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品德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教学设计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教材分析:本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找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展开有3个话题。

(1)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画面让学生对“家乡”的概念形成具体的印象,并能用画笔记录自己眼中的家乡美景,引领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哪儿是自己最喜欢的地方?(2)画画家乡的风光。

“让我们来画画自己的家乡”。

画面的两幅儿童画作示,可以分别画城市或乡村,可以实地写生,也可以按照照片画。

另一个活动是以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小诗让学生根据家乡的特点,补充填写完整:“……家乡的……,家乡是我心中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3)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此话题由家乡的自然环境转向人文环境,引导学生讲家乡的故事、跳家乡的舞蹈、唱家乡的歌。

教学方法: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大纲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所以在本课过听一听、说一说、画一画、唱一唱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个环节的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山和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中来,我充分利用百度的搜索功能,搜索了很多关于家乡方方面面的资料,通过这些直观的视频等资料,来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的强烈愿望,进一步强化学生热爱家乡情感,使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家乡的一员是多么幸福!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以及和家乡相关的视频和歌曲的。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组织学生课前搜集与家乡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说说我的家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歌曲视频《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渲染爱家乡的氛围。

【百度搜索】《我爱家乡的山和水》v.youku./v_show/id_XMjcyMDg3NjA4.html1、小朋友,听了刚才那首乐曲你们心情怎样呀?你们想到了什么?2、板书课题:我爱家乡的山和水3、小讨论:“家乡”指什么地方?二、结合课本容,说说自己的家乡。

1、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按提示回答问题。

(说说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心情如何?他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2、配乐朗读插图中的小诗(为了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选择了这首轻柔的乐曲作为背景)play.baidu./?__m=mboxCtrl.playSong&__a=%24%24%24%24%24%24rmtj%20%E 7%83、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一提到家乡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是呀!家乡的人最亲,家乡的山最美,家乡的水最甜,那就赶快来介绍介绍你的家乡吧!(课件出示)我的家乡在我最喜欢家乡的因为4、师小结同学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每位同学的家乡都有令人向往的美景,那我们就一起去简单了解一下好吗?(用百度搜索中国各地漂亮之风景名胜的课件,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更多的关于自己家乡和他人家乡的信息。

)wenku.baidu./view/bf771184a0116c175f0e48b3.html5玩游戏:猜一猜(他们的家乡是哪儿)课件出示1、双喜临门-----()2、一百元吃一碗稀饭---- ()3、醒了--()4、久雨绵绵初放晴-----()5、夏天穿棉袄---()6、老师小结课堂反思:第二课时画画我的家乡教学重难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一、了解周村,激发画家乡的欲望⑴老师谈话引入:刚才听了同学地介绍同学们都对家乡非常了解和喜爱,我们班的同学虽然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但现在都生活在周村,在周村这个地方学习和成长,那么周村也是我们大家的家乡,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吧!周村美景:除了大街,周村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风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周村大街的美景图大家喜欢这些美景吗?想一想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个地方?用彩笔把它画下来,拿给大家欣赏好吗?1、学生画好后在小组进行交流,选出一至两幅最美的画,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自己的画。

3、出示第5页插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课件出示:补充儿歌家乡的山,青青的;家乡的水,甜甜的;家乡的草,绿绿的;家乡的楼,高高的;家乡的……家乡是我心中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

4、学生先补充。

5、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抒发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师生共评最美书画奖。

(把好作品展示在班级作品栏)课堂反思:第三课时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教学目标: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过程:1、师: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家乡还有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戏曲、舞蹈。

我们一起说一说、唱一唱吧!2、老师先说一个和周村大街有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积极性。

3、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在组进行交流。

4、个别组进行全班展示,重在通过故事的形式了解我们的家乡。

教师:通过大家的故事,我们对周村——我们的家乡,有了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爱护我们的家乡。

图片展示,大家在游览周村大街的过程中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说出你的看法?课堂反思: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材分析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让学生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地交流资料。

了解家乡物产对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并为有如此富饶的家乡而自豪,形成初步的建设美好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多渠道收集家乡物产相关资料,广泛知道家乡物产名称,并且能够有序地进行介绍。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家乡的物产图片课件;搜集各地物产的实物、图片及其他相关资料等。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家乡物产和相关资料;课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调查、了解、收集家乡物产的实物、文字、照片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家乡物产,导入课题。

