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课件
的平行面;
d2
c2
d
d
[例7.1] 求点C到直线AB的距离实长CD及投影。
a1 c1
k1 b1
k'
b'2 k'2
a'2
c'2
距离
k
[例7.2] 求三角形ABC与直线MN的交点
b′
n′
e′
V XH
m′ a′ a
c′
n
Z
O 水平线
me
c
O1
b
H
X1 V1
m1
特殊位置投影图
线面求交点投影图比较
e′ a′
b′
c′
f′
ce
b
f a 一般位置投影图
a′ f′
k′ b′
e′ c′
c af
k
e
b
特殊位置投影图
7.2 换面法
换面法:在投影体系中,变换投影面法简称换面法; 空间几何元素保持不动,用增设投影面的方法,使空间元素对新 投影面处于特殊位置,以利于解题。
第七章 投影变换
7.1 投影变换的目的与方法 7.2 换面法 7.3 旋转法(自习)
7.1 投影变换的目的与方法
1、投影变换的目的:
当直线或平面相对于投影面处于特殊位置(平行,垂直)时, 它们的投影反映线段的实长,平面的实形,及其与投影面的夹角。
投影变换就是将一般位置的直线或平面变换为与投影面平行 或垂直的位置,以简便地解决它们地定位与度量问题;
1、新投影面选择的原理; 2、点的投影; 3、换面法的基本作图与应用; 4、空间几何图解问题的综合分析;
换面法的概念
V1
a1
c1 b1
X1
c
c1
a
b1
b
X
a1
bc
X1
a
V/H 体系变为V1/H 体系
新投影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1)新投影面必须垂直于所保留的原投影面。 2)新投影面必须和空间几何元素处于有利解题的位置。
1)点的新投影和不变的投影连线垂直于新投影轴,且不变投影线与新投影轴平 行; 2)点的新投影到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被替换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 注:新投影面V1面离A点的远近与解题无关
2、平行线变换为垂直线
a1 b1
a1 b1
b
1)点的新投影和不变的投影连线垂直于新投影轴,且不变投b影线与新投影轴垂
a1c 1
e1
b1
n1
Z1
[例7.3] 试用换面法求作两平面的夹角
b′
c′
a′
X
b
a a X1
1
d′
O
d
c
O1
d1
O2
d2
c1 a2c2
b1
X2
b2
[例7.4] 求两直线AB与CD的公垂线
b 1
2
1
2
c2
22
12
c'1
2'1
d'1
d2
a2b2
1'1
X
[例7.5] 在平面三
角形ABC内作一直
直;
2)点的新投影到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被替换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
3、一般位置的直线变换为垂直线
a2 b2
1) 先将一般位置的直线变换为投影面平行线; 2) 将投影的平行线变换为投影面的垂直线
4、一般位置的平面变换为垂直面
b
a
d
b1
c
V
D
X
d1H1 H
a1
a
b d
c1
c
d 1)作平面内的平行线,然后c以平行线作为新投影轴的垂直线;
2、投影变换的方法: 换面法 旋转法
一般位置直线与正平线投影图求实长比较
实长
一般位置直线
特殊位置直线
一般位置平面与水平面投影图实形比较
a′
c′
a′ b′ c′ b′
c
b
实形
c
a
a 一般位置平面
b
特殊位置平面
A点到直线BC的距离
a′
c′
b′
a′
e′
b′
c′
b
a
a
c
一般位置投影图
实距离
b
(c) (e)
2)点的新投影到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被替换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
5、垂直面变换为平行面
c1
V1
a1 b1
X1
c1 b1
a1
1)平面内垂线新投影轴的平行线; 2)点的新投影到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被替换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
6、一般位置平面变换为平行面
a2
1、先将一般位置的 平面变换为投影面 垂直面;
点的一次变换
它们的Z坐标 相等
V1 a1
X1
点的投影特性
1、点的新投影和不变投影的连线垂直于新投影轴。
2、点的新投影到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点的旧投影到旧投影轴的距离。
V1
a1
a1
点的一次投影作图画法
点的二次变换
a2
a2
注意:每次只能更换一个投影面,且V、 H面必须交替变换
3、换面法的基本作图与应用
线EF,使EF与直线
MN垂直相交
X1
O
水平线
O1 O2
X2
7.3 旋转变换
自学
直线与平面的变换即是确定直线与平面的点的变换,包括: 1、一般位置的直线变换为平行线; 2、平行线变换为垂直线; 3、一般位置的直线变换为垂直线; 4、一般位置的平面变换为垂直面; 5、垂直面变换为平行面; 6、一般位置平面变换为平行面
1、一般位置的直线变换为平行线;
b1
b1 a1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