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

古诗《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

教学难点:
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1、初读激趣
1、同学们,钓鱼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多,写的时候也有讲究:中间这一横写得稍微长一些,字就站稳了;“钓”字这里面是一个点儿。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课件出示示意图:鱼线、鱼钩从鱼竿上垂到水里,静静地等着鱼儿的上钩。钓鱼可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配乐范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自读古诗:每人读上两遍,在不理解的词儿旁边打上问号。
5、指导朗读,强调字音。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交流疑问,小组合作
这首诗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建议大家先自己读读诗,再看看图,然后同座间讨论讨论。
古诗《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2、背诵古诗。
2、师总结
3、配乐诵读
4、唱一唱:能不能把这首古诗用你熟悉的旋律唱出来?选择你最喜欢的旋律,在小组内试着唱一唱。
四、拓展赏趣
1、古诗中描写童趣的诗还真不少,除了白居易的《池上》,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了几首,分别是: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高鼎的《村居》:草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认真地读读,体会体会其中的童趣。
3、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用心记录下童年的每一天
五、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4、尝试说说古诗的意思。
5、齐读品趣。
三、表演探趣
多么有趣的情景。能把这种情趣表演出来吗?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演一演,然后我们来全班交流。
1、表演建议:(1)可以两人来表演,一位同学作“稚子”,一位同学当“行人”;
(2)可以几个人一起演;
(3)可以用原诗做解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说;
(4)可以适当增加人物的问话.
7、师点拨:“垂纶”的“纶”是绞丝旁,这里是指钓鱼用的丝线,“垂纶”就是“垂钓”的意思。那为什么不说“学垂钓”呢?我们读读就知道了,自己读读看。如果是“学垂钓”,诗歌就变为: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古诗讲究押韵,说垂钓就别扭、不顺耳了。“莓苔”就是青苔的意思。
二、细读品趣自读品趣
1、圈出有趣传神的词。
2、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与同座交流交流。
(1)蓬头:是说小孩头发不是梳得整整齐齐的,而是有点蓬松零乱,我们可以想象:这小儿可能早早地起床,没有顾得上梳头就赶到河边,由此看出小孩的什么心情?“蓬头”中透着野性和本真,真是野趣十足呀!
(2)侧坐:就是侧身而坐。(学生做动作)不是这样的一本正经地端坐,而是这样,这样随意地坐。好悠闲的姿势!我们想象一下,或许小孩已经长时间地坐在这儿,感觉有点累了,他得换一个感觉舒服的姿势。
(3)草映身:河边长着青草,小孩子就坐在草丛中,那绿草映衬着小孩儿的形象,显得格外的自然和谐。或许小孩故意寻找一块长满草的地方,他认为这样不容易让鱼儿发现。
(4)“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或许是刚刚学会钓鱼,所以这般的专注认真。
3、议一议;“遥招手”,(教师动作)为什么不是“摆手”呢?“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什么心理,他“怕”什么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