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A.西周B.秦朝C.唐朝D.宋朝2.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A.州刺史的设立B.分封制的创设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D.行省制度的创立3.图1所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遗迹,该园林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
与此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图1 圆明园遗迹4.“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5.“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A.国民革命运动B.辛亥革命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6.“天高云淡,耀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的这首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秋收起义B.红军长征C.平津战役D.解放南京7.下列各项中,属于图2所示会议主要成果的是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方针D.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图28.“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
”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A.开国大典B.“文革”结束C.改革开放D.香港回归9.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①参加日内瓦会议②参加万隆会议③参加APEC会议④参加联合国大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打倒列强,除军阔”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11.下列法律文献,对图3所示政治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A.《十二铜表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权利法案》D.美国1787年宪法图312.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人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B.陈独秀和李大钊C.列宁和斯大林D.毛泽东和周恩来13.“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
……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
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十月革命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D.苏联解体14.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是A.北约建立B.不结盟运动兴起C.欧盟成立D.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15.汶川太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16.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A.古代河北B.古代河南C.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17.读图4,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A.洛阳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C.“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D.开始设立专门管理“市”的机构图41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
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A.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B.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19.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跟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A.电视B.广播C.电话D.电影20.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A.买一套西装穿上B.到西餐馆就餐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D.骑自行车看风景21.当时美国修建图5中所示工程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B.整顿银行秩序,克服金融危机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D.减少农产品过剩,保护农民利益图5 罗斯福新政时期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图采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该国是A.英国B.联邦德国C.法国D.苏联历史试卷第4页(共8页)23.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实行A.重农抑商政策B.新经济政燕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海禁”政策24.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下列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中,最能佐证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A.恐怖活动B.毒品泛滥C.金融危机D.全球变暖25.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
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A.“弱者道之用”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26.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27.唐代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艺术特色世称“颜筋柳骨”。
如图6、图7所示,他们的作品一个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一个刚劲挺拔、骨力遒劲。
而从字体来看,两者都属于A.楷书B.篆书C.行书D.隶书图6颜真卿作品图7柳公权作品历史试卷第5页(共8页)28.19世纪中期,一位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
这本书是A.《海国田志》B.《四洲志》C.《天演论》D.《孔子改制考》29.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
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D.抗日救亡运动期间30.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
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社会主义D.民生主义31.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得了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领域是A.国防科技领域B.信息技术领域C.农业科技领域D.空间技术领域32.“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在其作品《哈姆雷特》中对人性的讴歌。
这位代表人物是A.但丁B.彼特拉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33.图8所示的是俄国画家列宾在l9世纪80年代完成的代表作。
该作品属于A.现实主义画作B.印象主义画作C.立体主义画作D.浪漫主义画作图8《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4、35题各8分;第36题18分;共34分。
34.学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这一专题后,小明结合最近看过的《世界上下五千年》一书,设计了一道辨析题,让同学们在活动课上加以辨析: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一天,雅典套民帕罗椰命令因为债务沦为奴隶的本邦成年男子亚哥斯完成农活,自己与妻子海伦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会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
这天的公民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了两项决定:第一项斑定是设立雅典最高法院——由十将军组成的“陪审岳庭”,以受理公民投诉;第二项决定是根据“自然法”,将一名贵族以“民主妨碍者”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城邦。
请你指出上述这段文字表述中有误之处四例,(4分)并说明理由。
(4分)35.阅读图9,回答问题:图9 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1)图中粮食总产量降幅最大是哪一个时间段?(1分)当时哪两场运动促使了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大幅下降?(2分)(2)图中粮食总产量增幅最大是哪一个时间段?(1分)当时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大幅上升反映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2分)这一改革有何意义?(1分)历史试卷第7页(共8页)36.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鼋要推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0 图11(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是四大发明。
图10、图11所示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分)他们的伟大创造分别是什么?(2分)他们的伟大创造产生了哪些相同的深远影响?(2分)材料二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英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L·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2)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3分)材料三图12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矿厂图13 法拉第在科学实验中画的一张草图(3)图12所示的英国采矿机器的动力是什么?(1分)读图13,法拉第发现什么重要现象后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分)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的标志是什么?(1分)材料四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
……由于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将可以在网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
“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完全成为现实。
……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
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4)互联网这种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又被称作什么?(1分)概括指出材料四所述的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不得照抄原文)(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