的独特岭南文化体现了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外文化兼收并蓄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中国好声音》这档源于荷兰的电视音乐节目,在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自身特点,坚持创新,追求节目质量,以其独特的平民情怀、草根意识和情感力量,既叫好又叫座,深受大众喜爱。

这表明()①吸收成功经验是文化发展的动力②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3.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习近平讲话启示我们()①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②文艺作品应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③文艺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④文化与经济应相互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电视剧《大秦帝国》是一部气势恢弘且颇具震撼力的严肃历史正剧。

该剧生动地再现了战国中后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也真实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波澜壮阔的变革史。

材料说明①任何时代的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④文艺作品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5.火爆的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是在日本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这也是日本动漫在创作上能够一直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

观众能从这些优秀动漫作品中看到日本人的思考、生活方式。

这启示我国国产动漫产业在文化创作上要A. 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B.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 不断创新,追求发展6.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描写了农村子弟涂自强短暂而悲凉的一生。

它是作家方方在深入走访当今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写就的,意图写出21世纪大学生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迥然不同的命运。

小说一面世,就以其现实的话题和悲悯的情怀激起圈里圈外的热议。

这说明()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C.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D. 文化创新不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7.保护,对于破坏来说是好词汇,但对于发展来说却不一定是。

我们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创新之路的时候,非要保留那么多的东西是有问题的。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文化发展要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去其糟粕 D.传统文化缺的不是保护而是创新8.《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中国国内首档大型网台联动的文化综艺季播节目。

《汉字英雄》从传统文化找灵感,让观众认识和重温了中华汉字的魅力,不仅得了高收视率,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可见①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②文化创新必须反对“守旧主义”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文化创新要坚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不断消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④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三体》小说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刘慈欣的作品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

这启示文学创作者要①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②关注生活,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③大胆想象,追寻超越现实的科学力量④多出创新性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11.科幻小说主要是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

科幻作家在创作时①在意识中创造了一个独立于历史的时代②丰富的内容源自客观的现实社会生活③是对现实社会生活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④是对自然世界的间接体现和感性体验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2.近年来,引进类的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好评如潮。

该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荷兰。

但也有人认为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容易迷失自我。

此种观点①意识到了有选择地引进国外节目,会巩固我国电视节目文化创新的根基②强调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③是封闭主义的表现,不利于我国电视节目博采众长④具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认为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应更注重原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3.上海世博会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这表明()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14.春晚呈现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与演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深入各行生活、扎根各族人民”的实践活动有关。

春晚剧组各导演纷纷深入各地,吸取艺术养分,挖掘创作素材。

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优秀作品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才能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5.2015年7月,电影《捉妖记》成为中国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

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

结合最新的国际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

《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①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②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③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④科学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大葱油饼是餐馆名称,位于上海市,经营者阿大。

阿大精瘦见骨,有严重的驼背,今年60岁,做葱油饼已32年。

他坚持用传统工艺做出的葱油饼,口味极其地道。

BBC拍摄的专题纪录片,让藏在拐角深处的阿大葱油饼成,为“网红美食”。

但“阿大葱油饼”由于其经营场所在民宅底楼,属于非商用性质,无法办理相关证照'属于无证照经营:另外,阿大葱油饼的油烟和顾客的嘈杂以及安全隐患,也遭到了周边居民的多次投诉。

如果遵循《食品安全法》严格执法,阿大葱油饼将难以为继。

材料二对于传统美食无奈告别舞台的话题,网民有两种观点:一方认为,这些美食已经成了许多人的牢固记忆,因为无证照而被取缔,实在可惜;甚至有人评论说,有证照却不重视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大有人在,为何偏偏要拿“葱油饼”开刀?另一方却认为,无证照经营,法理不容。

违法的美食,无论味道有多好,也不能纵容。

如果默许甚至鼓励这些违法的美食存在,那么对于其他办理了证照的合法经营者而言,岂非不公平?(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阿大葱油饼”成为“网红美食”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如何看待网民对于传统美食无奈告别舞台的两种不同观点。

(3)请你为我国传统美食走红网络设计2条广告语。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情文化,古已有之。

社会上曾出现过重物轻情、大操大办的人情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倡导移风易俗,大操大办的人情文化得到有效扼制。

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偏移,好面子、爱攀比的大操大办的人情文化重新抬头,表现在办红白喜事上比排场、比阔气成风,铺张浪费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出现经济并不宽裕的部分群众“死要面子活受罪”、借钱欠债操办红白喜事的现象。

这种人情往来已成为不少群众的“不能承受之重”,与当代社会所倡导的健康文明社会风气格格不入。

W县委县政府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教师志愿者为村民开展《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宣讲活动;利用广播、网络等手段,宣传落后文化的危害,倡导树立文明观念;指导村里成正由村干部、老党员、乡贤能人组成的红白喜事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让文明新风融八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让老百姓甩掉人情包袱,倡导攒钱脱贫致富,树立真正的文明乡风。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观点,谈谈你对“大操大办的人情文化币新抬头”的原因及其影响的认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W县委县政府是如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

(3)某村村委会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主题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出宣传标语。

(两条。

每条10-30个字)1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小学生守则》自2004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及其身心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关乎人才培养的中小学生行为守则也应及时修订,以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规律。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

《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版守则为什么既保留仍具时代价值的内容,又补充和增加了新的内容?(10分)(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新版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