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意外伤害,如车祸、砸伤、挤压伤、切割伤、溺水、烧伤等等,多年的急诊急救工作中深刻的体会到做好院前急诊、急救,可以有效地控制伤情的扩大,阻止继续伤害,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对伤病员的预后非常重要。

1 外伤患者的急救原则
1.1 抢救生命以抢救生命为第一任务,没有生命做保障,其他的工作都没有意义。

1.2 恢复功能在保证生命的基础上,注意患者的各种功能的恢复,以利于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工作能了的存在。

1.3 顾全解剖的完整性在急救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患者的各种解剖的完整性,利于以后的功能恢复。

2 现场急救
2.1 脱离危险环境首先,将患者迅速搬离受伤现场,避免继续伤害。

如烧伤患者应立即搬离热源,除去身上残留的衣物,在搬离伤员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稳,力度适宜,不要过快过猛,如有障碍物时,首先去除阻碍搬运的障碍物,不要从重物下硬拽或硬拉肢体,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

2.2 观察伤情做出初步诊断在短时间内对伤者的伤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边抢救边检查,注意与生命紧密相关的重要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心率、神智等情况,有无休克发生。

注意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四肢等部位的损伤情况,有无重要脏器的联合损伤,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运用止血、固定、包扎等技术进行施救。

2.3 保持生命支持对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去除呼吸道中的异物、血块、痰液、呕吐物等阻碍呼吸通常的异物,托起伤者的下颌使头部后仰,如有舌后坠者应将舌拉出,使呼吸道通畅,并将伤员的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道。

有心脏骤停者要立即胸外心脏按摩,胸外按压100次/min,建立有效的循环。

对于胸部有开放性伤口时要立即用厚辅料封闭,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对于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伤员应立即用衣物、沙袋等固定包扎伤侧,制止反常呼吸;对于张力性气胸的伤员应在患者胸壁第二肋间插入粗针头,排除胸膜腔内的气体,使肺部膨胀,恢复有效呼吸。

2.4 止血外伤患者多数都有出血情况,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止血。

发现有大血管出血时应立即用止血带止血,紧急情况下立即指压止血,然后加压包扎,并抬高受伤的肢体,以减少出血。

对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使用止血带止血者,松紧适度,
以免移位、脱落、及阻碍血液循环,要做好记录,定时放松止血带,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2.5 受伤部位处理保护患者的创面,包扎固定伤口,一般创口要用无菌辅料覆盖,紧急情况下可以选用清洁毛巾、衣物等覆盖,然后再用绷带、布条等固定包扎。

有骨折的患者要做好固定,有脊柱部位骨折的患者要使患者平卧在硬板上,保持脊柱平直,如多人搬运要动作一致,防止加重损伤,四肢骨折可以用夹板固定,紧急情况下,可以用树枝、木棒等代替夹板,固定伤肢,有颅脑损伤开放性创口者要注意避免颅骨碎片、异物等陷入颅内,做好保护,避免加压包扎颅脑伤口,可在颅脑伤口周围垫高然后在包扎。

可有效的保护颅脑组织不受损害。

对于伤口内有异物或血凝块者,不要随意去除,如果强行去除,可能造成更多的出血,也可以造成伤口的继续损伤,应在转移到医疗单位时在做处理。

伤者的创面如果有外露的断端、暴露的肌肉、内脏、脑组织等应严格禁止将其还纳入伤口组织内,以免污染物带入伤口深部,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有腹腔脏器膨出者不要还纳入腹腔,应用无菌纱布覆盖,然后用绷带等制作环形的保护圈围在伤口周围,紧急情况下,可以用碗等扣在上方,然后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保护伤口。

3 支持疗法
外伤的患者不仅要做好伤口局部处理,还要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如果出现休克,应立即抗休克治疗,在外伤的现场主要的抗休克治疗就是扩容,首先要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可以建立两路静脉通道,首选液体是乳酸林格氏液,也可以选用0.9%氯化钠溶液,一般不主张用葡萄糖溶液,在补充晶体溶液的同时,注意适当补充胶体溶液,如低分子右旋糖苷、706代血浆等等。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面色、皮肤温度、湿度,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记录尿量,以便了解休克情况。

烧伤的患者会产生疼痛,可以诱发或加重休克,所以,应根据病情适当的应用止痛剂,缓解疼痛,休克的患者有时可以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可以酌情考虑应用5%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

4 转运患者
患者在经过现场紧急救护后,应立即转运到附近的有条件的医疗单位进一步救治。

4.1 各医疗机构的急救车内要有完善的急救设施。

设备、药品要齐全,急救车应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一辆急救车就是一个完整的急救室。

当接到求救信息后,能够立即启动。

4.2 急救人员要有丰富的急诊急救经验,有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具有应急应变能了,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4.3 在转运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病情监护,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使患者自现场急救到转运到医疗机构的整个过程都是一个联系不断的急诊急救过程,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伤亡,减少残障。

4.4 建立良好的通信联系,及时将伤员的各种情况通过通信设备转达到医疗机构中,使医疗机构对伤员的情况明确了解,以做好各种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