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义务教材是在六年制六册教学“连乘连除应用题”。
现在不在分类型、分步数编排应用题,除了与计算结合进行编排外,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算式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算法三、编排特点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练习二十三中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
有小学生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有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垃圾、一座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参观,儿童剧场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练习中给学生提供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
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四、具体编排1.例1。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
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
教学时,提出问题后,请学生观察收集数学信息,尝试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
解决问题后,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例2。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了团体操表演的画面,并显示出“这个团体操有60人表演。
”的信息。
例1与例2素材的选取具有连续性,让学生在运动会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
由此,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画面下面,一位小朋友提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两位小朋友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的呈现方式,意在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里可以更放手些,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8题,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上,在多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第10、14~16题,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
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注意适时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进一步熟悉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第2、9题,是运用乘法和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第11题,是用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同时,借助习题中啄木鸟、青蛙吃害虫的事例,请学生参与“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问题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2题,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材呈现给学生两种规格的牙刷,请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买哪一种便宜?”教学时,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用两步计算时,点拨:想一想,怎样判断哪种牙刷便宜呢?使学生选用比较单价的方式获得答案。
第13题,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小学生在租船游湖的美丽画面。
请学生解决7个小朋友“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的问题。
教学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说一说”逐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此外,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请学生讨论。
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新的机会,增加解决问题的乐趣。
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教学建议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
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
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
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设计校园一、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设计校园”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已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爱家乡的良好情感。
教材呈现了这一实践活动的四个环节。
1.调查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
通过收集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信息,为重新设计校园打下基础。
2.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
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根据学生自己或教师的日常需要,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较。
教材中具体举了四个例子,实际教学中的讨论不必限制在这些方面,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与设计。
3.设计新校园。
这里涉及到一些需要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场地面积的大小,添设项目的形状和大小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
除了教材提示的乒乓球台是否能够放得下的问题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
学生要综合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以及本校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展示各小组的设计。
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除了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通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他组设计的优缺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
二、教学建议1.适时进行指导。
这个实践活动宜采取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但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进行指导。
例如,在提出了重新设计校园这个任务之后,教师可提示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在学生小组讨论出设计校园的计划后,教师应指导每个小组分好记录、测量、监督(负责总体计划的调整、测量)的人员,然后让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的考察,看本组的计划是否能够实行,如果不能实行应该怎样进行调整。
在室外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检查每个小组是否分工明确,同时监督学生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组的计划,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2.注意评价的鼓励性。
设计活动完成之后,请每个小组将本组的设计平面图挂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与交流,请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例如,让学生选出最喜欢的新校园图,找出每幅新校园图的优点等等。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鼓励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