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1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1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两点说明:一、初中数学知识总共包括代数、几何、统计概率三部分。

本资料亦按照这一架构汇总。

二、背诵本资料请一定把握以下三点:1、背诵定义,不仅要背诵定义内容,而且一定要牢记定义中的条件要素;(注:大部分定义等同于公式,同样可以用于解题。

比如定义的条件就是选择、填空甚至大题必考的考点。

)2、背诵公式,不仅要背诵公式内容,而且一定要熟记书上的标记例题,掌握公式的运用;3、不管是背诵定义还是公式,头脑中务必要时刻与平时所做的练习题尤其是错题结合起来,加深对有关公式定义的理解。

(注:以上三条同样适用于其他各学科。

)1 / 162 / 161、代数(这部分主要包括实数、代数式、方程式、不等式、函数五个内容。

)1.1 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它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带循环节符号,如5.•36•4)。

1.1.1概念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①带省略号......;②与π 有关;③带根号且开不尽。

如5.63……;3π;3;33)正整数:如1,2,3......整数 零: 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整数:如 -1,-2.......① 正分数:如21,34,5.2 ......分数负分数:如-3.5,-65......有理数(通常有 正整数(正数“+”可省略不写,“-”不行。

但具体生活题最好写正号,如往东100米写作“+100”) 两种分 正有理数 (我们常常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往东计正,往西就计负)类方法) 正分数② 零:0① 负整数负有理数1.1.2 负分数实数 正无理数分类 无理数(通常 负无理数两种)正实数(包括正有理数和正无理数)②零负实数(包括负有理数和负无理数)1.1.3实数的几个概念及关系(注:要深刻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在数轴上的表述意义。

重要!!!掌握好可快速解有关方程式。

)①概念: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这个点叫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一条数轴。

(注:数轴是一条直线。

)原点②三要素正方向A.数轴单位长度③意义:数轴将数与图形完美结合起来,让数的大小和方程的解集等在图形上变得更直观。

(注: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但是说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是错误的,因为还有无理数。

可以说每一个点都表示实数是对的。

)④比较大小: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①概念: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②在数轴上的表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反之,在数轴上,与原点等距离的点表示的数有两个,即相反数。

(重要!!)B相反数AB┴┴┴┴┴┴┴┴┴┴┴┴┴┴┴┴┴┴┴┴┴┴┴┴┴┴┴┴┴┴┴┴┴┴┴┴┴┴0两个相反数相加等于零:a,b互为相反数,则;反之,a+b=0 则a、b互为相反数。

③性质及数学表达式3 / 164 / 16 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0-b=a ,则a 、b 互为相反数。

①概念:在数轴上,一个数对应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叫该数的绝对值。

(注:距离不能是负数,所以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a (a >0)②绝对值的性质及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 -a (a <0)数学表达式 0的绝对值是0:0=0一个减法式子的绝对值等于大数减小数:b a -=b-a (b >a )如π-14.3= -(3.14-π)=π-3.14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a <0,b <0,a <b ,则a >b③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因为有数轴这个图形,所以就是几何)从绝对值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对值就是数轴上一个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所以a 就是点a 到原点的距离,而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个数相减,所以a 也可以表示成0-a ,所以a =0-a 。

推而广之,数轴上点a 到点b 的距离就可以表示成b a -;b a +就是点a 到点 -b 的距离。

因为b a +=)(b a --如32-就是数轴上点2到3的距离;32+就是点2到点-3的距离。

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解方程式和不等式中的应用: C 绝对值解方程和不等式,一种方法就是用传统方法,就是先判断数的正负然后脱绝对值,这样做比较 麻烦,尤其是做选择题和填空题,也容易出错;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几何意义解题。

例1、3+x =7 解题方法:①传统做法(略)②几何意义解题:先画数轴,然后标出-3,再找左右两边哪个数与-3的距离是7。

-3┴┴┴┴┴┴┴┴┴┴┴┴┴┴┴┴┴┴┴┴┴┴5 / 16 0例2、3-x +4+x =9-4 3┴┴┴┴┴┴┴┴┴┴┴┴┴┴┴┴┴┴┴┴┴┴ 0 7 1+x +3-x +4+x =9(思考题)例3、3-x +4+x >9例4、求3-x +4+x 最小值(注:当x 在两点之间时,x 到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最短。

