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生猪产业发展规划

解读生猪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农业部解读《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年04月21日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刘羊旸)近日,农业部印发《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和主要任务。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21日就规划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我国生猪产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马有祥表示,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问题越发凸显。

——环境压力加大。

生猪养殖粪便污染、种养脱节等问题日益突出。

——资源约束趋紧。

土地资源短缺成为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重大制约,蛋白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高。

——国际竞争加剧。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没有竞争优势,猪肉进口的压力加大。

——疫病隐患凸显。

我国生猪疫病流行状况复杂,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给生猪生产发展带来隐患。

——市场波动加深。

最近一轮“猪周期”和禁养限养叠加,产能下调、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马有祥说,发布规划对破解制约当前生猪生产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熨平“猪周期”,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到2020年生猪生产保持稳定略增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猪生产保持稳定略增,猪肉保持基本自给,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生猪出栏率、母猪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

马有祥说,规划综合考虑各地生产发展基础、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个区域。

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重点提出了以下任务: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深入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推进企业集团育种和联合育种;提升饲料兽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环保型饲料产品,培育兽药产业集团,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同时,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调整优化养殖区域布局,促进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促进屠宰行业结构调整;构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强化生猪疫病防控。

从生产和市场入手实现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据马有祥介绍,规划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

一是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规模化水平提高了,保障稳定供给的产业基础就稳固了,同时可更好地避免散养户发展的盲目性,减少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

规划从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大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支持规模养殖发展。

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加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发展农民营销合作组织等途径,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销衔接。

三是加强监测预警。

加强生猪市场、屠宰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生产和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发布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信息。

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科学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市场心理预期。

四是推动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降低生猪养殖风险,稳定养殖收益。

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十三五”期间的生猪产业发展目标了解完国家的整体思路,咱们必须分地区来说说。

因为,《规划》尤其重视优化生猪产业的区域布局,对不同地区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各地的朋友可以对号入座。

(一)重点发展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7省(市、自治区)所谓“重点”,是国家生猪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我国传统生猪主产区,这些地区的养殖总量大、调出量大,在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同时,还要供应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沿海省份,将成为稳定我国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

主要任务: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加强粪便综合利用,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扩大屠宰加工能力,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进生猪“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开发利用地方品种资源,打造地方特色生猪养殖。

(二)约束发展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南方水网地区“约束”发展,就是要缓一缓、有所控制。

因为这些地区受资源环境条件限制,生猪生产发展空间受限,未来区域养殖总量保持稳定。

1. 京津沪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和上海3市。

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较高,生猪养殖总量小,但规模化程度、生产水平等均处于全国前列。

主要任务:稳定现有生产规模,优化生猪养殖布局,加强生猪育种能力建设,推行沼气工程、种养一体化等生猪粪便综合利用模式,提高集约化养猪水平和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现代生猪产业。

2. 南方水网地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广东8省。

2014年,猪内产量2115.4万吨,占全国的37.3%。

该区域河网密布,人口密集,生猪产销量大,水环境治理任务重。

主要任务:落实《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实行合理承载,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压缩生猪屠宰企业数量,淘汰落后屠宰产能,推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屠宰,提升养殖屠宰设施设备水平;推行经济高效的生猪粪便处理利用模式,促进粪便综合利用。

(三)潜力增长区包括:东北4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和云南、贵州2省有“潜力”,就是有潜在的能力或力量有待发挥,说明前景很看好。

这个区域的发展环境好,增长潜力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区域内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

该区域生猪生产发展在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同时,可重点满足京、津等大中城市供应,成为我国猪肉产量增加的主要区域。

可以充分利用该区域在环境承载、饲料资源、地方品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转变生产方式,高起点、高标准,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增产增效。

主要任务: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一批高标准种养结合养殖基地;做大做强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提升肉品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实现产加销对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障种源供给。

(四)适度发展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7省区“适度”发展,当然就是要掌握好发展的程度。

这个区域地域辽阔,土地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牧结合条件较好,但是生猪养殖基础薄弱,部分省区水资源短缺。

