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光缆线路故障点查找及处理

浅析光缆线路故障点查找及处理

浅析光缆线路故障点查找及处理
李思
摘要:在发生光缆故障时,如何查找故障点,并在最短时间内抢通光缆,迅速恢复通信。

通过正确使用仪表测试,结合光缆维护台帐中点标数据,以及查找光缆线路上的施工等综合信息,是维护人员快速查找故障点并迅速克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光缆测试故障
一、造成光缆线路故障的原因分析
铁道通信光缆主要敷设方式是沿铁路线采取直埋、管道、槽道三种方式,在城区根据情况也有部分使用架空、壁挂等敷设方式,造成光缆线路故障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外界施工因素、自然灾害、施工遗留及人为因素。

1、外界施工因素
1)机械损害:主要体现在围绕铁路光电缆线路进行的铁路工程施工、地方政府开发、私人建房、修建道路等机械作业过程中造成的光缆中断。

机械作业造成的故障,破坏面比较大,查找起来一般比较直观。

2)人工作业损害:主要是人工作业开挖、翻整农田、敷设地线桩等一些操作手工器具造成,这类故障可能会造成光缆全部中断,也可能不会使光缆全部中断,而是部分光纤中断或光纤损坏。

这种作业面比较小,造成的故障比较隐蔽,所以查找起来比较困难。

2、自然灾害因素
这类故障主要体现在1)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路基塌陷等灾害造成的光缆故障;2)强风吹到固定架空或壁挂光缆造成的光缆故障;3)雷雨天气或外界原因引发的雷电造成的光缆故障。

这类故障可能会造成光缆全部中断,也可能不会使光缆全部中断,而是部分光纤中断或光纤损坏。

其中雷电造成的故障隐蔽性比较强,从径路外观上无法确认具体故障点。

3、施工遗留和人为因素
1)人工作业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在光电缆敷设、接续、维修等工作中由于工艺或疏忽而引起的故障。

如:接续时光纤被划伤、弯曲半径太小、纤芯接续
不牢、接头盒封装时封胶不严进水或加强芯固定不紧、割接光缆时切断运行中的
光缆等原因造成的人为故障。

2)施工材质原因:主要施工引用光缆材质不良,导致老化加快致使光纤损耗
增大或光纤自然断纤等。

3)偷盗或破坏:犯罪分子盗割、蓄意破坏,造成光缆中断。

二、光缆故障的查找
光时域反射仪(OTDR )是测量光纤损耗的仪表,也是精确查找光纤损耗突
变点、断点定位的重要仪器。

如何正确熟练掌握使用并综合现场资料分析,是快
速定位故障点,缩短故障抢修时间,避免抢修中走弯路,迅速恢复光缆故障的首
要前提。

1、光纤测试曲线分析
(1)典型反射曲线:这条曲线包括各种常见现象(见下图), 以下对图中各个区
域作一简单描述:
a) 区域(a )即在A 点至B 点区域内,曲线斜率恒定:表明光纤在该区域的散
射均匀一致。

因此可获得相应的常数。

在这种情况下,测量仅从一端即可满
足要求。

b) 区域(b )表示局部的损耗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主要由外部原因(如光纤
接头)和内部原因光纤本身引起的,在此情况下,进行两端测量,取平均值
表示该接头损耗。

c) 区域(c )所示的不规则性由后向散射的剧烈增强所致,这种变化可能由外
部测试原因二次反射余波(鬼影)产生能量叠加和内部原因光纤本身缺陷(小
裂纹)造成的,先必须确认是何种原因,再采用两端测量来测定这种不规则
对衰减的影响。

M/DIV
DB/DIV
d)区域(d)即后向散射曲线有时出现弓形弯曲。

有内部因素,一般是吸收损
耗变化导致衰减变化。

对于外部因素,可能与光纤受力增加有关。

如何确定是何种因素,可对光纤或兴缆施加外力或改变其温度,如特性不变,是内部因素,反之为外部因素
e)区域(e)光纤的端点或任何的不连续点会产生菲涅尔反射或后向散射功率
损耗(无菲涅尔反射)由此可测定这些端点或不连续点的位置。