线段最短。

最小值为前数减后数(两数都带前边的符号)的绝对值。

即a x -+b x -的最小值是 )(b a ---,x 的取值范围在两数之间。

)例5、求3-x -4+x 最大值(注:当x 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被减数里边的数的相反数时,值最大,最大值为前数减后数(两数都带前边的符号)的绝对值;当x 在两点中间时,值最小,最小值是0。

即a x --b x -最大值时)(b a ---,x ≤-(-b),b 在数轴最左边;x ≥-(-b),b 在数轴最右边。

a x --b x -最小值为零,x=2)(b a ---。

)例6、3-x -4+x ≤a ,求a 的取值范围;3-x +4+x ≥a ,求a 的取值范围。

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D 倒数不为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为1:a × a 1=1(a ≠0)性质及数学表达式: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注: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同样适用于代数式。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代数式要表明不等于零才能有倒数。

)1.1.4 实数的运算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法则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找个数。

A 加法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b=b+a运算律加法结合律:多个数相加,先把前几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几个数相加,和不变。

即(a+b)+(c+d)=(a+d)+(c+b)B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注:由此可见,减法可以转换成加法。

)C加减混合运算(要注意正负号的变化。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积仍为0法则多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是偶数时,6 / 16积的符号为正。

D乘法多个数与0相乘,积就为0。

乘法交换律:axb=bxa运算律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 (可参看六年级上册第49页例题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E除法法则0除以任何数,都得0。

(注:0不能作除数。

)(0÷a=0,a≠0)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a÷b=a×b1)①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a n)。

乘方的结果a n叫做幂,a叫底数,n叫指数,a 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②数学表达式:a n = a x a x a …x an 个aF乘方⑴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a>0,a n>0)⑵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次幂是负数。

(a<0,a2n>0;a2n+1<0)⑶指数相同,底数越大,幂越大;底数相同,指数越大,幂不一定越大。

如(-3)2 >(-3)3③法则⑷ 1的任何次幂都是1。

(1n =1)⑸任何数(0除外)的0次幂都是1。

(a0=1 ,a≠0)⑹0的正整数次幂是0,0 的0次幂和负次幂不存在。

(n>0,0n= 0)7 / 16⑺-1的奇次幂是它本身-1;偶次幂是1。

[ (-1)2n=1;(-1)2n+1 =-1] (参看六年级上册53页例1、55页例3)G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记作±a,读作“正负根号a”。

①概念:算术平方根:两个平方根中正的平方根叫做算术平方根。

记作a。

如叫做9的平方根,3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a叫做“被开方数”。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如64的平方根64=±8)0只有一个平方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是0本身。

②性质 0和1的算术平方根分别是0和1本身(1的平方根不是它本身,是±1)①开平方负数没有平方根。

(如9有平方根,即±9=±3。

但 -9却没有。

)0 = 0(±a)2 = a(a≥0)③运算(±1)2=1; (±10)2=100; (±11)2 = 121; (±12)2 = 144; (±13)2 = 169; (±14)2 = 196; (±15)2 = 225; (±16)2 = 256; (±17)2 = 289; (±18)2 = 324; (±19)2 = 361; (±20)2 = 400;H开方(注:开平方时,先大约估算一下哪个数的平方等于被开方数,然后验算一下。

开立方也是先估算一下哪个数的立方等于被开方数,然后验算一下。

)立方根: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a的三次方根。

记8 / 16①概念作3a(其中3是指数,a是被开方数),读作“三次根号a”。

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

②开立方②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是0、1、-1。

30= 0;31= 1;31 = -1③运算(3a)3 = a;3a3= a23=8; 33=27; 43=64; 53=125; 63=216;73=343;83=512; 93=729; 103=1000 (注:本节还有一节方根的估算。

先看看哪两个数的立方最接近,然后通过验算,最终确定近似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