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概述
25
计算机仿真方法
26
第四节 人机工程学体系及应用
一、学科体系
27
二、应用
范围
对象举例
例
子
机电设备
机床、计算机、农业机械
产品和工 具设计及 改进
交通工具 建筑设备 宇航系统 工作服装
飞机、汽车、自行车 城市规划、工业设施、工业与民用建 筑 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劳保服、安全帽、劳保鞋
作业的设 计与改进
(1)飞机仪表设计的不合理,导致飞行员误操作; (2)操作装置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炮弹命中率低。
15
究其原因有三:
(1)武器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生理特性,仪表的 位置安排不当造成误读,一些结构不适应人操纵引起失 控,导致事故或降低命中率。
(2)操作者缺乏足够的训练、动作不熟练。在紧急 和复杂情况下,容易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从而导致事 故。
西欧:人类工效学(Ergonnmics) 原因:侧重于研究人类劳动规律——提高工作效率 ——反映学科本质&中立&希腊文 ——前苏联、日本(人间工学)、中国(人机工程学,
Man—Machine Engineering)仿效
3
二、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美国专家伍德:设备需考虑人的各方面因素——操作 上最小的代价求得最高效率
1.什么是人机工程学?叙述它的应用范围,并 举例说明。
2.按照人机工程学的观点,我们身边的机器、 工具、设备、环境以及我们的工作、学习有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试举例说明,并尝试分 析原因。
31
标准工作地 布局怎样
是否可以改进 更换环境改善环境 维护环境
操作者本身能 更换地点或改进布 否改进工作地 局或扩大面积
方法 时间
方法是否 得当
是否有不 合理因素
有效的正确 的方法是什 么
有否浪费现 象有否无效 劳动
怎样改进现行 用其他方法代替原
方法
方法改善
如何改善
节约方案简化操作 缩短流程
30
课内作业(讨论题)
19
1.人的特性研究 人的形体尺寸参数、人的感知特性、人的反应特性以 及人的心理特性等(人的生理&心理特性) 2.人的信息传递装置 显示器的设计&控制器的设计
基于视觉、听觉和触觉特性,以及人的习惯性动 作等
3.作业环境的设计 工作台设计、座椅的设计、作业空间的整体布置等
20
4.环境控制和安全保护设计 环境控制:保证照明、作业空间内的气候、噪声和振 动等 安全保护:安全防范装置等,如安全锤、防范身体卷 入等 5.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
23
研究车辆碰撞的人机系统的模拟与模型
24
• 计算机数值仿真法:一种现代研究方法。数值仿真是 在计算机上利用系统的数字模型进行仿真性实验研究。 研究者可对尚处于设计阶段的未来系统进行仿真,并 就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三要素的功能特点及其相互 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从而预知其设计产品的性能, 并进行改进设计。(MATLAB仿真模拟)
21
二、研究的方法(7种)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 实测法(Measure method) 实验法(Experiment method) 分析法(Analysis) 图示模拟和模型试验法(Model) 计算机仿真法(Simulation) 感觉评价法(Sensory inspection)
7
第二节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经验人机 工程学阶
段
早期历史
科学人机工 程Βιβλιοθήκη 阶段(1945年到1960年)
现代人机工程 学阶段
(1960年至今)
8
一、经验人机工程学阶段(早期历史 )
原始时代的人机关系就是人与石斧、石刀、木棒的组 合,借以狩猎、加工。最初的工效概念只考虑工具的 尺寸、形状、重量、质地等,以使战胜野兽和粗略的 加工。
12
• 砌砖作业试验
1911年美国人吉尔布雷(F.B.Gilbreth)对建筑 工人砌砖动作进行了研究。采用摄像机将砌砖动作 一一拍摄下来,通过分析试验,去掉无效动作,并 将基本作业与辅助作业分开,这项改进使砌砖速度 由每小时120块提高到350块。
13
上述几项对人机工程学的诞生起了前奏作用。人机工 程学有“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之称。
人与组织、设备、 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信息
信息、技术、职能、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企业网
模式等
络、模拟企业、程序与标准、人事制
度、激励制度、人员选拔与培训、技
术创新等
28
三、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步骤
1.根据生产需要,提出人机工程学的主攻目标(生产效率低) 2.收集信息和数据 3.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并设计可行方案(表1-2) 4.进行试验,验证,对比,评价 5.实施新方案 6.检查、总结、再评价
29
表1-2 考察表
着眼 点 人
机
考察1
能否适应 此环境
存在什么 问题
考察2
须具备什么 条件什么素 质 有否改进的 可能
考察3
考察4
该操作者条件 更换合适人员或培 和素质如何 训弥补改善心理生
理状况
如何改善其结 用它机代替或优化
构
该机
环境
工作 地
存在何种 有害因素
存在什么 问题
