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演唱风格与情感体验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活动中几乎都会演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源于生活,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所选意象突出、鲜明,能使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表现手法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主题集中;以独特的情节,溶注着浓郁的民族性情,古老而又新鲜;体现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风尚,反映出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茉莉花》;生命力;意象;民族性情;精神特质绪论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钟爱常常表现为一种对审美的主动的渴望。
当渴望的审美条件一旦出现,便会情不自禁地欣赏。
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
2008年奥运会徵——“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
此时此刻我们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国际国内重要活动中的必奏之歌。
小小的一首《茉莉花》竟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它究竟好在哪里?中国传统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首歌体现了中国民歌节奏灵活,旋律婉转悠扬、自由而舒缓的特色。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这首清香四溢的《茉莉花》。
1、江苏《茉莉花》的历史与流传1.1江苏《茉莉花》的历史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
最早的时候叫《鲜花调》,由于第一句是个重叠句,所以又称为《双叠翠》或《双叠词》。
十八世纪下半叶传到西方,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作为公主的主题曲。
此歌最早收入我国由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中。
江苏《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国作曲家卢梭收入他所编的《音乐辞典》中,此曲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美国等国家,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江苏《茉莉花》的曲调婉转、流畅、细腻、柔美、淳朴。
曲式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单部曲式;调式为徴调式。
现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的,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
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
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
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
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
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1.2 江苏《茉莉花》的流传与发展1.2.1在国内的发展趋势《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
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
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1.2.2在国外的发展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
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
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
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
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
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
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
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2、江苏《茉莉花》的地域风格与艺术魅力2.1江苏《茉莉花》旋律与歌词上的风格2.1.1《茉莉花》旋律上的特点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
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
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江苏的《茉莉花》是“茉莉花”这个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它采用五声音阶,bB徵调式,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音符的结合由于同吟诵歌词的节奏基本一致,歌词与【鲜花调】一样,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因此琅琅上口: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XXXXX︱X-XXX|XXX-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有典型的南方色彩特点,主要传唱流域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2.1.2《茉莉花》歌词上的特点《茉莉花》语言简洁,没有过多的铺陈,只是叙述花的颜色洁白,气味芬香,花枝繁茂,和人们喜爱的心情(人人夸)。
这喜爱表现在三个层次上。
第一段,她想采摘茉莉花打扮自己,用花来美化自己,但又顾虑别人讥笑。
人人夸,表明公众都可以欣赏,摘了自己戴,自然妨碍别人。
这样,对茉莉花的喜爱,就不限于一个人,而扩大了人群。
第二段,她还想采摘,想到的不仅是被讥笑,还可能挨骂,因为侵犯了主人的利益,顾虑加深,心情矛盾又进了一层。
第三段,她忍不住还想采摘,又怕茉莉花受到损伤,来年不再发芽开花。
这又从长远着想,把对茉莉花的喜爱,提到更高的层次上。
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展示了思想的升华:美应该共享,应该永久得到保护。
2.2《茉莉花》的艺术魅力2.2.1意象鲜明:《茉莉花》所体现的是优美:飘逸、柔媚、纤巧、婉约、轻快,即歌曲旋律的独特韵致、歌词的诗情画意和轻松活泼有趣。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作者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传达给人的都是恬静、清心的优美情调。
听着《茉莉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悠扬的歌声心驰神往。
茉莉是常绿小灌木,岁岁开花,香气清雅而幽远,符合中华儿女不张扬、朴实无华又进取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
《茉莉花》是洁白、简单、质朴、纯洁而美好的,人类对这种纯洁而美好的音乐意境情有独钟。
它那浸润着清幽的华夏情味的旋律将香飘世界各地。
2.2.2《茉莉花》独特的“一唱三叹”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何仿最初收集到的曲子《鲜花调》,本来分别吟唱了三种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但是艺术形象不够集中。
后来经过对原曲原词的修改、创作,把歌词集中在茉莉花一种典型形象上,“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一唱三叹,反复回旋,表达了少女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的美好形象和心理。
曲子未做很大改动,只是加了引子,三段歌词用同一段曲子,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
这样《茉莉花》在北京由前线歌舞团一曲唱红,当年中国唱片社出版了唱片。
从此,这首江苏扬州民歌以《茉莉花》之名传遍世界乐坛。
2.2.3纯真和谐:体现当代审美风尚《茉莉花》清丽、欢悦的韵律、友爱和谐的意境、洋溢着现实感性的快乐情调,顺应了审美平民化意识觉醒这一趋势。
在大众生活日益脱离单一政治意识形态控制的情况下,“让生活美丽”的审美性质,以及由富裕生活带来的娱乐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
近几年对外文化交流中,《茉莉花》作为首选曲目,是因为它旋律优美平和,流露出中国人与人为善的处事风格。
婉转中见绮丽,平和中有深意,溢发出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心灵交融,在文化交往中也显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理念。
《茉莉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她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和缓、柔美、善意等“软实力”,是和谐世界的和谐之声。
3、对演唱《茉莉花》的情感体验3.1在方法上的使用很有幸我在一次期末考试上演唱了这首《茉莉花》,在方法上的使用:在演唱茉莉花的时候必须掌握好气息的控制,持缓慢地输送。
比如在唱第一句:“好一朵茉莉花”是用的很平缓的气息唱出平缓的音调,而在第二句:“好一朵茉莉花”是利用甩腔过度到高音,这时就必须用强点的气息支撑到高音部分。
这在第一句与第二句的过度之间,我们的声音状态就要很快的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转变,从而我们的气息也需要与声音积极配合,达到一个完美效果。
在演唱过程中,我们的衬词也很重要,因为茉莉花含有押韵的字词,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必须把握好字的押韵,要很准确到位的把字的含义表现出来,来展现茉莉花所表现的一种精神与表现3.2演唱的风格特点《茉莉花》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风格,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
洋溢着青春气息,传达着优美之感,其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
展示了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
这也正是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之处。
何仿再创作的这首民歌,既表现少女的内在思想感情,又有音乐形式的美,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范例。
3.3对《茉莉花》的感情处理在演唱茉莉花这首歌的时候,在人的心理感受上,产生的是平缓、亲切、轻松、随和、舒坦、闲适、恬静、愉快的心旷神怡的心境。
所以在舞台上我们要带有轻松,愉悦,心旷神怡的心境来演唱,不仅表现在表情上,同时还要表现在肢体语言上。
在演唱时要做到声情并茂优美手势与神情的结合,来表现出茉莉花是何其的幽香,何其的美好,传达给人的都是恬静、清心的优美情调。
听着《茉莉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悠扬的歌声心驰神往。
从演唱这首作品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声乐表演不仅是靠嗓子,气息或共鸣能完成的,演唱时全身心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