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地测量学基础习题

大地测量学基础习题

控制测量习题1.我国光学经纬仪系列分为J07,J1、J2、J6等型号,试述J字及其下角码数字各代表什么含义?2.什么是经纬仪的三轴误差?如何测定?它们对水平角观测有何影响?在观测时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弱或消除这些影响?3.CRL2=-,该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该式的严格形式又是什么?为什么通常可以用该式检查观测成果的质量?4.设在某测站上仅用盘左位置对各目标进行方向观测,问用半测回方向值求出的角度值中是否存在视准轴误差、水平轴误差及垂直轴倾斜误差的影响?为什么?又若各个照准目标与仪器在一个水平面上,角度值中是否存在上述误差的影响,为什么?5.何谓水平折光差?为什么说由它引起的水平方向观测误差呈系统误差性质?在作业中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弱其影响?6.为什么用两个度盘位置取平均置可消除水平轴倾斜误差对水平方向观测值的影响?7.设在某些方向垂直角超过3°的测站上进行水平方向观测,应采取哪些措施8.野外测量的基准面、基准线各是什么?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各是什么?为什么野外作业和内业计算要采取不同的基准面?9.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 (2)大地体 (3)总地球椭球 (4)参考椭球(5)大地水准面差距(6)垂线偏差(7)独立网与非独立网10.何谓垂线偏差?造成地面各点垂线偏差不等的原因有哪些?11.简述三角网、导线网、边角网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12.现代大地测量定位技术,除传统的方法以外,主要还有哪些方法?简要说明它们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13.技术设计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是什么?技术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14.三角网的精度估算有何意义?精度估算的实质是什么?15.国际上普遍将控制网最优化设计分为哪四类?其含义是什么?16.利用人机对话方式设计最优观测方案时,怎样准备观测数据和给定精度的约束条件?经过计算机解题后如何分析和修改方案,使方案达到最优?17.选点工作有何重要性?选点时应注意哪些何题?18.进行图上设计时,选用何种比例尺地形图最为适宜?为什么?图上设计有哪些步骤?19.试写出椭球的基本元素及其基本关系式。

20.我国解放后主要采用哪两种参考椭球?其主要参数是什么?21.绘图并说明表示椭球面上点位的三种常用坐标系统。

22.在报纸上经常看到X X号轮船在东经XXX度,北纬X X度遇险一类的报导,试问这是指的什么坐标系,为什么?23.写出参考椭球体的五个基本元素及相互间的关系。

24.什么叫子午圈?什么叫平行圈?25.参考椭球体扁率的变化,椭球体的形状发生怎样的变形?26.简要说明并图示地面某一点的大地高、正常高以及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几何意义。

27.什么是大地测量的基本坐标系?有何优点?28.简要叙述M、N、R三种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

29.B≠00的平行圈是否有可能是法截线?为什么?30.卯酉圈曲率半径N与子午圈曲率半径M何时有最大值?何时有最小值?31.什么是法线?什么是法截面?它们对椭球解算有什么意义?32.当椭球元素确定之后,椭球面上任意方向法截线曲率半径的计算值取决于哪两个变量?为什么?33.在推导计算子午线弧长公式时,为什么要从赤道起算?若欲求纬度B1和B2间的子午线弧长(21BB ≠00),如何计算?34.当子午线弧长不超过45km时,则可将其视为圆弧,试论证其计算精度的可靠性。

35.何谓椭球面上的相对法截线和大地线?试鉴别下列各线是否为大地线并简要说明理由:(1)任意方向法截线, (2)子午圈, (3)卯酉圈, (4)平行圈。

36.什么叫大地线?为什么可以用大地线代替法截线?大地线具有什么性质?37.试述三差改正的几何意义。

为什么有时在三角测量工作中可以不考虑三差改正?38.解释下列名词: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大地线,法截线,大地经纬度39.已知椭球),(2e a 面上一点P 的空间直角坐标X 、Y 、Z 。

试求:(1)该点的大地坐标(B 、L);(2)该点的平行圈半径r ,主曲率半径M 与N ;(3)该点上大地方位角为A 的方向上的法截弧曲率半径。

40.在边长大致相等的三角网中,各方向的方向改正值是否也大致相等?为什么?41.试定量分析距离改正公式在何种情况下需用下列或更精密的计算公式: s R y R y s D s m ⎪⎪⎭⎫ ⎝⎛∆+=-=∆222224242.将地面实测长度归化到国家统一的椭球面上,其改正数应用下式求得: H AH s R H -=δ 式中H 应为边长所在高程面相对于椭球面的高差,而实际作业中通常用什么数值替代?这对H δ的计算精度是否有影响?为什么?43.什么是球面角超?为什么应用球面角超可以检核方向改正值计算的正确性?44.在北纬22°00′地区三角网中有一三角形ABC ,已知归化到椭球面上的三个内角为A=56°40′07.50″,B=83°13′49.00″,C=40°06′04.23"。

并已知三角形三顶点的近似坐标分别为km x A 28.2435=,km y A 50.250=;km x B 30.2411=,km y B 99.250=;km x C 10.2414=,km y C 38.281=。

