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环境:2,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4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积累影响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按影响程度分类: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5环评概念: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6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7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
8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积累影响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按影响程度分类: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9环评基本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和导向功能第二章1环评程序管理程序: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程序: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2熟悉工作程序(3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个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3环评报告书的内容与评价大纲的内容评价大纲内容:1总则2建设项目概况3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5环境现状调查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7评价工作成果清单8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9经费概算报告书的内容:1总则2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4环境影响预测5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6环境保护措施7拟建项目环社会、经济效益分析8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制度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0附件4预测和评价三个时期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服务期满阶段第三章1.工程分析说明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项目的名称、地址、性质及建设规模、内容、占地面积、平面布置情况、建筑物高度等;说明建设项目的调整情况;分析污染物来源,采用类比方法估算污染物排放量;对于工业项目,需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
2.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有1)以专家经验为主的主观预测法2)以数学模式为主的客观预测法,根据人们对预测对象认识的深浅,又可分为黑箱,灰箱,白箱三类3)以实验手段为主的实验模拟法,在实验室或现场通过直接对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测试来预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物理模拟模式。
还有内梅罗法计算污染物浓度新建及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3,工程评价等级:依据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水量、废水组分复杂程度、废水中污染迁移、转化和衰减变化特点以及受纳水体规模和类别,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
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较低。
4.如何利用自净力指数判定工程项目重要性?5.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点预测点的确定:1)已确定的敏感点;2)环境现状监测点,以利于进行对照;3)水文条件和水质突变处的上下游,水源地,重要水工建筑物及水文站附近;4)在河流混合过程阶段选择几个代表性断面;5)排污口下游可能出现超标的点位附近。
6.水污染浓度削减措施第四章:1.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答:根据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水量、废水组分复杂程度、废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和衰减变化特点以及受纳水体规模和类别,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
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较低。
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的划分答: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
①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②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③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3.地表水环境的简化答:河流的简化:为使河流断面和岸边形状规则化,可将河流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等三类。
对大、中型河流(流量q>15m3/s,B/H<20,且水流变化较大(如变断面、变水深或变坡) ,一级评价时,其断面积A 应按非矩形、非平直河流计算,即:除此均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即A=B?H。
4.自净利用指数法进行单项评价:答:式中:ρi,j,ρhi,j,ρsi—分别为j点污染物i的浓度,j点上游i的浓度和i的水质标准;λ—自净能力允许利用率。
溶解氧的自净利用指数为:式中: —分别为 j 点上游和 j点的溶解氧值,以及溶解氧的标准。
当Pij≤1时说明污染物 I 在 j点利用的自净能力没有超过允许的比例;否则说明超过允许利用的比例,这时的Pij值即为超过允许利用的倍数,表明影响是重大的。
5、污染物的分类:答: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输移、衰减特点及其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纷纷为四类:①持久性污染物(其中还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②非持久性污染物;③酸和碱(以pH表征);④热污染(以温度表征)。
6.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点:答:预测点的确定:为了全面反映拟建项目对该范围内地表水环境影响,一般选以下地点为预测点。
①已确定的敏感点;②环境现状监测点,以利于进行对照;③水文条件和水质突变处的上、下游,水源地,重要水工建筑物及水文站附近;④在河流混合过程段选择几个代表性断面;⑤排污口下游可能出现超标的点位附近。
7.地表水污染常用的削减措施答:①对拟建项目实施清洁生产、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层根本的措施;其次是就项目内部和受纳水体的污染控制方案的改进提出有效的建议。
②推行节约用水和废水再用,减少新鲜水用量;结合项目特点,对排放的废水采用适宜的处理措施。
③在项目建设期因清理场地和基坑开挖、堆土造成的裸土层应就地建雨水拦蓄池和种植速生植被,减少沉积物进入地表水体。
④施用农用化学品的项目,可通过安排好化学晶施用时间、施用率、施用范围和流失到水体酌途径等方面想办法,将土壤侵蚀和进入水体的化学品减至最少。
⑤应采取生物、化学、管理、文化和机械手段一体的综合方法。
⑥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人工湿地控制非点源污染(包括营养物、农药和沉积物污染等)。
人工湿地必须精心设计,污染负荷与处理能力应匹配。
⑦在地表水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流域,通过排污交易保持排污总量不增长。
8.单一指数法和标准指数法计算PH和溶解氧答:由于溶解氧和pH与其他水质参数的性质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指数单元。
①溶解氧的标准型指数单元:式中:IDOj—j点的溶解氧浓度标准型指数单元;ρDOf—饱和溶解氧的浓度;ρDOj—j点的溶解氧浓度;ρ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
例:20摄氏度时,标准值为3mg/L,测量值为2mg/L,问,是否超标,超标指数是多少?②pH的标准型指数单元:式中: IpH,j—j点的pH标准指数单元;pHj—j点的pH监测值;pHsd—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下限;pHsu—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上限。
水质参数的标准型指数单元大于“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9.河流主要特征参数答:调查水文特征参数主要包括:河宽、水深、流速、流量、糙率、坡度和弯曲系数。
当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
10.确定河流与湖、库水质影响评价的监测范围应考虑以下因素。
答:(1)必须包括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影响比较明显的区域,在一般情况下应考虑到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可能超标的范围。
调查结果应能全面反映与地表水有关的基本环境状况,并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2)各类水域的环境监测范围,可根据污水排放量与水域规模,参考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确定。
(3)如下游河段附近有敏感区(如水库、水源地、旅游区等),则监测范围应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以满足全面预测地表水环境影响的需要。
11.地面水域的规模答: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①大河:≥150m3/s;②中河:15~150m3/s;③小河:<15m3/s。
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①当平均水深≥10m时:分为,大湖(库):≥25km2;中湖(库):2.5~25km2;小湖(库):<2.5km2。
②当平均水深<10m时:分为,大湖(库):≥50km2;中湖(库):5~50km2;小湖(库):<5km2。
第五章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3评价工作等级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 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4有关评价等级的特殊规定:同一项目排放同种污染物的多个源,分别确定,取最高;高耗能行业(钢铁、铝冶炼、铜冶炼、铁合金等)的多源,不低于二级。
减排效果明显的改扩建项目,可低于一级。
位于一类区,或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标准,或项目排放严重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特殊项目(垃圾焚烧发电—二恶英),不低于二级。
以城市道路为主的新、扩项目,考虑交通线源的影响,不低于二级。
(不同于轨道交通项目中主要考虑噪声和振动)(点源)公路、铁路,考虑沿线集中排放源(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评价等级。
(不考虑汽车尾气)5根据预测内容设定预测情景,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1) 污染源类别分新增加污染源、削减污染源和被取代污染源及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
新增污染源分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
(2) 排放方案分工程设计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现有排放方案和环评报告所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排放方案内容根据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方式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等进行选择。
(3) 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见前相关条款所述。
第八章第九章1、土壤环境影响类型的划分根据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的特点,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土壤污染型影响、土壤退化型影响、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土壤污染型影响:外界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生态破坏等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