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区域定位及其地理特征
1、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B.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
C.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
D.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2.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结合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判断其原因最可能是①地( )
A.光照更强
B.土壤的水分更好
C.坡度更缓
D.植被覆盖率更高
2、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所示河流( )
A.冬季有结冰期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年径流量小
D.汛期短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科技发达
②水电廉价
③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④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2018年8月,取材于此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开播。
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
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
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塞罕坝植树造林适宜的树种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②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④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下图为我国某省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调查发现,图示区域的古长城损毁严重,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强
B.流水侵蚀作用强
C.地震频繁导致破坏
D.农民耕作活动的破坏
2.下列说法属于图示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的是( )
①资源贫乏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水资源短缺
④交通落后
⑤劳动力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甲—东北平原
B.乙—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丙—华北平原
D.丁—黄土高原
2.夏季,甲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
A.沟壑纵横风雨狂
B.新雨山头荔枝熟
C.小麦登场雨熟梅
D.家家打稻趁霜晴
6、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流流域图。
读图,完成问题。
1.该区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季气温最低,春旱严重
C.气候干旱,多内流河
D.北部河流结冰期约半年
2.冰块阻塞水流的现象称为“凌汛”,一般发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
图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流域的凌汛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春季凌汛时间提前
B.冬季凌汛时间提前
C.春季凌汛规模变大
D.冬季凌汛规模变大
7、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山东描述正确的是( )
A.临黄海和东海
B.城市甲是济南市
C.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D.春旱严重,是半干旱地区
2.关于乙河山东段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水能丰富,落差大
B.有结冰期
C.有“地上河”现象
D.有凌汛现象
8、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2.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9、下图示为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 )
A.湖泊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面临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
C.湖泊直接参与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D.湖面面积因围湖造田而减小
2.图中沼泽的成因是( )
①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②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③永久性冻土层广布
④湖水对河水顶托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图示农业区发展农业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马匹与茶叶互换),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
下图为云南省等高线地形和茶马古道滇藏线图。
材料二云南机场集团是全国第四大机场集团,2017年9月,云南省和国家民航局联合下发《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将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和国家综合机场网络建设的重点任务,昆明机场的枢纽定位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1.说出云南省西北部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云南大力发展航空运输的主要原因。
3.分别简析云南茶叶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的原因。
4.指出夏季茶马古道滇藏沿线最可能遭遇的地质灾害,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