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内伤病因——七情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内伤病因——七情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内伤病因——七情七情这一概念是指病因而言,规范的表达在病因学里面就叫七情内伤,习称七情。

其他两个含义,那么第一个含义,生理学的意义,七情和五志的关系;最后药物学七情仅作一个了解就可以了,重点掌握病因学的意义。

我们又讲了七情和脏腑气血的关系,回忆我们在讲脏腑学说、中医神志学说,强调五脏皆藏神,是以心为主导,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把脑为元神之腑的功能隶属于五脏,隶属于心之下。

所以我们在这里讲七情的时候,重在讲七情和五脏的关系,而不讲与脑的关系。

那么如何来理解七情和脏腑气血的关系呢?我们前面讲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人体结构说的理论核心,中医理论的核心,尤其脏象学说是中医结构学的理论。

那么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脏腑整体调节的结果。

神也是如此,七情也是如此,是从整体来说的。

那么就将神一分为五,将七情一分为五。

就这个意义讲,喜、怒、忧、思、悲、恐、惊与某一个脏腑系统相对应。

从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就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言的。

这里面的气血应该理解为是生命物质系统的所有物质的代称,不能仅仅理解为气血精津液物质系统中的气和血。

这是从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言的。

前者从哪些脏腑参与这个调节?从生命的活动的表现,从执行神的功能的五脏,而它们必须(有)物质基础,把这两个联系起来理解七情就是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我们讲七情和心神的关系。

上一节我们提到中医的神志学说,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主导,又强调五脏皆藏神。

这里已表述了心神和七情的关系。

用神生于五脏,舍于五脏。

七情属于神志活动的一种表现,它们分别生于五脏,五脏皆藏神,靠五脏的功能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物质基础维持神的正常生理活动。

按照五行分类,这个神产生以后又分别舍于五脏,五脏藏神。

那么心的神和五脏神是什么关系呢?换言之心和七情什么关系呢?是神主导于心,是心神统帅七情。

所以我们得出一结论,情志是心神对体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

心神统帅七情,这就是七情和心神的关系。

它也体现了中医神志学说,如我们前面讲的,既有整体观念,又强调某一个脏腑系统在执行这样一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它的特殊作用。

体现了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

将这一个观点告诉我们七情内伤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疾病,一和五脏系统都有密切关系,其中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二在病理情况下来治疗情志性疾病:从整体角度来调节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重在调节心神。

用这样一个观点来理解七情和心神的关系。

在讲述七情致病的特点之前,我们再简单地说一下,七情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第一、讲七情与健康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七情是神的活动的外在表现。

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根据形神合一的观点。

神,神志活动,其中情志活动必须处于正常状态下,意味着健康。

就七情而言,喜、怒、忧、思、悲、恐、惊处于和合状态,也就是说它的活动处于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

在这样的条件下,神反馈于形,有利于形体的功能的协调,有利于五脏系统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表现为机体内外的阴阳匀平。

就这个意义讲,在这样条件下的七情,在生理条件下的七情是人们健康的一种标志。

我们前面讲体质的时候,健康标志中就有一个神,讲神应该处于什么状态。

我们这里,强调七情和健康的关系,就是神志活动处于正常的活动状态,是健康的标志。

正常的情志活动有益于健康。

用中医的术语表达,就是情志和合,离开这个条件就不利于健康。

它告诉我们要想保持健康,必须不断地来调节自己的情志,使自己处于一个正常的活动状态。

在现实当中,刚才我们讲情志是机体心神对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自身的修养,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七情。

所以要想保持七情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有利于健康,就要正确处理上述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中医强调通过自身调节来使喜、怒、忧、思、悲、恐、惊处于和合状态。

第二点,讲七情与疾病的关系。

关于七情与疾病的关系,我们在讲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的时候,曾经讲过一句话,叫因郁致病。

因郁致病,就是说一个人通过自身的调节不能使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处于和合的状态,而表现为七情太过和不及。

就(是)七情的活动超过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或者是太过或者是不及,中医称之为郁。

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会导致疾病。

由七情所导致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情志疾病。

现代医学把它称之为心神疾病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我们国家的出版社已经引进了几本经典的心神疾病的专著,介绍了现代医学关于心神疾病的理论和对心神疾病的干预办法。

中医学七情学说在《黄帝内经》便形成了,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就病因学而言,已经明确的指出:七情失和是致病的特别是内伤疾病的重要因素。

就这个意义理解,内伤疾病任何一个疾病都与七情失和有关。

因此中医学在内伤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在望、闻、问、切过程中,在辨证论治过程中,有一个和西医不同的特点,即要不断的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感情,工作、家庭环境,其中就有用医生的知识来调节患者已经失和的七情这样的作用。

把这个过程,中医学文献里面称之为人事疗法,就是人事部那个人事。

又叫做活套疗法,死活的活,套子的套,叫活套疗法。

它是作(为)一个具体的情志治疗方法出现的。

作为一个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必须掌握这一点。

从理论上掌握清楚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始终要贯彻这一点。

那就是说,通过临床实践体现了中医学认识这个人是有病的人。

而西医学生物医学模式认识这个治疗对象是人的病,认识病。

中医重在认识人,人是有感情的。

现在西医学也已经明确指出,所有的疾病,不仅仅是精神疾病,现代所谓的,还有的说是心理疾病,不仅仅如此,无论是功能的、器质性的疾病统统纳入到心神的疾病里面去。

比如现在的冠心病,心绞痛,严重的可以致死。

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冠心病和情绪的改变,和它密切相关。

以肿瘤为例,中医已经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和情志失调有关,是个重要因素。

那么现代医学的肿瘤学,现在的研究结果已经得出结论,同样患肿瘤,治疗条件各方面完全齐同的情况下,就是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一个患者情绪良好,对药物的反应效果就好,患者的生命质量就他的生活状况良好。

