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桥毕业设计任务书

路桥毕业设计任务书


淤泥质
3
44.475 17.2

1.239
1.53
9.05 1.7 2.443
中细— 4
中粗砂
8.826
5 砾卵石
9.448
残积质
6
25.4
粘性土
18.7
0.82
0.15
21.53 26.13 4.557 22.63
地基承载力表
层号
土名
1
填土
2
粉质粘土
3
淤泥质粘土
4 含泥中细—中粗砂
4-1
淤泥质土
4-2
1、公路工程标准体系 JTG A01-2002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 11-2011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 5、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OBJ50162-92 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3 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10、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 018-96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1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13、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1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15、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T D60-01-2004 16、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武汉大学出版社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名称
××河大桥设计
系部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城建学部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根据给定的工程条件完成桥梁设计任务。通过本设计学习、掌握和提高综合应用所 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桥梁工程设计(或道路工程设计) 的方法,从而获得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熟悉和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的技能,锻炼独立工作和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
3.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处河——海冲淤积平原区,第四纪堆积约 25m 厚,基底为中粒花岗岩,
地基土类型多,变化大,土质不均,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详细地质分布由上至下如下: 1)填土:灰色,灰黄色,稍松—稍密,稍湿—湿,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含有中粗
砂,瓦砾及碎石块等,土质不均。本层东西岸均有分布,曾厚 1.4-2.0m,堆积时间大于 15 年之久。
12-14
稍密
110-160
3.9
20-40
软流塑
70-80
2.5
可塑
180
6
稍密
380-400
70-80
4.0
硬塑
220-250
4.5-5.5
50
2.0-2.4硬塑500-55060
4.0-4.5
坚硬
1500-1600
90
坚硬
8000-9000
120
16.0-18.0
工程地质评述 桥基持力层及基础类型: 拟建场地地基土由人工填土(厚 1.4-2.0m)、河漫滩相可塑状粘土层(厚 0.3-3.2m)、 海相高压缩性淤泥质土(厚 4.1-6.0m)、含泥中细—中粗砂(厚 5.35-6.4m)、河床相稍 密状砾卵石(厚 4.10-7.15m)、残积质粘性土(厚 3.30-5.10m)、强风化花岗岩(厚 3.5-5.7m)、中风化花岗岩(厚 0.4-1.1m)、微风化花岗岩组成。 上部:填土呈稍松—稍密状,均匀性差;粘土层厚度变化大,中压塑性;淤泥质土 流塑状,高压塑性,承载力低;含泥中细—中粗砂饱和可液化砂土均不具备天然持力层 条件。中部:砾卵石层分布稳定,工程性能差,强透水性,无下伏软弱土层,低压塑性,
4. 河床横断面
桩号 0+000 0+010
0+046.60 0+057.60
0+070 0+080 0+090 0+100
河床横断面
标 高(m)
桩号
2.80
0+110
1.70
0+120
0.20
0+134.60
-2.60
0+166.40
-2.95
0+180
-2.60
常水位
-3.10
设计水位
-2.80
三、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地点 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
学校 学校
起止日期 1.3~1.22 1.23~2.19 2.20~2.28 3.1~3.24 3.25~3.31 4.5~4.15 4.16~4.29