机械式接头界面往往产生这种反射。

(2)实际测试中的波形
图一:为京广线京汉16芯光缆汉口-孝感4#纤测试波形,图中显示了各事件点与光纤链路上实际存在的熔接点、弯折处、活动连接器以及光纤末端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曲线上可以确定被测光纤的以下重要特性。

距离:被测光纤上各特征点,光纤尾端或断裂点的位置;损耗:诸如单个熔接点或整根光纤端到端的损耗;衰减:光纤链路上任意两点间的衰减值;反射:诸如连接器等事件点反射(或回波损耗)的大小。

波形事件表中1#、21#(A点)和24#(B点)为反射事件,分别为光缆始端、法兰盘(活动连接器)和光缆末端,其他为非反射事件,为熔接点或光缆弯曲点。

图一京广线京汉16芯光缆汉口-孝感4#纤测试波形
图二:测试曲线末端有菲涅尔反射峰出现,但是在曲线上也有反射峰时,说明在此位置上存在跳纤,在5#事件处曲线有下降台阶,说明光纤在此位置上有
较大损耗,若在测试时其它纤芯出现相同事件说明光缆受到伤害,若光缆仅此一纤有此问题,说明该纤芯在接头盒内接续质量或此处光缆纤芯裂变所产生问题。

图二
2、影响光缆故障点定位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1)光时域反射仪(OTDR)设置不当而影响光缆线路障碍点的精确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测量范围设置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光缆线路障碍点的定位。

在实际故障查修中,一般都是在障碍点的临近中继站进行测试,以便使ODTR 的抽样间隔尽可能小,以便提高测试精度。

b.折射率设置不准确而产生的测量误差,也影响到光缆线路障碍点的定位。

在实际工作中,日常应对运用中的每种型号光缆的光纤折射率做好记录,以便在OTDR测量进行折射率选择设置时,提供准确的光纤折射率信息,为光缆线路障碍点的精确定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c.测试较长光缆链路长度时,由于光时域反射仪(OTDR)动态范围不足,测量时加大脉冲宽度造成的盲区所影响线路故障点的定位。

在实际定位光纤障碍点时,应先选择大于被测距离而又最接近的测试范围档,然后设置一个合理的较大脉宽,使OTDR动态范围能足够满足看到所有的链路情况,最后设置一个合理较小脉宽,从而减小盲区,实现障碍点的精确定位。

以下是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不同测试距离而设置的脉宽,供测试时参考。

不同测试距离的脉宽设置
2)光时域反射仪(OTDR)操作不当影响光缆线路障碍点的精确定位。

如:OTDR光标位置放置不准确产生的误差。

实际测试中,正确、熟练使用仪表,应用仪表的放大功能,将游标准确放置于相应的拐点上,如故障点的拐点、光纤始端点和光纤末端拐点,这样就可得到比较准确的测试结果。

3)测试缆长和线路公里数偏差影响及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分析
测量时OTDR所测故障点的长度是光缆的纤长而不是缆长,由于纤长大于缆长,而且实际缆长大于实际线路公里数,因而造成实际寻找故障点时就存在明显的偏差。

所以在寻找故障点时就应该向反方向巡查,如测量到10km处断,应该在9.5km-10km段巡查。

三、故障处理
1)故障处理原则
“先抢通、后修复”;“先核心、后边缘”;“先行车、后其他”的原则,按照故障等级进行逐级处理,不分时段、不分天气好坏、不分维护界限,用最快的方法抢通恢复,故障未排除前,查修工作不能终止。

2)故障排除中的注意事项
处理故障时介入或更换光缆时,其长度不得少于200m,并尽可能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光缆。

接续时纤芯切断长度根据熔接机的限制或热缩管的长度来确定,一般为16±0.5mm,单点接续损耗不得大于0.08db,余纤盘绕尽量大圈,一般弯曲半径不小于3.5cm。

3)故障排除后注意事项
a、故障一旦排除,立即通知相应区段机房人员对光缆线路传输质量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按照抢通原则逐条恢复电路,待全部业务确认良好方可撤离。

b、故障处理完两日内,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分析会,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整理,并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以上是本人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对所遇故障判断和处理的过程的总结,不足之处请多予指教,以便更好的完善对故障判断和处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OTDR使用说明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