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中国古代开创省制的是
A.秦朝B.汉朝C.元朝D.清朝
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在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民报》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没收官僚资本任务的完成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5.二战后分别由美苏两国主导的长期对立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是
A.北约与欧盟B.北约与华约C.华约与欧盟D.欧盟与东盟
6.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在A.江西省境内 B.福建省境内C.陕北D.甘肃省境内
7.解放战争中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8.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9.统一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
A.新航路开辟后B.17、18世纪的殖民扩张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D.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10.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五百人会议B.十将军委员会C.陪审法庭 D.公民大会
11.下列人群中能享受到雅典民主政治的是
A.妇女B.奴隶C.外邦人D.雅典公民
12.清朝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
13.1980年诞生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
A.珠海B.浦东C.汕头D.深圳
14.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
A.《中国丛报》B.《昭文新报》C.《时务报》D.《新青年》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贸总协定④欧洲联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1921年,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他为此而采取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工业化方针
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新经济政策
1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1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9、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A.《人权宣言》
B.《资政新篇》
C.《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有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C.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2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
D.“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思想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3、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在80年代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24、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5、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重要特点是
A.自由放任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国家干预经济
26、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缺乏活力
B.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C.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
27、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
首先开放的是
A.浦东
B.经济特区
C.14个沿海城市
D.沿海经济开发区
28、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29、21世纪初,中国为了实现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而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关贸总协定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片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两次重大外交活动的场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分)
(2)“这些原则”对新中国外交的发展有何意义?(6分)
(3)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参加这两次国际会议对新中国外交发展有何意义?(8分)
图一 图二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新的趋势。
请回答:
(1)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构成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支柱的是什么?(6分)
(2)当今世界形成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其中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什么?(6分)
(3)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哪个组织的建立具有最重大的意义?该组织从何时开始正式运作?中国在哪一年正式加入该组织?(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统一后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辖?(4分)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8分)
(3)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