4.30 5.1~5.12
5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桥面设计标高
标高高程采用黄海高程
标 高(m) -2.60 -2.90 -1.10 0.30 2.60 1.05 5.10 7.8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8
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 资料收集 文献翻译 总体设计及方案比较 结构设计计算 工程数量计算、计算书整理 中期检查 结构设计图纸绘制 提交毕业设计 答辩及成绩评定
2)粘土:灰黄色,褐黄色,湿—饱和,软可塑—可塑,成分以粘土为主,含氧铁 结核,此层 ZK2 孔被填土替代缺失,ZK4 孔为耕植粘土 0.3m 厚,层厚 0.3-3.2m。
3)淤泥质土:灰色,青灰色,软流塑,饱和,由淤泥质粘土、淤泥质亚粘土组成。 但是,ZK4 孔一带中上部为淤泥,下部为淤泥质土,中混 10-15%的粉细砂及少量有机质, 含腐殖物,具腐臭味。该层东西岸均有分布,层厚 4.1-6.0m。
砂质粘土
5
砾卵石
6
残积质粘性土
7
强风化花岗岩
8
中风化花岗岩
9
微风化花岗岩
状态
冲钻孔灌注桩
地基土标准承载 力 fk(kpa)
压塑模量 E1-2
(Mpa)
桩 周 土 摩 擦桩端极限承
力 极 限 承 载 载力
力(kpa)
(kpa)
松散—稍密
80-90
25
软缩—可塑
100
3
30
软流塑
50-70
1.5-2.5
2.绘制图纸
绘制下列图纸 1)计算机绘图 桥梁总体布置图(比例 1:200);主体结构钢筋布置图(1:100);桥台、桥墩构造 图(1:100)。 2)手工绘图: 除 1)要求的桥梁总体布置图、主体结构钢筋布置图、桥台、桥墩构造图以外的桥 梁设计的其他施工图纸(至少两张)。
(二)毕业设计资料:
1.技术标准 设计荷载:公路—II 级 桥面净空:净-14+人行道 2×1.50 米 设计洪水频率:100 年一遇,桥下不通航。
4)含泥中细—中粗砂夹淤泥质土、砂质粘土层: 含泥中细—粗砂:灰色,灰黄色,稍密,饱和,北岸中粗砂为主,西岸中细砂为主 含砾卵石(直径 0.5-5cm),泥质含量约 10-20%,该层于 ZK3 孔,10-11.7m 相变为稍密 状砂粒卵石;于 ZK2、ZK3、ZK4 孔一带中部夹软流塑淤泥质土厚约 1-2m;于 ZK4 孔一带 中下部夹 2m 厚之可塑状砂质粘土。全层总厚度 5.35-6.40m,纯砂厚 3.5-6.5m。 5)砂卵石:黄色,灰黄色,稍密,饱和,由卵石,沙砾组成,卵石直径 2-6cm,个 别大于 10cm,呈亚圆状,成分为中风化凝灰熔岩,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中等,卵石含量 30-60%,泥质含量约 10-15%。砂泥充填,该层东西岸均有分布,层厚 4.10-7.15m。 6)残积质粘性土:褐黄色,灰白色,黄白色,饱和,可塑—硬塑,母岩为中粒结 构花岗岩,此层由粘性土,石英砂,云母片等组成,原岩结构大部已破坏,该层东西岸 均有分布,层厚 3.30-5.10m。 7)强风化花岗岩:褐黄色,黑夹白色,硬塑,由长石、石英、云母片及暗色矿物 组成,中粒结构,呈砂砾状,矿物已显著变化,岩芯易碎成半土半岩,钻进时有“咔嚓” 声,该层东西岸均有分布,层厚 3.5-5.7m。 8)中风化花岗岩:灰白色,黑夹白色,坚硬,岩芯呈碎块状,裂隙发育,中粒结 构,矿物成分基本未变,该层东西岸均有分布,层厚 0.4-1.1m。 9)微风化花岗岩:墨黑夹白色,灰白色,坚硬,中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中等 发育,岩芯完整,呈短柱状,本层东西岸均有分布,该层钻孔最大控制厚度为 6m。 岸坡稳定性分析: 拟建场地东西两岸,经河流上、下游两条断面图实测结果,岸坡陡直,坡角 85-90 度。但是,东岸 ZK2 孔一带岸坡相对较缓,坡角约 45 度。根据东岸 ZK1、西岸 ZK4 孔按 条分法、圆弧法计算,ZK1 孔按坡身园设定,其稳定安全系数 Ks=0.635;ZK4 孔按坡身 园、坡角园设定,安全系数分别为 0.463,0.909,均属不稳定岸坡。计算的安全系数系 指自然岸坡状态,倘若顾及地震作用、动水力作用更加不稳定,故应采取护坡措施。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一)毕业设计要求
1.桥梁结构及主要构件的设计计算书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桥型主要计算成果包括: (1)电算输入数据(全桥结构计算图式、单元类型及其划分、边界条件说明、关键输 入数据说明) (2)施工方法描述(施工方案、施工顺序) (3)主要施工阶段的内力图(桥面铺装阶段) (4)活载内力计算(跨中、支点等截面内力影响线及活载布置) (5)内力组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包络图、内力组合表) (6)预应力钢束估算及布置 (7)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 (8)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预应力损失、主要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应力验算) (9)变形验算与预拱度设置 (10)桥墩(台)、桩基设计与验算 拱桥桥型主要计算成果包括: (1)电算输入数据(全桥结构计算图式、单元类型及其划分、边界条件说明、关键数 据计算、例如横向分布系数等) (2)施工方法描述(施工方案、施工顺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