而反之,另外一个人用中医话叫七情不和,用西医的话说他的心态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加快肿瘤的播散和转移,病情逐渐加重,对药物的反应效果不好。

举这个例子旨在说明,中医早已认识到七情失和、七情内伤是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贯穿到各个疾病内伤疾病当中。

而现代的心神疾病也已经认识到情志因素对人的影响,对疾病的影响。

从中医而言,生理情况下的七情有利于健康。

病理情况下的七情——七情失和不利于健康,可以使人由健康发生疾病,形成七情疾病。

原有的疾病由于情志失和,可以加重疾病。

患了病以后能够始终保持自身调节,使自己的七情和合,可以使疾病,原有的疾病向缓解、向愈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七情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讲这个思想,旨在说明中医学对七情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认识的?这样不仅从理论上能解释它的理论意义,而更重要的,作为一个中医的医生如何认识有病(的)这个人七情和疾病的关系,如何在自己的医疗行为当中始终贯彻中医这个思想。

下面讲第四个问题七情致病的特点。

(一)与精神刺激有关。

七情内伤属于精神性因素,从现代理解属于精神性因素,它和精神刺激有关。

它表现出什么规律呢?疾病的病理变化的趋势、病理变化的轻与重和情志有关,和这个精神刺激有关,和情绪有关。

前面我们讲七情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讲七情与疾病的关系强调:不良的刺激,情志是心神对体内外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

机体内部或者是机体外部的刺激,我们作为一个正常活动的人,每时每刻都接受这种刺激,这种刺激作用到人体以后,在心神的调节下,这种反应(能够)处于正常状态。

它要求这种刺激和机体之间的关系处于一个协调平衡状态。

当这种刺激这个因素,把这种刺激作为致病的一个因素,刺激到机体以后,心神的反应不能够和这种刺激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喜、怒、忧、思、悲、恐、惊发生异常的反应。

那么这个异常的反应就是从生理状态下的七情转化为七情内伤,最终导致各种各样的情志疾病。

它这个致病特点告诉我们,人生活在世界当中,生活在人群之中,机体内部的环境、外部的环境作为一种刺激因素时时刻刻对我们的机体有着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保持和这些刺激取得平衡,来协调平衡,保证使自己处于健康状态?通过自身的调节在心神的作用下,通过五脏的调节,不能和这些刺激取得平衡的时候,就会使这些刺激转化为致病因素,而形成情志疾病。

所以中医认识人的、考察人的疾病的时候,一定要考察这个有疾病的人,他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人际关系乃至婚姻关系。

我们前面讲过问诊求因。

就是详细了解这个人的生活史、家属史、疾病史、治疗过程,以及他的工作环境。

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呢?就是了解给予他的刺激。

用我们现代语言讲叫良性刺激呢还是恶性刺激呢?所谓良性刺激,是指这种刺激因素,通过他自身的作用能取得平衡,有益健康,叫良性刺激;所谓不良刺激呢?是指这种刺激能够使这个人发生情志失和,情志内伤,那么发生了情志内伤就一定会导致情志疾病。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物质文明不断地发达,生存水平的发达、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那么工作节奏加快、风险意识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外界这些刺激刺激到机体,能不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使这些刺激变成什么呢?良性刺激,不至于使情志七情变为情志内伤,这是第一。

(二)直接伤及内脏。

为什么说七情的致病是直接伤及内脏呢?(1)七情属于神的范畴,神是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系统功能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神的活动、七情的活动,是五脏系统正常生理活动所产生的。

一旦这个七情失和、七情内伤,那么七情内伤的产生,是由脏腑系统功能活动不正常而产生。

神生于五脏,舍于五脏。

脏腑气血是产生神志活动,是产生七情的基础。

脏腑发生了功能异常,一定会导致七情的异常。

就这个意义讲,七情发于心而因于五脏,叫七情从内而发,是指七情是由于脏腑功能活动异常的结果。

这个情,七情内伤的刺激,刺激到了某一脏,使脏腑发生了功能异常。

是由于脏腑某一脏产生的功能异常的反应,表现为七情内伤。

表现它的因果关系,它既生于五脏,在正常情况下。

反之,在异常情况下,它又直接对应于某一脏。

最终损伤了脏腑的功能活动。

就这个意义讲,它直接伤及内脏。

那么怎样伤及呢?有什么规律呢?五脏与五神相对应,和七情相对应。

那就是五志和五脏相对应。

那就是怒伤肝,注意这里的怒是指七情内伤的怒。

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这里面的怒、喜、思、悲、忧、惊、恐,是指七情内伤而言。

这就叫做直接伤及内脏。

这个规律有什么实践意义呢?它不仅有上面讲的理论意义,它还有重要的指导实践的意义。

例如中医叫做暴怒伤肝,这个结论是说这个人的怒这个情志失和。

怒太过,中医称为大怒,或者称为暴怒,马上想到这个七情内伤它首先侵及哪个内脏呢?首先侵及到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