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几种路由协议

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几种路由协议

第2章路由协议设置在这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以下这几种路由协议:●静态路由本节简述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并讨论了静态路由的配置。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RIP与IGRP本节将详细讨论RIP与IGRP的配置细节。

●IPX RIP的配置2.1 静态路由2.1.1 实验目的通过配置静态路由,用户可以人为地指定对某一网络访问时所要经过的路径,在网络结构比较简单,且一般到达某一网络所经过的路径唯一的情况下采用静态路由。

本次实验将告诉大家如何手工向路由器中添加路由表。

2.1.2 实验原理当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分组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它将直接把IP 分组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

而要送给不同IP子网上的主机时,它要选择一个能到达目的子网上的路由器,把IP分组送给该路由器,由路由器负责把IP分组送到目的地。

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路由器,主机就把IP分组送给一个称为“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的路由器上。

“缺省网关”是每台主机上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路由器转发IP分组时,只根据IP分组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端口,把IP分组送出去。

同主机一样,路由器也要判定端口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网,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组通过端口送到网络上,否则,也要选择下一个路由器来传送分组。

路由器也有它的缺省网关,用来传送不知道往哪儿送的IP分组。

这样,通过路由器把知道如何传送的IP 分组正确转发出去,不知道的IP分组送给“缺省网关”路由器,这样一级级地传送,IP分组最终将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分组则被网络丢弃了。

目前TCP/IP网络,全部是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Internet就是成千上万个IP子网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国际性网络。

这种网络称为以路由器为基础的网络(router based network),形成了以路由器为节点的“网间网”。

在“网间网”中,路由器不仅负责对IP 分组的转发,还要负责与别的路由器进行联络,共同确定“网间网”的路由选择和维护路由表。

路由动作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寻径和转发。

寻径即判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

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选择算法,要相对复杂一些。

为了判定最佳路径,路由选择算法必须启动并维护包含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其中路由信息依赖于所用的路由选择算法而不尽相同。

路由选择算法将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可将目的网络与下一站(nexthop)的关系告诉路由器。

路由器间互通信息进行路由更新,更新维护路由表使之正确反映网络的拓扑变化,并由路由器根据量度来决定最佳路径。

这就是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例如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和边界网关协议(BGP)等。

转发即沿寻径好的最佳路径传送信息分组。

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路由器或主机),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发送分组,通常将该分组丢弃;否则就根据路由表的相应表项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如果目的网络直接与路由器相连,路由器就把分组直接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这就是路由转发协议(routed protocol)。

路由转发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后者维护的路由表,同时后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来发布路由协议数据分组。

下文中提到的路由协议,除非特别说明,都是指路由选择协议,这也是普遍的习惯。

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

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

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可靠。

为了建立路由表,网络管理员们必须在其上配置静态路由或通过使用路由选择协议来达到这一目的。

在这一节的实验中,同学们将学习到如何手工建立路由表。

2.1.3 所需设备完成本实验练习需要下面的模拟设备:(1)两台Cisco2500路由器(2)一个串行口连接器(3)两台PC机(4)两根交叉线2.1.4 实验要求IP地址分配表2-1●在ROUTER1上手工添加一条到192.168.2.0的网段的路由信息到路由表中。

●在ROUTER2上手工添加一条到192.168.1.0的网段的路由信息到路由表中。

●用SHOW命令查看路由器的配置信息。

用PING命令验证网络的连通性。

2.1.5 网络拓扑图图2-12.1.6 所使用的主要命令表2-2mask :子网掩码address :下一个跳的IP地址,即相邻路由器的端口地址。

2.1.7 命令详解Router1:enable!进入特权命令状态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设置状态interface serial 0!进入s0口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配置ip地址为192.168.0.1,掩码给24位clock rate 64000!设置DCE端线路速度为64000no shutdown!激活端口interface ethernet 0!进入e0口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配置ip地址为192.168.1.1,掩码给24位no shutdown!激活端口exit!退出接口模式,回到全局设置状态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0.2!添加静态路由Router2:enable!进入特权命令状态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设置状态interface serial 0!进入s0口ip address 192.168.0.2 255.255.255.0!配置ip地址为192.168.0.2,掩码给24位no shutdown!激活端口interface ethernet 0!进入e0口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配置ip地址为192.168.2.1,掩码给24位no shutdown!激活端口exit!退出接口模式,回到全局设置状态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0.1!添加静态路由验证路由信息在特权模式下show ip route我们可看到如下图2-2所示的结果:图2-2从显示的结果中你可知在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已经有了三条记录,其中两条代码为C-connected都是与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而另外一条代码为S-static的就是你手工添加进路由表的静态路由信息。

