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1]余:[22] 叩:[2]手自:[23]德隆望尊:[3]嗜:[24]门人弟子填其室:[4]无从:[25] 填:[5]致书:[26]稍降辞色:⑹假借:[27]辞色:[7]假:[28]援疑质理:[8]弗之怠(d Ci) : [29]援:[9]弗之怠:不. [30]质:[10]走:[31]俯身倾耳以请:[11]逾约:[32]或:有时[12]以是:[33]叱(Ch 1)咄(du © :[13]既加冠(gum): [34]礼愈至:[14]既:[35]出一言以复:[15]患:[36]俟(S 1):[16]硕师:[37]负箧(qi 0)曳屣(X i)[17]硕:[38]箧:[18]尝:[39]屣:[19]趋:[40]穷冬:[20]先达:[41]皲(j m)裂:[21]叩问:[42]至舍:[43]支:[44]媵(y Ing)人:[45]汤:[46]沃灌:[47]衾(q in):[48]拥:[49]久而乃和:[50]寓逆旅:[51]逆旅,[52]被(p i):[53]腰:.[54]容臭(Xi u):[55]臭:[56]烨(y 0)然:[57]缊(y U)袍敝(b 1)衣:[58]缊:[59]敝:[60]略无慕艳意:[61]略无:[62]慕艳:[63]以中有足乐:[64] 口体之奉:古今异义词(1) 尝趋百里外(古义:跑向 今义:快走)(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这些,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65] 奉: [66] 盖余之勤••…[67] 余故道……:[68] 诸生: [69] 县官:[70] 廩(I In )稍:[71] 裘(qi ⑪: [72] 葛: [73] 遗(Wei ): [74] 司业、博士: [75] 非天质之卑: [76] 流辈: [77] 朝: [78] 以乡人子: [79] 谒(y 0 : [80] 撰(ZhuCn ): [81] 长书:[82] 贽(Zh 1):(3)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5)无从致书以观(古义:取得,文中指买到今义:达到,实现)(6)裘葛之遗(古义:给予,赠送今义:)2、一词多义至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动词,到达)无从(从何处,这里指办法)从乡之先达(跟随,跟从)3、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间挂着)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食”名词作动词,给……吃)无鲜肥滋味这享(原意为新鲜、肥厚,文中为鲜鱼和肥肉)4、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5、常考虚词以计日以还(而,来,可不译)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以是(因为)人多以(把,拿)书假余以衾拥覆(用)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的身份)俯身倾耳以请(来,连词)录毕,走送之(代词,书)每假借藏书之家(助词,的)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转折连词,但是、却)久而乃和(承接连词)则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却)6、关键句子翻译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⑤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⑥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⑦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

⑧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⑨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⑩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

(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弗之怠()(2)负箧曳屣()(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22、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分)二、(鄂州市2007){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至叽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借。

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礼愈至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④主人怪问衡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或遇其叱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①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3 分)甲文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 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贝S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1无从致书以观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内容:感情: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四、(05安徽省)阅读下面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 (3)腰白玉之环腰:18.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3分)五、(2007年内蒙古赤峰市)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

2、辄:就。

沃:浇。

这里是洗”的意思。

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

(4分)(1)余幼时即嗜学()(2)录毕,走送之()(3)益慕圣贤之道()(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24、翻译句子(6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六、(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就。

③沃:浇。

文中有“洗”之意。

④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4分)②录毕,走送之 走: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分)18. 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 2 分) 答: 七、(2008年泉港区),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道益多弊少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言辞谢6、 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A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 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 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③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 )(2 分)B 益慕圣贤之D 未尝稍降辞色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2分)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八、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

(15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