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海事海商国际公约一览从我国加入并生效的国际公约以及我国立法借鉴的公约看,时间上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入公约时,我国政府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立足点,充分考量到了航运业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对于船员权利的保护以及船舶所有人的利益进行了很好的关注,做到既谨慎,又积极。
加入公约后,国内立法上也进行了适当的配合,如《海商法》对《1989年救助公约》的借鉴;对于有些公约,如《1976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我国虽然没有加入,但是也在国内立法上进行了模仿,最大限度上与国际接轨,进而完善我国海商法体系。
以下是我整理的与我国海事海商立法关系密切的几个公约,按对中国生效时间顺序排列,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是国际劳工组织公约故放在后边,第二十五、二十六为未对我国生效、但是我国海商法借鉴引用:船舶:《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1976年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公约》《1993年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国际公约》《1969年船舶吨位丈量国际公约》《1988年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及《1988年制止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非法行为议定书》船员:《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8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1926年海员遣返公约》《海员协议条款公约》国际海上运输:《1972年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1974年联合国班轮公会行动守则公约》(联合国)《1965年便利国际海上运输公约》《1974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运输雅典公约》船舶碰撞:《1910年统一船舶碰撞某些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1952年船舶碰撞中民事管辖权方面某些规定的国际公约》海难救助:《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船舶污染:《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73/78)《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69年国际干预公害油污事故公约》《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一、《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通过日期:1966年4月5日生效日期:1968年7月21日中国加入日期:1973年10月5日对中国生效日期:1974年1月5日为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国际社会制定了通过限制吃水而保证船舶航行安全的公约。
本公约一改《1930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以储备浮力原理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通过限制干弦确保船舶具有足够稳性并避免由于超载而引起对船体过度应力的方法,制定完成本公约。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障船舶海上航行安全,积极加入本公约,并于1995年2月3日加入本公约1988年议定书。
1988年议定书旨在使本公约与1974SOLAS公约》、MARPOL73/78公约的检验、发证相协调,并引入“默认接受程序”,随该议定书2000年2月3日的生效,对中国生效。
二、《1976年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公约》通过日期:1976年9月3日生效日期:1979年7月16日中国加入日期:1979年7月13日对中国生效日期:1979年7月16日本公约旨在建立一个基于卫星技术的新型海上通信系统,通过改善海上通信,帮助该杀海上人命安全和遇险痛惜、船舶的效率和管理、海上公共通信服务和无线电定位能力。
我国于公约生效前夕加入公约及《1976年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业务协定》,并积极加入公约的1985修正案、1998修正案,不仅为我国国际航行船舶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还为我国海事安全立法提供借鉴和指导。
三、《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通过日期:1972年10月20日生效日期:1977年7月15日中国加入日期:1980年1月7日对中国生效日期:1980年1月7日海上避碰规则是防止船舶发生碰撞事故、保障海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国际海事法规。
本规则更新和替代了1960SOLAS公约的《避碰规则》附件,为减少船舶之间的碰撞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也为碰撞事故后划分双方民事赔偿责任提供法律依据。
我国于1980年1月7日,正式加入“1972避碰规则”,由于本公约引入“默认接受程序”,我国对各修正案均未表异议,故我国完全受本公约约束。
为配合1972避碰规则的实施,我国于1992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适用于我国内河通航水域的航行法规,与1972避碰规则一起为维护水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碰撞发挥积极作用。
四、《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69CLC公约)通过日期:1969年11月29日生效日期:1975年6月19日中国加入日期:1980年1月30日对中国生效日期:1980年4月29日,已于2000年1月5日本公约是规定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第一个国际公约,公约适用于所有实际装运散货油的海船,并要求2000t以上的油船必须持有油污损害方面的保险或财务保证。
