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综合管廊运维数据规程》
编制说明
编写组
2020年6月
一、编制概况
1、编制《规程》的背景和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城市绿色发展,地下管线高质量发展,先后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等文件,积极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自2016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四年提出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其中2016年和2017年明确全国每年新建综合管廊2000公里。
2015年、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先后批复2批共25个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探索管廊建设经验。
安徽省XX市获批第二批试点城市资格。
安徽省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文件精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皖政办秘〔2015〕194号),研究制定我省地下综合管廊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行为。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计划建设450公里综合管廊。
随着管廊逐步建成,运维管理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标准》(GB51354-2019)等技术标准先后颁布,为全国管廊的运维管理提供了依据。
科技不断进步,信息化管理手段已成为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核心是数据,如何构建管廊运行维护大数据,规范数据格式,共享数据应用,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任务来源及编制单位
根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申报2019年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建标函〔2019〕555号)文件要求,XX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办公室联合相关单位申报了安徽省《综合管廊运维数据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公示,下发了《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2019〕510号),本《规程》被列入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XX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办公室、XX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XX市综合管廊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
为加强规程编写力量,邀请合肥泽众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X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XX大学、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安思腾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参编单位并组成规程编制组,负责规程文本起草、征求意见、专家审查和报批等具体工作。
二、主要编写过程
2019年11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2019〕510号),本《规程》被列入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
规程编制大事记如下:
2019年9月9日,主编单位开展调研,邀请相关单位成立编制组;
2019年10月10日,召开编制大纲研讨内部评审会,初步拟定大纲,会上审议了编制工作计划,讨论确定了《规程》各章节结构,明确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确定了编写组成员名单,确定了各成员的编写分工和初稿的提交期限,建立日常联系机制;
2019年12月8日,在北京召开编制大纲研讨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以及行业内知名专家等参与研讨;
2019年12月16日,召开规程目录结构讨论及敲定会,确定编制大纲,并对内容进行了的讨论;
2020年1月20日,完成规程草案第一稿统稿,并征求参编单位意见;
2020年3月26日,受疫情影响,在网上征求各家单位意见,并汇总形成规程草案第二稿;
2020年4月20日,召开局部讨论会议,针对规程中的数据项和数据表进行讨论,并整改;
2020年4月26日,召开局部讨论会议,再次修改规程中运维、应急等数据项和数据表,形成规程草案第三稿初版;
2020年5月14日,召开编制组内审会,经讨论、统稿形成规程草案;
2020年6月9日,召开《规程》草案专家论证会,对《规程》草案进行审
查,在专家论证会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组进一步完善了《规程》大纲和内容。
2020年6月17日,召开局部研讨会,研讨并形成征求意见稿第一稿;
2020年6月23日,召开编制组内审会,经讨论、表决形成征求意见稿。
XX市目前已建立综合管廊市级运维平台和区域级运维平台,由不同的开发单位承建,各平台总体架构、技术路线、功能应用等均不相同,目前已按照本规程初稿实现了数据的在线共享并可视化展示。
三、编制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1、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
(3)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任务的通知(建办城函〔2016〕455号)
(4)《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皖政办秘〔2015〕194号);
(5)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合政办〔2017〕77号)
2、国家、行业标准:
(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标准》(GB51354-2019)
(3)《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 51274-2017)(4)《安徽省综合管廊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程》(DB34/T 5074-2017)
(5)《城市地下管线数据技术导则》(DBHJ/T 016-2016)
四、主要条款内容的说明
1、基本思路
本《规程》起草工作,坚持科学制定、格守质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实施。
《规程》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对综合管廊运维管理涉及的各类数据格式做
了具体规定。
在规程编制过程中,召开专家研讨会、深入调研,在综合管廊实际运维管理中应用,确保规定内容完整、详尽,技术规定具体、指标明确、依据充分,与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持一致,格式符合规定的要求,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
2、《规程》章节内容
本规程共分6章,详细内容见下表:
五、《规程》主要特点
本规程结合实际,力求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综合管廊运维应考虑全生命周期
为保证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高效性,本规程始终强调必须对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的有效数据进行采集和应用。
2、实现综合管廊附属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本规程制定了综合管廊附属设施(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安防系统、通信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等)基础数据格式相关规定,确
保附属设施全生命周期内的监测、维护、联动控制等正常实现和高效运行,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3、增加入廊管线数据要求
本规程制定了综合管廊入廊管线(包括供水管线、中水管线、污水管线、燃气管线、热力管线、电力管线和通信电缆等)的数据结构要求,可实现入廊管线与综合管廊本体、综合管廊附属设施、廊内环境“四位一体”的监测。
4、强化综合管廊编码设计
本《规程》对综合管廊内的相关编码做了规定,包括管廊段编码、所在区域编码、舱室编码、附属设施编码、设备编码、管线点编码等,其中部分编码规则是首次提出,对综合管廊编码设计具有较高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六、专家论证意见处理情况
编写组按照《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管理规定》要求,召开编制大纲研讨会以及专家论证会,充分征求行业内专家意见,共收集专家意见75条,大部分意见均采纳(约90%)。
⑴对有关单位(专家)提出的合理修改意见已采纳并修改相应的条款内容;
⑵对有关单位提出的不属于本规程范围的问题或意见,未予采纳或部分采纳。
七、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
本《规程》规范了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数据标准要求,将为我省综合管廊运维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提高综合管廊运维管理效率、降低运维管理成本。
本标准符合当前技术发展,为实际工作所急需,将会对我省综合管廊运维管理起到积极的推进和保障作用。
因此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具体培训宣贯工作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参编单位和编写组将积极配合。
八、其它应说明的事项
在《规程》编写过程中,编写组严格遵守《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管理规定》的要求,邀请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综合管廊建设和运维管理单位、省内外相关生产单位等方面的专家参与研究和制定工作。
特别是在《规程》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地征求有关专家和单位的意见,并
将《规程》在实际工作中试用,确保标准内容完整、详尽,技术规定具体、指标明确、依据充分,与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持一致,格式符合规定的要求,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使用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