用PING命令去验证网络层以下各层的连通性,结果如图2-3:图2-32.1.8 思考题在Cisco的路由器中,如果同时存在去往同一网段的静态路由信息与动态路由信息,路由器会采用哪一个?2.2 RIP与IGRP路由协议2.2.1 实验目的在上一节中,我们提到了为了建立路由表,我们可在路由器上启用适当的路由协议来达到这一目的。

本次实验,大家就将学习到如何在路由器上启用RIP和IGRP这两个动态路由协议。

并通过查看路由表的方式进行验证。

2.2.2 实验原理路由协议是对交换及获知路由信息的程序与过程进行描绘的术语。

在深入讨论基础逻辑之前,应该首先考虑路由协议的目的。

不管协议的基本概念是何种类型,下面所列的目标对任何IP路由协议都普遍成立。

●利用到达网络中所有子网的路径来动态获知和填充路由表。

●如果到达子网的有效路径不止一个,在路由表中设置最好的那个路径。

●留意路由表中的路径何时失效,并将其从表中删除。

●如果从路由表中删除一条路径,同时有另一条通过相邻路由器的有效路径,需要将此有效路径加入到路由表中。

●及时添加新路径或用当前最好的有效路径取代丢弃的路径。

从丢弃一条路径到找寻一条有效的取代路径间的时间称为收敛时间。

●防止路由循环的出现。

IP路由协议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这些协议是适于为一个组织内部创建路径,还是适于为两个或多个互联的组织之间创建路径。

外部路由协议适用于不同组织的路由器之间。

边界网关协议(B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是外部路由协议的两个类型;BGP在这两者中更为流行且在近期得到更快的发展。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内部路由协议。

一种路由协议类型是链路状态协议(link-state protocol)。

链路状态协议使用为每个路由器创建的拓扑数据库,数据库项包含:每个路由器的入口描述、每个路由器上的附属链路及每个路由器的邻接路由器。

每个路由器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网络图。

此拓扑数据库由成为Dijkstra最短路径优先(SPF)的算法生成,目的在于选择最好的路径并添加至路由表中。

详细的拓扑信息与Dijkstra算法一起可帮助链路状态协议避免循环的发生及进行快速收敛。

第二种路由协议类型是平衡混合协议(balanced hybrid protocol)。

平衡混合是Cisco 创造的术语,用于描述EIGRP的内部工作过程,EIGRP中使用差分更新算法(DUAL)来计算路径。

与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相比,平衡混合协议要交换更多的拓扑信息,但在避免循环时,它并不需要完整的拓扑及使用计算强度很大的Dijkstra算法。

距离向量是另一种协议类型,将在下面详细讨论。

下表2-3列出了内部IP路由协议和它们的类型。

表 2- 3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选择信息协议)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都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以下是当使用RIP-1或IGRP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时,对路由器特性的总结:●直接相连子网已经被路由器所获悉;这些路径被广播到邻接路由器。

●路由更新是广播模式的(或在一些情况下属多播模式),这样一来,通过单个广播或多播的更新信息,就可使所有邻接的路由器获知路径。

●路由更新是可监听的,所以路由器可获知新的路径。

●更新信息中,采用尺度描述每条路径。

尺度代表了路径的情况,如果去往同一个子网有多条路径,应选尺度最少的那条路径。

●路由更新中的拓扑信息至少包括子网和尺度信息。

●定期更新是指在一段规定的间隔时间接收来自邻接路由器的信息。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接收邻接更新失败,将删除先前从邻接路由器获知的路径。

●从邻接路由器获知的路径被假设穿过此路由器。

●失效的路径会被广播一段时间,其尺度暗示网络距离“无穷大”。

从而该路径被认为不可用。

每个路由器发送定期路由更新信息。

路由更新计时器决定了更新信息的发送频率。

尽管可为计时器配置不同的值,但要求所有路由器上的计时器相同,否则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