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动直丝弓矫治Angle氏Ⅱ类Ⅰ分类非减数病例临床分析

传动直丝弓矫治Angle氏Ⅱ类Ⅰ分类非减数病例临床分析

传动直丝弓矫治Angle氏Ⅱ类Ⅰ分类非减数病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机制。

方法:选择11例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平均年龄13.6岁。

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0例患者平均疗程为15.6个月,其中打开咬合平均用时4个月。

治疗后均获良好的覆合、覆盖及中性磨牙合关系,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相关的头影测量项目分析显示:治疗后u1-sn角、l1-mp角、覆合、覆盖变化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能快速、高效地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畸形。

【关键词】矫正线;传动直丝弓矫治;angle氏ⅱ类ⅰ分类【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14-02transmission straight wire appliance treats angleⅱ1 ma locclusion with non-extractionyuan fang chen ya【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ansmission straight wire appliance on the treatment of angleⅱ1 malocclusion. methods:thirteen angleⅱ1 malocclusion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appliance. the results of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 before and aftertrea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of 13 cases was 15. 6 months. the overbite’s treatment cost 4. 2 months averagely. overbite, overjet and molar relationship were turned to normal and lateral appearances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of cephalometr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of u1-sn and l1-mp angle ,overbite, and overjet were of hig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transmission straight wire appliance can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correct angleⅱ1 malocclusion.【key words】orthodontic wires; drive straight silk bows correction ; angleⅱ1 malocclusion安氏ⅱ类1分类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临床上一般采用方丝弓、mbt直丝弓、tip-edge差动直丝弓等矫治技术矫治。

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在托槽设计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性改进,兼顾了自锁托槽及tip-edge plus托槽的优点,具有高效、矫治质量高、成本适中等显著特点[1]。

减数或是非减数治疗一直是正畸学争论的话题,而且,许多患者拒绝减数治疗。

近年来,我们应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非减数患者11例,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非减数病例的适应症。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09 年8 月至2011年3月之间治疗并结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1例。

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13. 2岁; 最大年龄14岁,最小年龄10.5岁。

既往无正畸史。

所有患者皆为ⅰ度及以上深覆牙合,覆盖5~8 mm,平均6.1 mm。

牙列无明显拥挤。

两侧磨牙和尖牙关系皆为远中。

病例选择均为牙周健康患者。

1.2 正畸材料:杭州新亚公司生产的传动直丝弓托槽、带环,澳大利亚wilcock公司生产的澳丝, 以国产镍钛丝为排齐辅弓,橡皮圈(3m公司)。

1.3 方法: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的错牙合畸形。

每名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所有定点测量均由1人在同一段时间内完成,所有项目均测量3次,时间间隔为1周。

测量项目为sna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 snb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u1-sn 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与蝶鞍点连线交角), l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与下颌平面的交角), u1-l1角(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 , fh-mp (下颌平面角) ,覆盖(上下中切牙切缘向牙合平面作垂线,两垂足之间距离) ,覆牙合(上下中切牙切缘向牙合平面作垂线,两垂线距离之和)。

1.4 矫治程序: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正程序分为2期。

第1期以排齐前牙,打开咬牙合、减少覆盖到对刃为矫治目标。

措施:使用0. 016英寸澳丝为主弓, 0. 012英寸镍钛丝为排齐辅弓,排齐前牙(采用斜结扎方式可使之呈自锁托槽滑动状态)。

主弓丝在磨牙颊面管近中3~5 mm处弯制后倾弯,配合ⅱ类牵引(约70 g) ,有助于打开咬牙合和前牙远中移动。

该期末期粘双尖牙托槽排齐双尖牙。

第2期以保持第1期结果,转矩矫正和调整尖窝关系为主要目标。

措施:使用01019英寸×01025英寸镍钛方丝为主弓进行转矩矫正, 配合颌间牵引调整尖窝关系。

结束阶段采用0.016英寸镍钛丝进行调整。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5. 0统计软件进行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

2 结果2.1 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11例患者经11~17个月(平均15. 6个月)的治疗均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磨牙中性牙合关系(1例因矫治效果不佳采用减数治疗),侧面外形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其中打开咬牙合用时3~5个月,平均4个月。

医患双方对矫治效果均感满意(图1、2)。

2.2 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治疗后除sna、fh-mp 角、snb角、anb 角、u1-l1 角外,u1-sn角、l1-mp 角、覆牙合、覆盖变化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分析其原因能是该技术与tip-edge技术一样,都是通过牙齿的倾斜移动达到对前牙唇倾度的控制,即治疗1期先使唇向倾斜的上前牙内收直立,此时,a点(上齿槽座点)的位置随牙根的唇倾而发生轻度代偿性前移,治疗第2期再利用转矩机制对上前牙施以根舌向转矩,随着上切牙牙根舌向移动,a点的位置又可恢复正常[2]。

治疗前、后u1-sn 角l1-mp角变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但对于高角病例能否避免下颌平面角的增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专题深入探讨。

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第1期就采用磨牙支抗曲打开咬牙合,同时上镍钛丝排齐前牙,配合ⅱ类牵引有助于打开咬牙合和上前牙远中移动,故第一阶段在对覆牙合、覆盖进行矫正的同时又排齐了前牙、并使上前牙远中移动。

而mbt等直丝弓技术第一步为排齐牙列,打开咬牙合常需借助平面导板,大多数病例需在不锈钢方丝使用6周后才能打开咬牙合, ⅱ类牵引也需在咬牙合打开后才使用。

本研究中治疗前、后覆牙合、覆盖变化差异显著(p<0.01), 11例患者均在3~5个月内打开咬牙合,治疗时间为4个月,具有较高的效率。

3.3 传动直丝弓技术能够有效地对牙齿位置进行精确的三维控制托槽上的横管、竖管设计使得牙齿的三维移动变的更容易。

横管内穿入镍钛丝,可实现牙齿的竖直,并可以对扭转牙进行矫治,减少了竖直簧、转矩辅弓等装置的应用。

现阶段各种矫正器中只有tip-edge plus托槽和传动直丝弓托槽同时设计有横管和竖管,研究表明tip-edge plus 托槽是一种高效能的矫治系统,但其价格昂贵,削弱了其在金属类托槽中的经济优势[5],而传动直丝弓托槽明显具有成本优势,更加适合中国国情。

托槽均采用双槽沟设计,在快速倾斜移动的同时也使得后期全牙列精细调整稍显繁琐。

而传动直丝弓托槽仅尖牙采用双槽沟设计,除尖外其他牙齿从一开始即向最终的位置移动,从而使得后期微调变得更简单,并避免了使用充满槽沟的粗不锈钢方丝。

通过临床应用,我们认为传动直丝弓技术巧妙的吸取了mbt直丝弓技术、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自锁托槽矫治技术的优点,具有高效、便捷、成本适中、临床效果好等优点,能够针对一些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提供非减数治疗的思路。

参考文献[1] 林久祥, 许天民. 口腔颌面正畸学—现代口腔正畸学—中国口腔正畸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j ]. 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8,40(1):11-14[2] 李志华, 陈扬熙, 吴建勇, 等. tip-edge技术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初探[ j ].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5,45(2):51-53[3] parkhouse r. tip2edge正畸矫治技术[m]. 李永明, 译.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2006:12[4] 刘晓君, 姚霜, 杨霜, 等. tip-edge技术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观察[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3,21(2):121-123[5] parkhouse r c. current p roducts and p ractice:tip-edge plus [j]. jorthod,2007,34 (1):59-6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