1、欣赏家乡物产。

(播放课件:苹果、板栗、樱桃、各种海产品、安德利果汁等图片,同时教师结合画面进行介绍。

)2、畅谈感受,导入课题。

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3、小结:从画面上我们看到了家乡的一些物产,它们有的长在田野里,有的长在大海里,还有的是经过工人叔叔们加工得来的,那我们的家乡都有哪些物产呢?(板书:家乡物产)二、说说家乡的物产,看谁说得多。

1、什么叫家乡的物产?怎样说家乡的物产?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小结:家乡的物产就是我们家乡特有的天然物品和世代家乡人利用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物品。

大家可以从水果、蔬菜、海产品、工艺品、矿产等种类来说。

2、让学生看课本10—11页,说出我省不同地方的不同物产,引导学生根据物产名称归纳物产种类。

(食品、工艺品、中草药、矿产)。

3、家乡物产大家谈。

(1)小组交流家乡物产资料课前,老师号召大家采用各种调查方法,收集家乡的物产和家乡物产的相关资料,大家一定收集到了很多!赶快把你收集到的和小组成员先交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当学生的思路较窄时,师相机点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2)班级交流农产品、海产品。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用你喜欢的方式说给大家听一听,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收集到的?(3)教师补充矿产品和工业产品。

(播放图片:矿石、恒邦冶炼、金戒指、金项链、枫林食品、九发深海泉、吉斯家具等畅谈心里话。

听大家介绍了这么多家乡的物产,你想说点什么?(随机把课题补充完整)课堂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初步养成文明、安全的调查、采访的行为与习惯;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资料和成果。

教学过程:(1)我说我喜欢。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和这些物产打交道。

你喜欢哪种物产呢?为什么?学生在小组进行交流,并统一意见进行全班展示。

(2)结合地方特点,重点介绍一下当地的物产,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师小结:同学们,家乡的物产是我们牟平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孕育而成,以及我们家乡人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我们要珍惜它们,爱护它们。

(3)家乡物产多又多农产品类:小麦、玉米、花生、苹果、樱桃、西瓜、蘑菇等海产品类:海参、鲍鱼、鱼、扇贝、虾、蟹等矿产类:黄金加工类:安德利果汁、枫林食品、九发深海矿泉水、吉斯家具等。

给这些物产找找他们的家乡。

(4)把收集有关家乡物产的实物、文字、照片资料,准备下节课开“家乡物产展示会”。

课堂反思:我家门前新事多教材分析《我家门前新事多》是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容。

教材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生活环境及有关事物为容,符合了源于生活、富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努力做到三点: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嗅等感官功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下进一步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是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己做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鼓励与其他决策者进行交流,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三是拓展教学预案的合理设置,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互动实效,促进学生“对话、合作、沟通”等牛活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观察、认识身边的变化,体验发现生活的乐趣。

2.激发学年观察、探索牛活的兴趣,培养亲近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1.发放调查报告,学生课前进行小调查,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2.用周六、周日时问,对环境变迁进行全方位的材料收集和整理。

(可请求家长帮助)3.多媒体课件:《小城的成长》录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歌谣引入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歌谣,现在我们播放一个歌谣,大家要仔细听,看谁能说出歌谣中的新鲜事。

播放课件──歌谣。

(啦啦啦,啦啦啦,现在的生活变化大。

高楼起,路灯亮……过去的脏差永远不见啦。

……)师:大家听出来了吗?生:听出来了。

师:你们真聪明。

歌谣中唱到的容,正反映出了我们周围环境的变化。

谁能说说有哪些变化?(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要求一句话说明,不重复。

)生1:矮房变成了高楼。

生2:安装了路灯。

生3:修起了平坦的柏油路。

师:板书—我们家门前新事多师:(过渡语)同学们发现的真不少。

那么,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新事?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家乡发展变化的录像好吗?1.新旧对比,激发学生探索生活的兴趣。

(1)录像播放:《小城的成长》。

(教师适时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

)师:我们通过观看《小城的成长》,大家了解了一些家乡发展的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