公约覆盖了缔约国领土(包括领海)内遭受的优越持久性油类溢出或泄漏造成的污染损害。
随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修正<1969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1992年议定书》(1992CLC公约),其内容更加全面,适用船舶的范围更加精确,扩大的公约的适用范围覆盖缔约国的专属经济区或相当地位的区域,责任限额大大提高,本议定书采取了强制退出旧体系的机制。
我国于1980年1月3日加入1969年CLC公约,于2000年1月5日加入1992年CLC公约议定书,同日退出1969CLC公约。
五、《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4SOLAS公约)通过日期:1974年11月1日生效日期:1980年5月25日中国加入日期:1980年1月7日对中国生效日期:1980年5月25日本公约规定了与安全相关的传播沟改造、设备及操作的最低标准;规定船舶必须持有公约规定的证书;船旗国许确保悬挂其国旗船舶达到这些要求。
ISM公约、ISPS规则等海上人命安全方面的公约均已纳入SOLAS公约体系。
我国加入1974SOLAS公约及其1978议定书、1988议定书,由于公约采取默认接受程序,我国也为在异议期表示反对,故我国全面加入SOLAS公约。
体现我国政府对国际海上人民安全问题的关注,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海事立法的发展。
六、《1972年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通过日期:1972年12月2日生效日期:1980年9月23日中国加入日期:1980年9月23日对中国生效日期:1980年9月23日本公约为确保集装箱安全装卸、堆放和运输,保障操作人员人身安全,便利集装箱国际运输而对集装箱结构、种类、标志进行详细规定。
我国加入本公约后,未对其1981修正案、1983修正案、1991修正案表示异议,故公约及其各修正案对我国具有约束力。
其1993修正案仅有9国接受,未达生效条件。
七、《1969年船舶吨位丈量国际公约》通过日期:1969年6月23日生效日期:1982年7月18日中国加入日期:1980年4月8日对中国生效日期:1982年7月18日国际海事组织1969年通过这项公约首次成功引入了全球性吨位丈量体制。
本公约规定了两种独立计算的吨位—总吨位和净吨位等制度,影响深远。
我国于1980年4月8日加入,并于1982年7月18日对我国生效。
八、《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73/78)通过日期:1978年2月17日生效日期:1983年10月2日中国加入日期:1983年7月1日对中国生效日期:1983年10月2日本公约是以往通过所有涉及海上污染的公约中目标最高的国际公约。
其内容涉及油类、有毒有害物质、船舶垃圾、包装有害物质。
生活污水等污染。
该公约通过对船舶构造的要求,对操作技术的限制以及检验发证的规定,对防止船舶污染做出重大贡献。
九、《1974年联合国班轮公会行动守则公约》(联合国)通过日期:1974年4月6日生效日期:1983年10月6日中国加入日期:1980年9月23日对中国生效日期:1983年10月6日本公约订于日内瓦,宗旨是便利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有秩序地发展并促进班轮运输更有效地为国际贸易服务。
公约从货载份额分摊、会籍、忠诚信约、运价、工会对外关系五个方面进规定。
我国于1980年9月23日加入该公约,同时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其他国家之间,经过协商在合适的基础上建立的联合航线,与班轮工会的性质完全不同,不适用《班轮公会行动守则公约》的各项规定。
”中国政府本着对世界负责,对海洋负责,对人类负责的原则,全面加入本公约。
十、《1978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通过日期:1978年7月7日国加入日期:1981年6月8日对中国生效日期:1984年4月28日《经1995年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1997年2月1日生效、1998年8月1日对中国生效)为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世界各国除对船舶技术条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外,还对船员的资格进行了严格限定,其主要办法就是实行船员考试制度,发给相应的适任证书。
本公约及其修正案是重要适用于控制船员职业技术素质和值班行为,公约的实施对促进各缔约国海员素质的提高,在全球范围内保障海上人命、财产的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
有效的控制了人为因素对海难事故对海难事故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除加入公约及其1995修正案,为了与新公约保持一致切实提高海船海员的技术素质,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并且为了实现对船员考试、评估和发证的系统化管理,交通部队原来的《船员考试发证规则》进行修改,于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并于1998年8月1日施行。
此后该规则又于2004年进行了修订,现行有效的规则是《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
十一、《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通过日期:1979年4月27日生效日期:1985年6月22日中国加入日期:1985年6月24对中国生效日期:1985年7月24日本公约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国际搜救计划促进各国政府之间以及参与海上搜救活动者之间的合作。
公约要求建立国际协调中心和分中心,船舶报告系统等预防性措施,还强调“确保海上与航空服务间最密切、可行的协调”我国是搜救公约的缔约国,对公约1998修正案、2004修正案通过后,未提出异议。
因此,公约及修正案对我国具有约束力。
十二、《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通过日期:1972年11月13日中国加入日期:1985年11月14日对中国生效日期:1985年12月14日本公约具有全球性,起到了在国际上控制和防止海洋污染方面的作用。
公约禁止向海中倾倒某些有害物质,对其他一些指定物质的倾倒需要事先获得特别的许可,对其他废物或物质的倾倒需要事先获得一般性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