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五章 施敏 第二版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五章 施敏 第二版
n+ Buried Layer
p-
C
Metal
n+
SiO2
pn-Isolation
p+
典型数字集成电路中NPN晶体管剖面图
集电结外延,发射结离子注入
5.1.2 电流增益
发射区(p+) 基区(n) 集电区(p)
IE
} IEP
IEn 空穴电流和穴电流
{IBB IB
} ICP
IC
ICn
电子电流 电子流
电流电压特性
3
正向导通
VBR 4
反向阻断
Ih
2
IS
1
Vh
VBF VAX
正向阻断
5
双晶体管示意图
E
B
C
R
p1
n1
p2
+
-
IB1=IC2
IC1=IB2
n1
p2
n2
C
B
E
I I1 I2
1 1 2
双向可控硅器件
双向可控硅器件是一种在正或负 阳极电压下都可开或关的器件, 双向p-n-p-n二极管双向交流开关
1]
a22
a21
qADP W
pn0
a22
qA
DP pn0 W
DC nCO LC
基极电流
I
B
(a11
a21)[exp
qVEB kT
1]
(a12
a22)
结极性与少数载流子分布
E
B
C
E
B
C
nP pn
nP
0W
放大
nP
Pn
nP
0W
饱和
E
B
C
np
Pn
np
0W
截止
E
B
C
nP pn
np
0W 反转
工作模式
放大模式 射基结正,集基结反 饱和模式 两结都正向偏压 截止模式 两结都反向偏压 反转模式 射基结反,集基结正
各模式下的一般表示式
IE
a11
exp
qVEB kT
1
a12
exp
qVCB kT
理能力
5.1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晶体管概念:是一种多重结的半导体器件 三段不同掺杂浓度的区域,形成两个p-n结, 浓度最高的p+区称为发射区,中间较窄的n 区域,称为基区,浓度最小的p型区域称 为集电区。
晶体管的发明
理论推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现半导体的三个重要 物理效应
光电导效应 光生伏特效应 整流效应
量子力学 材料科学
需求牵引:二战期间雷达等武器的需求
晶体管的发明
1946年1月,Bell实验室正式成立半导体 研究小组, W. Schokley,J. Bardeen、W. H. Brattain
Bardeen提出了表面态理论, Schokley 给出了实现放大器的基本设想,Brattain 设计了实验
一双向三端点的可控硅器件称为三 极交流开关
可控硅器件形式
传统可控硅器件 非对称可控硅器件 栅极关闭可控硅器件 光感应可控硅器件
可控硅器件应用
HVDC 马达驱动 电源供应 SMPS高频功率转换 照明超声波发生器
n-p-n双极型晶体管
5.1.1 工作在放大模式
由邻近的射基极注射过来的电 子可在反向偏压的集基极造成大电 流,这就是晶体管的放大作用,而 且,只有当此两结彼此足够接近时 才会发生,此两结被称为交互 p-n 结
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和元件结构
pn-Isolation p+ n-
B
E
p
n+
β ~(NE/NB)exp(Δ Eg/kT)
5.5 可控硅器件
J1
J2 J3
P1
n1
P2 n2
a
X=0
b
X=w
可控硅器件
J1,J2,J3三个p-n结与接触电极相 连的最外层p层称阳极,另一边n层 称为阴极。这个没有额外电极的结 构是个两端点的器件,被称为p-np-n二极管,若另一个称为栅极的电 极被连到内层的p层,所构成的三端 点器件一般称为半导体控制整流器
综上: 0 T
所以 Ic 0 IE ICBO
5.2 双极型晶体管的静态特性
五点假设:
•晶体管各区域浓度为均匀掺杂; •基区中的空穴漂移电流和集基极反向饱和 电流可以忽略; •载流子注入属于小注入; •耗尽区无产生-复合电流; •晶体管中无串联电阻。
各区域少数载流子分布
发射 Pn(0基) 区n 区p+
第5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相关器件
5.1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5.2 双极型晶体管的静态特性 5.3 双极型晶体管的频率响应与开关特性 5.4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 5.5 可控硅器件及相关功率器件
相关主题
1 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增益工作模式 2 双极型晶体管的截止频率与开关时间 3 异质结晶体管的优点 4 可控硅器件与相关双极型器件的功率处
1
IC
a21
exp
qVEB kT
1
a22
exp
qVCB kT
1
共基组态输出I-V特性
EB C IE
E
p+ n p
+
VEB
IB
-
B
IC
+C VCB
-
饱和
IE =6mA 放大
P-n-p共基组态
截止
ICBO BVCBO
Pn(x)
集电区 p
QQB B
nco
nEO nE(x)
Pno
nc(x)
-xE 0
W XC
p-n-p
基极( qVEB kT
)(1 x W
)
=p(n 0)(1-
x W
)
发射极和集电极
n(E x)
nEO
nEO
[exp
qVEB kT
1]exp( x
(j f
/
f)
f (1 0)fa
fT 02 1 f 0 10 f 0 f
IP=qv(x)p(x)A
B
W 0
(vdxx)
W q(p x)Ad(x)
0
IP
B
W2 2DP
VEB VS
0
开关暂态过程
IC
IB P
t RS
n
VEB
P+
IE
RL -
输出电流电压特性
共射组态
IC
0 10
IB
ICBO
10
0 IC 0 IB 10
ICEO
ICBO
10
IC 0IB ICEO
共射组态输出电流-电压特性
IC C I 饱和
IB P C
VCB=0 IB=25uA
B -
nB
VBE
VEB
E +
PE IE E
VCC
+
晶体管开关电路
IB
0
t2
QB(t2) QS O t1 ta t2t3 t
IC
ts
IC(t1)
0 t1 ta t2t3
Pn(x)
基区 t2
ta
t1,t3 QS
t=0
0
w
5.4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是指晶体管 中的一或两个结由不同半导体材料 组成,主要优点是发射效率高,具 有较高的速度
1947年12月23日,第一次观测到了具有 放大作用的晶体管
晶体管的三位发明人:巴丁、肖克莱、布拉顿
第一个点接触式的NPN Ge晶体管 (transistor)
Bardeen, Brattain, and Schockley获1956
年诺贝尔物理奖
晶体管的三位发明人:巴丁、肖克莱、布拉顿
+
xE LE
)x
-xE
n(C x)=nCO
nC O
exp(
x
xcE LC
)
x xC
发射极电流
IE
a11[exp(
qVEB kT
)
1]
a12
a11
qA( DP pn0 W
DE nEO ) LE
a12
qADP pn0 W
集电极电流
IC
a21[exp
qVEB kT
ICEO
V
截止 BVCEO
厄雷效应
IC IB
厄雷
电压 VA
VCE
又称为基区宽度调制效应
5.3 频率响应与开关特性
高频等效电路
B`
rB
B
CCB
C
rc
C`
~ VEB
CEB
CD
~
gmVEB
gEC
gEB
E
E
截止频率
共基电流增益 共射电流增益
特征频率
0
1 (j f
/
f
)
a
1
1
0
VEC
-
E
发射区 基区 集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