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部分习题简答题1.述减数分裂与遗传三大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直接体现了遗传学的三大规律的本质。
间期时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及相关蛋白的合成,结果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前期Ⅰ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出现交换(基因交换),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边,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一条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连锁在一起(基因连锁);减数第二次分裂重复一次有丝分裂。
这样形成的配子中各自含有双亲的一套遗传信息,又有交换的遗传信息,配子结合成合子后发育成的个体既有双亲的遗传信息,又有变异的遗传物质。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答: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2.5分)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2.5分)3,大豆的紫花基因H对白花基因h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答:∵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紫花为显性。
(1分)可以设亲本中紫花基因型为HH,白花为hh,则 F1为Hh,即全为紫花(1分)∴ F2的基因型比例为:HH:Hh:hh=1:2:1 (1分)又∵紫花为显性。
∴ F2的表现型比例为:紫花:白花=3:1 (1分)∴本实验的F2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约为3:1,是符合分离规律的。
(1分)4.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1分)交换值在0%~50%之间变动,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基因之间距离越小;(2分)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基因之间距离越大。
(2分)5.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如何育成的?答:小麦AABBDD×黑麦RR (2分)ABDR (2分)小黑麦AABBDDRR (1分)用图解说明无子西瓜制种原理。
答:普通西瓜为二倍体设为AA。
AA 加倍 AAAA × AAAAA(无籽西瓜) (4分)但是,AAA三倍体无法留种,需年年制种。
(1分)6. 一遗传学家试图用两个二倍体物种AA和BB人工合成一个异源四倍体(AABB)。
试设计两种可能的方法。
答:第1种:(3分)第2种:(2分)AA × BB AA × BB减数配子结合未减数配子结合AB AABB染色体加倍AABB7.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答:基因突变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2分)2、突变的多方向性;(1分)3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1分)4、突变的平行性。
(1分)8.为什么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答:大多数基因的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
因为现存的生物都是经历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它们的遗传物质及其控制下的代谢过程,都已经达到相对平衡和协调状态(2分)。
如果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原有的协调关系不可避免地要遭到破坏或削弱,生物赖于正常生活的代谢关系就会被打乱,从而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2分)。
一般表现为生育反常,极端的会导致死亡(1分)。
9.回交和自交在基因型纯合的内容和进度上有何差异?答:虽然和自交纯合率的公式相同,但在基因纯合的内容和进度上则有重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自交情况下纯合不定向,事先不能控制;回交情况下纯合定向,事先可控制(纯合为轮回亲本)。
(2分)(2)自交后代的纯合率是各种纯合基因型的累加值(如),所以自交后代某一种基因型的纯合率为:x%=(r r 212-)n (21)n 而回交后代的纯合率是轮回亲本一种基因型的数值,其纯合率为:x%=(rr 212-)n 。
(2分)可见在基因纯合的进度上,回交大大高于自交。
(1分)10.什么叫细胞质遗传?它有哪些特点?答: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规律,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⑴.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交后一般不表现一定比例的分离。
⑵.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F 1通常只表现母体的性状,故又称母性遗传。
⑶. 通过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核基因几乎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⑷. 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
11.杂合体通过连续自交,其后代群体将表现出有哪些遗传效应?答:杂合体通过连续自交,其后代群体将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遗传效应。
1)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