试求出该三角形闭合差(注:'00220=B 处0025.02"2=R ρ)。

45.什么叫大地主题解算?为什么要研究大地主题解算?46.电磁波测距仪有哪些分类方法?各是如何分类的?47.为什么电磁波测距仪一般都采用两个以上的测尺频率?利用单一频率能否进行距离测量?为什么?48.相位式测距仪测距的求距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是什么?试简述其中的N 值确定方法。

49.用固定频率相位式测距仪测定距离时,为什么出现观测结果的多重性问题,如何解决?50.测距误差共有哪些?哪些属于比例误差?哪些属于固定误差?为什么?51.为了减小大气折射率误差的影响,测距时应采取哪些措施?52.为什么选择测距边时,其两端点的高差如是用水准测量测定的,一般可不加限制,如是用对向三角高程测量测定的,则要加以限制?53.测距仪显示的斜距平均值中要加入哪些改正才能化为椭球面上的距离?各项计算公式如何表达?54.测边时为什么要加入气象改正?加入气象改正的方法有哪些,各如何具体进行?55.为什么要研究投影?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何种投影?56.控制测量对投影提出什么样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要提出这种要求?57.椭球是一个不可展曲面,将此曲面上的测量要素转换到平面上去,必然会产生变形,此种变形一般可分为哪几类?我们可采取什么原则对变形加以控制和运用?58.高斯投影应满足哪些条件?60带和30带的分带方法是什么?如何计算中央子午线的经度?59.为什么在高斯投影带上,某点的y坐标值有规定值与自然值之分,而x坐标值却没有这种区分?在哪些情况下应采用规定值?在哪些情况下应采用自然值?60.正形投影有哪些特征?何谓长度比?61.设ABC为椭球面上三等三角网的一个三角形,试问:(1)依正形投影A、B、C三点处投影至平面后的长度比是否相等?(2)如若不等,还能保持投影的等角性质和图形相似吗?如若相等,岂不是长度比和点的位置无关吗?62.高斯投影正算是已知求,由于值不大,故此公式可以认为是在点上展开的幂级数;是指,由于值不大,反算公式中底点纬度Bf故此公式可认为是在点上展开的幂级数。

63.某点的平面直角坐标x、y是否等于椭球面上该点至赤道和中央子午线的距离?为什么?64.高斯投影既然是正形投影,为什么还要引进方向改正?65.椭球面上的三角网投影至高斯平面,应进行哪几项计算?并图示说明为什么?66.已知距离改化计算公式为: s R y s D m 222+= 若要求改正数的精度为710-,问坐标的精度为多少(已知R=6370km ,≈m y 300km )?67.在高斯投影中,为什么要分带?我国规定小于一万分之一的测图采用60投影带,一万分之一或大于一万分之一的测图采用30投影带,其根据何在?68.如果不论测区的具体位置如何,仅为了限制投影变形,统称采用30带投影优于60 带投影,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69.高斯投影的分带会带来什么问题?70.图8—1是一待平差大地网。

已知点A 、B 、C 、D属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其中A 、B 两点是六度带坐标,C 、D 两点是三度带坐标。

已知点E 、F 属于1980年坐标系的六度带坐标。

边PQ 测有基线和拉普拉斯方位角(未加平差改正)。

现要求在1980年坐标系六度带中作间接观测平差,试回答:应在第几带进行平差计算(带号的计算方法与1954年北京坐标系相同)?71.设测区呈东西宽约8km 、南北长约14km 的长方形,测区内有符合现行规范并经过平差的国家大地点,其中二等点A 位于测区中部。

假定有下列情况,试论证如何选择坐标系统:(1)A 点坐标为=x 3788246.173m 、=y 19318082.656m ,测区平均高程为500m ,概略纬度为340;(2)A 点坐标为=x 3787552.086m 、=y 36499742.540m ,测区平均高程为1000m ;72.城市或工程建设在什么情况下需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建立独立坐标系统有哪几种方法?它们的投影带和投影面与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有哪些区别?73.椭球定位的含义是什么74.概述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建立过程。

何谓国家统一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80年国家统一坐标系的主要差别。

130.当城市控制网选择了局部坐标系统时,应如何与国家统一坐标系建立联系?为什么?75.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转换需要几个参数?有几个转换公式?坐标转换的精度与哪些因素有关?76.何谓水准原点?何谓1985国家高程基准?77.大地测量上使用哪几种高程系统?说明各种高程系统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如何求地面上一点在各高程系统中的高程值?78.在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差不得大于所规定的限差?79.精密水准仪的i角和交叉误差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检验校正,它们对水准测量成果有什么影响?进行观测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削弱由于i角的变化和交叉误差残余影响所引起的误差,并说明校正的方法。

80.水准测量作业时,一般要求采取下列措施:(1)前后视距相等;(2)按“后一前一前—后”程序操作;(3)同一测站的前、后视方向不得作两次调焦;(4)旋转微倾斜螺旋及测微轮最后为“旋进”。

试述上列措施分别可以减弱哪些误差的影响?还有哪些主要误差不能由这些措施得到消除?81.名词解释(1)正常位水准面, (2)重力异常, (3)重力位水准面, (4)理论闭合差,(5)正高系统, (6)正高, (7)正常高系统, (8)似大地水准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