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基本概念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从教育的起源看,他是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的作用:人类的教育从一开始便是一种为了社会、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共存、共发展,并剪剪成为推助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中国把百科全书-教育》卷:“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中国概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从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能得到提高的过程。

“学校教育:第一种学校教育;第二种通过各种媒体;第三种通过人与人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第四种自我教育教育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三、广义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

2.学校教育是具可控性强和达标性强的特点。

3.学校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主导者):凡是对受教育者的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2.受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受教育的人。

两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这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不构成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3.教育内容:教育容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多样化,取决于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学校教育中的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表现,但又不是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部。

四、教育的物资资源:教育的物资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器材…教具与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进行任何教育活动都必不可少的,这些要素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又是相互影响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教育者的主导性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人类自身的在生产不仅指人的繁衍生存,还指个体社会化。

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如何实现个体发展呢?答:1.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2。

自然与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起一定的制约作用3.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答: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

2.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

3.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

4.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现代教育的特征一、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一)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1.规模庞大2.增长速度快3.不均衡性4.波动性(二)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三)教育的内涵扩大(四)教育作用愈加重要作用:国家主要通过教育立法和拨款管理教育。

(五)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二、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将以它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是现代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地位和作用的体现,现代教育将沿着以下趋势发展:(一)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定义:终身教育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终身教育趋势:终生教育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给整个教育带来了革命。

(三)教育民主化(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制度、教育观念结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等方面改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

(五)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六)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教育的规划和决定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环境一、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所组成。

二、精神环境与环境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是精神环境的表现。

精神环境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居住的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

第二节学前教育与经济一、经济是教育的基础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了经济条件,并对教育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1、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2、现代教育是提高掏洞生产率必要因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如下变化: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

对儿童施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是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力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政治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政治是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又极大影响经济的发展。

政治体系由两部分构成:1、是理念、意识2、是权利机构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一)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二)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教育制度必须保持与政治制度的一致与相适应,教育制度往往都随政治发展而变革。

4、政治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定向和支持作用。

(三)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1、政治决定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2、政治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第四节学前教育与文化一、广义概念——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概念——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区别:文化与社会共存,文化存在与社会中,没有人类社会也就自然没有人类文化,人与动物也就没有区别。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的影响分别表现在:1、文化是经济政治作用与教育的中介2、文化还可以主动地影响教育二、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一)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1、我国的伦理文化把崇善作为最高的范畴2、我国的传统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完善,(二)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传统文化重视把握事物整体的协作和协调,不重实体和分析,造成对事物认识的不精确、笼统,缺乏对事物的精确分析。

但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直观性的培养却先于西方。

(四)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我国船体文化侧重于群体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个体性发展三、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一般社会都将其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作为该社会文化水平指标三、文化传递的定义:文化传递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展、丰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四、文化选择的定义:文化选择指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槽的过程。

五、文化变迁的定义:是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

怎么样形成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一、((一)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1、战略目标实现与否主要取决与人口的因素。

3、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中的教育战略重点第六节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分别表现在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纵向结构:接受各层次教育的学生人数要随着人口的边哈而调整;横向结构: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

(三)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人口低速增长,教育规模可以小,经费可以节省;人口增长速度跳动过大,则对教育规模和经费产生影响。

二、我国人口现状对教育之影响现状:1、人口基数大,年增加量多3、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地狱分布不均;人口素质差(遗传病、新生儿畸形、低智儿发病率是世界之最)趋势:21世纪人口讲平稳增长;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文盲比例快;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人口状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人口增长快,讲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多困难;2、人口分布不均,讲影响学前教育均衡发展;3、农村比例大,使学前教育难以普及第六节学前教育与人的社会化一、人的个体社会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于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深灰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个体社会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与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相适应的童年社会,青年社会化、成人社会化等。

成为成人这钱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包括:初级社会化,及出生到入学前哦通过家庭生活而进行的社会化;次级社会化,在校学习期间要通过粗恶小生活而进行的社会化。

成为成人之后的社会化,包括:第三级社会化,即就业后要通过职业而进行的社会化;第四级社会化,即退休后要通过养老生活而进行的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个终身的过程。

二、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出生到3岁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实践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其依据则是儿童胜利、心里发育和发展的规律。

一、发展的含义:发展就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里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二、儿童发展的定义:儿童发展就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里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对儿童身体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三、遗传决定论的内容: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其代表人物为“成熟势力学说”的创始人格塞尔和“回忆说”的柏拉图。

四、环境决定论的内容:这一流派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与后天,在于教育。

其代表人物东方为孔子,西方为提出“白板论”的洛克与提出“教育万能论”的华生儿童的发展因素:儿童的任何发展既有遗传的作用,又有环境的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才能进行行为的发展,遗传和环境既不是彼此独立的,也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相乘的关系,他们完全交织在一起,不可分离。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里发展的过程的四个要素:即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影响儿童的因素有先天和后天两类。

先天因素主要指的是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其中主要因素是遗传。

后天因素主要指的是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