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链分析报告2020年6月正文目录一、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总体定位与制度设计 (3)(一)总体定位 (3)(二)制度设计 (4)二、 “海南自贸港”的产业链布局与主导产业发展空间 (7)(一)封关运作之前的关键时间节点 (8)(二)经济基础与人口结构 (8)(三)主导产业的发展空间展望 (9)三、 “海南自贸港”的金融政策与证券业发展机遇 (12)附1:“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政策解读 (15)(一)战略定位、改革力度和总体架构 (15)(二)关键是引进高质量生产要素 (15)(三) “深圳先行示范区”的行业性机会 (16)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总体定位与制度设计6 月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基于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等条件,提出从当前到2025 年、2035 年、本世纪中叶分三个阶段,要将海南岛全岛建设成为“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以及“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的发展目标。
本节重点关注《方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总体定位与贸易、投资、金融、人才、产业体系、特殊税制六个方面的制度设计。
(一)总体定位对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总体定位,我们认为《方案》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点:1. 改革开放的力度和进度既要对标国际最高水平,也要赋予海南更大改革自主权。
对于如何推进改革?中央主要有三点要求,“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注重协调推进”;“要统筹安排好开放节奏和进度,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关于国际最高标准,可以看到海南自贸港的税收制度(零关税、企业所得税15%税率、个人所得税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对比香港(基本零关税、8.25%和16.5%两档利得税、不超15%的薪俸税和15%的物业税)、新加坡(基本零关税、17%的企业所得税且前30 万新元可部分免除、2%至22%的超额累计个人所得税)而言,也有相当竞争力。
另外在投资和贸易便利、跨境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将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最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的经验。
2. 地理区位海南自贸港在地理区位层面上涉及到“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三个方面的关系(图2)。
其中,“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一个包括10 个国家6.5 亿人口的经济体,截至2018 年GDP规模已经上升至世界第5位(总体2.97 万亿,其中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分别为1.04、0.50、0.36、0.36、0.33、0.25 万亿美元);同时也是世界上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吸引外资方面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
其中新加坡作为自由贸易港,已经是全球性的交通枢纽、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而距离海南最近的越南,则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15 年以来实际GDP 增速平均达到6.7%。
另外,粤港澳大湾区涵盖香港、澳门和珠三角9 个城市,总人口超过7000 万,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未来将建成能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列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其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3. 四大战略定位《方案》赋予海南岛的四大战略定位,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二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三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四是“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其中第四“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我们理解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关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4. 主导产业规划主导产业层面,《方案》提出要“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总览《方案》,所涉及到的主导行业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国际贸易(货物、服务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二是旅游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免税消费、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三是金融和跨境资金流动;四是总部经济、港口经济、设计、教育、会展和文化交流等现代服务业;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数字经济、信息产业、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热带农业和育种、海洋经济、航天科技等;六是人才引进,以及与此相关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图1:海南自贸港的地理位置:面向东盟(ASEAN),背靠大陆,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
资料来源:地图窝,市场部(二)制度设计制度设计层面,《方案》结构是“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以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和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及以特殊税收制度、社会治理体系、法治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为保障。
或者可以总结为“6+1+4”:6 大自由——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数据流动;1 项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以及4 大保障——税收制度、社会治理、法制制度、风险防控体系。
我们认为应该关注4个重点(如图3):一是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二是生产要素(包括跨境资金、人才、数据、土地和海洋资源),三是主导产业体系(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国际贸易、运输、金融等),四是特殊税收制度,尤其是“零关税”、“15%的企业所得税”、“最高15%的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其实是国际贸易、企业投资、人才引进及跨境资金流入等方面的重要驱动力,因此也是最为关键的政策安排。
另外需要强调,每一项制度设计都涵盖当前至2025 年,从2025 年至2035 年两个阶段。
图2:“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设计的四个重点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市场部1. 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措施货物贸易层面,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实现自由便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
“一线”放开是指在海南自贸港与境外之间,在禁限清单之外的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征税商品目录之外的商品免征关税,以联运提单付运的转运货物不征税、不检验,从海南自贸港离境的商品都按出口管理。
“二线”管住是指商品从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内地,要按进口规定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但鼓励类产业可以有条件免除关税;商品及运输工具由内地进入海南自贸港,按国内流通规定管理。
服务贸易层面,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实现自由便利。
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破除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方面的壁垒,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
实施与跨境服务贸易配套的资金支付与转移制度。
投资自由便利措施:首先是大幅放宽市场准入。
取消许可和审批,实施备案制度:市场主体承诺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备案,即可开展投资经营。
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此外还包括投资自由制度、公平竞争制度、产权保护制度。
2. 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生产要素流动是与现代产业体系并列的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两项支撑之一,《方案》涉及到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金、人才、数据、土地与海洋资源等。
第一,资本要素。
首先是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推进跨境资金自由流动。
其次率先落实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政策,促进金融机构的成立与发展,建设国际交易场所及结算中心,三是金融业务创新。
我们将在第三节专题分析金融业、证券业面临的影响和机遇。
第二,人才要素。
首先吸引人才流入海南的政策是不超过15%的个人所得税,但该税制在2025 年前只面向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2035 年才扩展到累计居住满183 天的个人。
因此要落实这一细则,还需要建立以薪酬水平为主要指标、市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
其次是针对高端产业人才实行更开放的政策。
包括对外籍人员工作许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放宽停居留政策,取消法定代表人任职限制,临时出入境政策等。
三是优化人才服务管理。
四是出入境管理的便利化政策。
第三,数字要素。
一是开放增值电信业务,逐步取消外资股比等限制。
允许自贸港内的企业面向自贸港、国际开展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业务,并可逐步面向全国。
二是安全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
三是发展其他国际通信业务。
第四,土地要素和海洋资源。
在2025 年之前授权海南按照国家规定审批各类用地布局调整。
推进城乡及垦区一体化、小城镇建设用地新模式、农垦土地资产化。
支持海南在全省推广文昌试点经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用海需求。
3. 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方案》列在第(七)条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包括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
更广义而言,在此之前的国际贸易、金融、运输等都属于现代产业体系,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
第一,国际贸易。
如前所述,包括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货物贸易自由便利政策;以及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服务贸易自由便利政策。
第二,金融。
如前所述,包括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推进跨境资金自由流动;率先落实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政策,促进金融机构成立与发展,建设国际交易场所及结算中心;创新金融业务等三个方面的政策。
第三,交通运输。
一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是实施更加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包括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并提供出口退税、加注保税油等优惠政策。
三是放宽空域管制与航路航权限制,特别是“试点开放第七航权”代表最高开放水平。
四是运输便利化和服务保障,包括基础设施、监管政策、金融服务、取消融资限制等。
第四,旅游业。
包括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免税消费(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 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提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水平;发展三亚国际邮轮母港等。
第五,现代服务业。
包括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发展港口经济;建设国际设计岛、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第六,高新技术产业。
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依托文昌国际航天城、三亚深海科技城,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培育深海深空产业;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基于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智慧海南。
4. 税收制度包括贸易便利措施中的“零关税”,以及“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个15%”的优惠税率,实施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方案》发布起: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 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企业符合条件的资本性支出,允许在支出发生当期一次性税前扣除或加速折旧和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