(2分)2)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纯合。
(2分)3)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遗传性状的稳定。
(1分)12. 植物的雄性不育的类别及遗传特点是什么?答:植物的雄性不育可分为核不育型、质不育型及质核不育型。
(1分)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用普通遗传学的方法不能使整个群体均保持这种不育性。
(1分)质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外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用普通遗传学的方法不能使整个群体恢复可育性。
(1分)质核不育型是有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不育类型。
分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两种;胞质不育基因的多样性与核育性基因具有对应性;既有单基因控制的,也有多基因控制的。
(2分)计算题1、如果两对基因A 和a ,B 和b ,是独立分配的,而且A 对a 是显性,B 对b 是显性。
(1)从AaBb 个体中得到AB 配子的概率是多少?(2)AaBb 与AaBb 杂交,得到AABB 合子的概率是多少?(3)AaBb 与AaBb 杂交,得到AB 表型的概率是多少?解:(1)A对a是显性,A或a配子出现的概率均为1/2;B对b是显性,B或b配子出现的概率均为1/2,所以,AaBb个体中,AB配子出现的概率为1/2×1/2=1/4。
(3分)(2)∵AaBb个体中,AB配子出现的概率为1/4∴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AABB合子的概率是1/4×1/4=1/16。
(3分)(3)∵Aa与Aa杂交后代中,A表现型的概率是3/4;Bb与Bb杂交后代中,B表现型的概率是3/4。
∴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AB表型的概率是3/4×3/4=9/16。
(4分)2、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小麦(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R-A-)的小麦多少株?解:光颖、抗锈、无芒(ppRRAA)×毛颖、感锈、有芒小麦(PPrraa)毛颖、抗锈、无芒(PpRrAa)×毛颖、抗锈、无芒(其中P-R-A-/PPRRAA=27/1)所以,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则需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R-A-)的小麦27×810=270株。
3、玉米中,有两对独立遗传基因,一对基因R和r决定叶子的形状为缺刻叶和光滑叶,另一对基因P和p决定圆形花粉和有角花粉。
当缺刻叶、圆形花粉植株与缺刻叶、有角花粉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有四种类型:缺刻叶、圆形花粉186 缺刻叶、有角花粉174光滑叶、圆形花粉57 光滑叶、有角花粉63(1)写出两个亲本的基因型;(2)根据你的假设,写出子代四种类型的理论预期数。
解:缺刻叶、圆形花粉R_P_×缺刻叶、有角花粉R_pp↓缺刻叶、圆形花粉R_Pp186 缺刻叶、有角花粉R_pp174光滑叶、圆形花粉rrPp57 光滑叶、有角花粉rrpp63其中:圆形花粉:有角花粉=(186+57):(174+63)=243:237≈1:1缺刻叶:光滑叶=(186+174):(57+63)=360:120=3:1说明:亲本中缺刻叶是杂合体交配,圆形花粉也是杂合体。
即:两亲本是缺刻叶、圆形花粉RrPp和缺刻叶、有角花粉Rrpp4、玉米有色糊粉(R)对无色糊粉(r)显性,而黄色(y)植株对绿色(Y)是隐性。
下列两个杂合体植株与纯质隐性植株侧交产生的子代表型和频率:表型植株1的子代植株2的子代有色、绿植株 88 23有色、黄植株 12 170无色、绿植株 8 190无色、黄植株 92 17总数 200 400(1)杂合体植株1和2的基因型是什么?(2)观察到的重组百分比是多少?如果这两个杂合体植株杂交,你预期子代中无色糊粉黄色植株的频率是多少?解:(1)植株1的测交后代中,有色:无色=(88+12):(92+8)=100:100=1:1绿色:黄色=(88+8):(12+92)=96:104≈1:1 说明:植株1为有色绿色RrYy。
植株2的测交后代中,有色:无色=(23+170):(190+17)=193:207≈1:1绿色:黄色=(23+190):(170+17)=213:187≈1:1 说明:植株2为有色绿色RrYy。
(2)重组值=重组型配子/亲本型=(12+8)/(88+92)=20/180=11.1%(3)RrYy后代中:配子ry的概率=0.889/2=0.444所以,预期rryy的概率=0.444×0.444=0.197。
5、在玉米中,高茎(DD)对矮茎(dd)为显性,常态叶(CC)对皱叶(cc)为显性,纯合高茎常态叶与矮茎皱叶杂交,让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其后代表现为:高茎常态叶83株, 矮茎皱叶80株, 高茎皱叶9株, 矮茎常态叶7株,试问,1) F1表现如何?2) 这两对基因有无连锁?有无交换?为什么?如有交换,交换值为多少?3) 要使F2出现纯合的矮茎常态叶(ddCC)玉米10株,至少应种植多少株?解:(1)F1表现为高茎常态叶。
(2分)(2)这两对基因有连锁,有交换。
(2分)因为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其后代4种表现型比例不等于1:1:1:1,所以有连锁,(2分)有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类型,说明有交换。
(2分)后代总数=83+80+9+7=179交换值=重组型/总数=(9+7)/179=8.9% (2分)(3) ∵ 10/n=0.089/2=0.0445∴n=10/0.0445=224.7≈225株。
(2分)6、有一色觉正常的女子,她的父亲是色盲。
这个女子与一色盲男子结婚,试问:(1)这个色盲女子的母亲是什么基因型?(2)他们婚后所生的第一个男孩患色盲的概率是多少?(3)他们婚后所生女孩换色盲的概率是多少?解:(1)由于这个女子色觉正常,而她的父亲是色盲,所以她一定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即X B X b ,其中的X b是来自父亲,X B来自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