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话筒实验报告

无线话筒实验报告

无线话筒—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话筒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2、促进我们对于高频电路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3、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二、实验要求
1、电路焊接符合要求,避免虚焊和错焊。

2、无线话筒抗干扰能力强,频率误差0.5MHZ。

3、可以使用普通调频收音机接收清晰的音频信号,有效发射距离为
5-10M。

三、实验资料
调频收音机的调频接受范围是8MHZ到108MHZ。

因此,无线话筒应将声音调制到在这个范围。

人的声音又称为音频信号,气频率在20HZ到20000HZ 范围内。

当用无线电发射出去时,必须将音频信号放在载波上。

这一过程称为无线调制,相对于载波而言,音频信号称为调制信号。

调制有两种方式,即调幅和调频,所谓调幅即用调制信号去影响(或改变)在博得幅度,从而完成调制信号与载波的叠加形成无线电波。

所谓调频,是用调制信号区影响(或改变)载波的频率,从而完成调制信号与载波的叠加,形成无线电波。

四、实验方案(电路仿真图)
仿真波形:
元器件:R1、R4、R8 2.2K欧
R2、R3、R6、R10 33欧
R5 1M欧
R7、R9 22K欧 C1、C2、C3、C13 104 C4、C11 681 C5、C7、C10、C12 30
C6、C8 10
C9 103
C14 33U
Q1 9014 Q2、Q3 9018
L1 4.5T L2、L3 5.5T
W1(可变电阻) 470K
五、电路原理分析
MIC先将自然界的声音信号变化为音频电信号,经C2耦合给Q的基极进行调试,当有声音信号的时候,三极管的结电容会发生变化最终产生震荡频率发生变化,完成频率调试,即调频。

再经C8耦合给高频调谐放大电路对已调制的高频信号放大,再通过C12、L3和天线TX向外发射频率随声音信号变化而变化的高频电磁波。

其中R1为话筒MIC的偏置电阻,一般在2K-5.6K选取,R4为集电极电阻。

R5为基极电阻,给Q1提供偏置电流。

R6为发射极电阻,起稳定Q1直流工作点的作用:Q2、R7、R8、C4、C5、L1、C6、C7组成的高频震荡电路,R7给Q2基极提供偏流,C5和L1震荡回路,改变其值可以改变发射频率,C4为反馈电容,R8起稳定Q2直流工作点作用,C7隔直流通交流电容;Q3、R9、R10、L2、C10、C11组成的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R9给功率管Q3提供基极电流,C10和L2放大调谐回路,震荡回路C5和L1调谐在同一频点害死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发射距离最远。

六、调试电路
先找来FM收音机,打开电源和音量,将频率调在100MHZ左右无电台的地方给无线话筒电路板上通上电源,对准收音机,用螺丝刀(有条件请用无感螺丝刀)调节振荡线圈L1的稀疏(线圈匝间的距离),知道收音机传出尖叫的声音。

这时在慢慢移话筒和收音机的距离,同时适当调节收音机的音量、调谐旋钮,直到声音最清晰、距离最远为止。

如果手收音机仍收不到,请检查元件有木有装错,元件有木有损坏,电源是否正常。

注意事项:
1.陶瓷电容、电阻是不分正负极,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电阻值和电容量。

2.实验的中的话筒室友正负极的,和铝制外壳相连的一极是负极,另一极
是正极。

3.元件的铜线制成的线圈,他的外面是有一层绝缘漆的,他是一个关键的
元件,调节线圈的间距可以改变发射频率和距离。

4.在焊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极管的三个引脚。

分清E、B、C三级。

5.由于此次实验为高频实验,在焊接的时候不能将邻近的导线焊接的太近,
尽量的远离彼此,可以避免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

能确保实验的成功率。

也会适当的减少噪声的产生。

七、实验结果
频率范围:80MHZ-100MHZ(改变线圈匝间距离会改变气发射频率)
工作电压:1.5V-9V
发射距离:取决于实际情况(电源电压3V、开阔的场地上、天线是50CM细长导线,此时发射距离至少100M)
使用调频接收无线话筒的发射频率,能清晰的接听到说话的声音,有少许的噪音,在开阔的场地上发射距离达到了100M,但如果中间有障碍物(尤其是水泥钢铁建筑)将会大大影响无线话筒的效果,中间障碍物越多发射距离越短
实际焊接板子:
11
八、实验总结
查资料得到:无线话筒的线圈L1匝间距离变近和换容量大一点的电容关联会是发射发射频率变低;要使发射频率变高,就需要采取相反的措施。

和L1并联的电容变化范围不可以太大和太小,否则发射频率会偏到离谱,甚至不会产生高频发射信号如果想无线话筒的发射距离变得更远的话,可以给无线话筒增设一个更好的天线,并适当升高无线话筒的电源的电压。

通过这次实验再次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考验了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将实际与理论结合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