标准环境条 件是什么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第二节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人机工程学体系及应用
1
第一节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 相互作用的学科。
多学科交叉 学科边界模糊 综合性强
2
一、 人机工程学科的命名
美国: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 原因:侧重于工程和人机关系
青铜器时代以后,由石器发展到铜器、铁器。工具类 型增加,由简单到复杂,由笨拙到灵巧,经历了漫长 的过程,处于经验人机工程学阶段,它属于人机工程 学的第一阶段。(低级阶段)
9
19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人机工程学的研究, 比较著名的项目有: • 肌肉疲劳试验(1884年,德国人) • 铁锹铲矿石试验(1898年,美国人) • 砌砖作业试验(1911年,美国人) • 外科手术过程研究(美国人)
作业姿势、作业方 法、作业量及工具 选用和配置等
工厂生产作业、监视作业、车辆驾驶 作业、物品搬运作业、办公室作业等
环境的设 计与改进
声、光、热、色彩、工厂、车间、控制中心、计算机房、 振动、尘埃、气味 办公室、驾驶室、生活用房 等
经营流程再造、生产与服务过程优化、
管理运作模式、决策行为模式、参与
管理的设 计与改进
10
• 肌肉疲劳试验
1884年德国人莫索(A.Mosso)对人体德疲劳 现象进行了研究。
当操作者开始作业时,就在身体上通以微电流, 随着人的疲劳程度的增加,电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人产生疲劳的时候,使得皮肤电阻降低, 电位下降。
11
• 铁锹铲矿石试验
1898年美国人泰勒(F.W.Taylor)对铁锹的重量 进行了研究。当时泰勒在伯利恒钢铁厂,他专制了四 种尺寸不同的铁锹进行试验,每次铲重分别为:5kg、 10kg、17kg、30kg。结论是10kg的铁锹效率最高, 因此他设计了两种规格的铁锹,装重物用小锹,装卸 轻物时用大锹。这项改进使原本需要400人完成的工 作改为140人即可完成。(泰勒在机械方面也有很多 贡献) (每次装载最合适的量)
经验人机工程学阶段的特点: (1)基于经验和心理学知识; (2)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 人适应机器。
14
二、科学人机工程学阶段(1945年到196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7——1945年),武器的性 能不断提高,威力不断增大,但操作武器的人对武器不 能适应,失败的教训是屡见不鲜的。例如:
美国专家伍德森:人机工学研究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 合理方案,(即显示,操纵,系统的设计和布置等)— —获得最高效率&安全&舒适
片面&争议——国际权威定义
4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的定义为: (1)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 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人的特性) (2)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系统) (3)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 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目的)
(3)环境因素未受到足够重视 (如气温)
16
科学人机工程学阶段的特点: (1)本学科的研究又超出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许 多生理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涉身到该学科中来共同研 究。 (2)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 适合人。
17
三、现代人机工程学阶段(1960年至今)
它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从事本学科研究的专 家所涉及的专业和学科越来越多;
22
• 观察法:研究系统中人、机的工作状态,例如工人操 作动作的分析,功能分析和工艺流程分析,大都采用 观察法(如砌砖作业研究)
• 实测法:借助于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例如 人体静态动态参数的测量
• 实验法:一般在实验室进行。(当实测法受到限制时 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如认知实验)
• 模拟和模型试验法:同于比较复杂的机器系统。模拟 方法包括各种技术和装置的模拟,如操作训练模拟器, 机械的模型以及各种人体模型等。由于模拟器和模型 价格较便宜,最初的飞行训练,不可以进行符合实际 的研究,故应用较多。(飞行训练模拟器,汽车碰撞 实验等)
5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里定义为: (中国版本) 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 器和环境适合人的心理、生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 高效率、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目的的学科。
课堂讨论总结各版本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