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对策研究——以包钢稀土为例作者周丽系别会计学院(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专业会计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年级会计10班学号112082123指导教师兰秀文内容提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意义。
然后介绍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在文章的实证研究部分中,本文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以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盈余水平的表征变量,通过分析盈余管理的频数分布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进行了初步的实证分析。
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出了对策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净资产收益总资产收益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theor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significa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n the listing Corporation. Then it introduces the motiv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ing Corporation.n the main part of the artide,the part of empirical research,ROE and ROAare taken as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evel of surplus variables.And bring up the countermeasur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ing CorporationKey Words:Listed Company;Earnings Management;ROE;ROA目录一、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1)(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1)(二)盈余管理对企业的意义 (2)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3)(一)资本市场动机 (3)(二)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 (3)(三)政治成本动机 (4)(四)税收动机——避税动机 (4)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实证分析—以包钢稀土为例 (5)(一)样本选择及描述 (5)(二)研究假设 (6)(三)实证分析 (6)(四)分析结论 (8)四、对策 (9)(一)提高资金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9)(二)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9)(三)加强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 (9)(四)增加盈余管理的成本 (9)(五)改变终止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增发、配股的条件 (9)(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10)参考文献 (10)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对策研究——以包钢稀土为例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并且它是一个先在国外出现、盛行并继而进入中国的问题,而且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法律环境,一旦出现,就表现出极强的中国特色。
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而言,一方面可以丰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促进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着更为理性的认识,投资者辨析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披露的盈余信息的内涵,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使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一、盈余管理相关理论(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目前,盈余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普遍,尤其在会计学中。
但对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国内外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各有不同的见解。
1.国外学者的观点从西方的会计文献来看,对盈余管理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观点:(1)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他的观点是将盈余管理的定义建立在会计数字是一种有用的信息基础之上,强调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的最大化,认为盈余管理存在于对外披露过程的每一阶段,而且其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
(2)美国会计学教授Healy和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时,利用职业判断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
(3)美国William R. Scott 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投机主义行为,指“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他的观点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经营者在对一系列的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时,会采用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
2.国内学者的观点国内许多会计学者对盈余管理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围绕上述三种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新的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1)孙铮、王跃堂(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运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
(2)顾兆峰(2000)认为,广义的盈余管理不仅包括对损益表中盈余数字的管理,还包括对资产负债表及财务报告中其他如附注等辅助信息的管理。
(3)魏明海(2000)认为,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从“信息观"的角度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
(4)秦荣生(2001)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5)邹小凡、陈雪洁(2002)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追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最终使得公司价值最大化。
(6)李吉栋(2006)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报告人为获取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还包括那些能够影响会计盈余的政治游说活动等,该行为最终会导致财务报告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7)彭新嫒(2007)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会计原则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手段,利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会计原则的可选择性,借助一定的职业判断,有目的地选择更有利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其目的是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法律、法规及会计原则所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当局利用各种会计或非会计手段,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会计原则的可选择性,运用一定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或与其相关的辅助信息进行管理,最终导致财务报告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行为,其目的是误导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对企业的意义盈余管理对企业有俩方面的意义,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所以合理掌握盈余管理的度很重要。
1.适度的盈余管理对企业的意义(1)是有助于企业度过暂时的财务危机。
当企业处于经营困难,又急需投资资金时,往往采用利润前推措施。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度过财务难关,使企业能有充裕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2)是有助于企业减少契约成本。
持契约观(EfficientContracting Perspective)的学者指出,盈余管理可以降低契约成本。
他们认为,会计方法的选择同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契约订立形式一样,可以减少企业各方之间的契约成本,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3)是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
对于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企业,实施利润平滑手段,可以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营稳定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稳定股价,也有助于股东达到财富最大化目标。
(4)是有助于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合法避税,进行税收筹划。
它能在不违背国家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既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又符合税法所蕴涵的政策导向。
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有益的选择。
2.过度的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弊端(1)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当盈余管理超过合理的限度时,就很容易转变为利润操纵,使会计信息失去相关性和可靠性。
(2)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许多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并未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而只是作为眼前的权宜之计。
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增加当期利润后,将使预期目标利润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没有同时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下一年度若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和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只有更加变本加厉地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进行不合法的利润操纵和会计欺诈,最终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信心,导致企业的市场价值下降。
(3)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
过度的运用盈余管理,会因为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中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细究起来,与各企业过分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也有一定关系。
如果因为每一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加控制地进行盈余管理,那么,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一)资本市场动机资本市场动机源于资本市场对于公司会计信息的反应。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被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广泛的用来对股票估价,这使得管理当局产生利用盈余管理来影响公司股票价格表现的动机。
盈余越高的企业股价越高,盈利持续时间越长的企业股价越高,当盈利超出人们的预期,表现为分析师的预测,企业股价也升高。
在发达资本市场,公司能否达到分析师预测的盈利水平对于公司的股价具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在公司管理当局预计盈利水平无法达到各方面预期的盈利水平时,管理当局有动机利用盈余管理来虚增盈利以避免低于分析师的预测,这就产生了为了迎合分析师的预测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1.IPO动机中国证监会对申请上市、配股和增发新股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都有严格的规定,以使有限资金流向绩优上市公司。
财务包装作为公司在IPO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司完全有可能在财务包装的过程中借助关联交易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若能获准上市,不但可以提高其知名度又能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这也有利于管理层个人利益的增加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