主要任务:积极引导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养殖基地,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屠宰,推广先进高效适用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坚持农牧结合,推行生态养殖;突出区域特色,打造知名品牌,支持整合培育本土特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高效带动能力,发展优质高端特色生猪产业。

近年来和今后可能还会存在的中国国内养猪的不利因素:①人工、饲料、圈舍等等养殖成本的持续攀升或居高不下;②国内整体养猪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和难以提升;③国际廉价肉产品的竞相涌入;④国家政策所造成的不平等竞争,诸如“政府补贴”和屠宰垄断等等;⑤政府国家意愿式的环境治理,你懂得!就是拆“排放不达标”;⑥国人膳食观念、结构的转变;⑦穷养猪(职业需求者)、富养猪、国际养猪等今后必然还会存在的,势均力敌式地混战;⑧经济、消费的下滑或不景气;⑨可能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⑩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等等。

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会使你的养猪感受到切实的艰难!有时甚至会有种被“凌迟”的感觉。

吃廉价猪肉者,应当向惨烈竞争中的弱势养猪人致敬、致敬。

今后中国国内养猪的有利因素:①中国国内猪肉消费量大,远居世界第一。

据说世界每年所产谷物粮食的一半都让中国人吃的猪吃了,还说不够;②经济下滑或稳定后,生产成本的不再攀升、稳定或下调;③国家意愿式的环境治理、限养、养好和扶持规模化发展的政策。

规模化发展后必然使养猪稳定化、微利化。

但国内的现实情势是复杂的,发展规模化必然要裁减养猪人的数量,没有谁会自愿退出。

这里的限养必然会对没限养地区产生利好。

再受国内、国际的闲钱游资的冲击和国际廉价养猪的强势入围,国内的猪市一直会是跌宕起伏的。

国家懂得猪粮安天下!结合国家意愿,国家意愿不会不顾及民族猪粮自给安全因素。

所以,今后很长时期内,国内的猪市整体上会保持一个弱势的鸡肋价。

就是每年至少会保持一点点的甜头!以此诱大军继续深入吧。

依此让大家持续优胜劣汰吧,甜头还是会有的,希望就还是会有的。

影响今后猪市的主要因素:①大周期还是存在的,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并非一定是三年一个周期。

周期性的实质上的猪多猪少;②年周期也是存在的;季节性消费需求和卖猪茬口安排;③压栏和抛售;④国内猪肉消费总体情况;⑤猪肉进出口情况;⑥疫情;⑦舆论事件。

对今后很长时期国内猪市的预测——中国猪市正式进入弱鸡肋时代!①大周期还是存在的,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并非一定是三年一个周期。

同年中高价一样,它永远是和主流养猪人捉迷藏的。

一般地它将愈有非典型化的趋势,就是不太显着,大起大落的时代似乎已成为过去;②年周期似乎还会保持典型; 整体上前半年低,后半年高的行市表现;③“五一”、“国庆”、“冬至”、“阴历年”的卖点仍会被非典型化。

预期价格期易被飘移,也包括7、8月份左右的卖点;④压栏和抛售的行为依然会显着,由于压栏和抛售所造成的虚高价和虚低价依然存在,并且一般地仍会典型。

⑤一定范围内,猪市依然会表现出诡异多变、难以琢磨的特点。

弱鸡肋时代的整体盈亏特点:①在一个大周期里,如若你平铺直叙式地持续稳定数量地养。

肯定转不了,若能转,不是有政府补贴,就是方式方法特别。

因为整体上的平均价格不会咋地;②在一个大周期里,一般的大年可能有三个价格高潮,平常年可能有两个价格高潮,低谷年可能只有一个价格高潮。

当然,这些高潮价格也与压栏有关;③没有国家补贴的,只有养好猪、抓住行情,才能赚钱。

或者说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竞争力)或卖上好价,或配合好政府、赚取国家补贴等等;④在机会若隐若现的弱鸡肋时代信息扑捉水平不到位地养,很可能会落得“固步自封”或被“凌迟”的下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