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张玉指导老师:倪琳(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安徽安庆 246011)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它投入少、效益高、创汇多、可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
安庆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安庆旅游业的发展中,因大量的特色旅游资源无人挖掘,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等,使安庆旅游业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
因此积极发展安庆特色旅游资源,加大宣传等不仅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可以激发安庆旅游业的活力。
本文以安庆旅游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的背景、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旅游业的策略。
关键词:安庆;旅游开发;现状;主要问题;对策1 引言特色旅游是依托一定的地域条件或民族特色面向特定的客源市场发展起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参与性较强的旅游形式[1]。
它是有别于大众旅游且文化含量高、主题鲜明的特殊旅游。
特色旅游重在文化内涵的挖掘,鼓励个性化发展,与当今人们生活主题相吻合,因此它具有传统的大众旅游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2]。
安庆虽然是旅游资源大市,但仍然属于旅游弱市,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都不太高。
为什么旅游资源大市不是旅游强市?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塑造安庆鲜明旅游特色,主体不明显、品牌不突出,使安庆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因此,挖掘安庆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安庆特色旅游产品,培植安庆特色旅游市场,深层次开发安庆特色旅游,应该是安庆旅游强市的明智选择。
2 安庆市和安庆旅游资源概况2.1 安庆概况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毗邻鄂、赣,是长江北岸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盛唐”因汉武帝南巡至此“作盛唐枞阳之歌”而得名。
又东晋诗人郭璞说“此地宜城”,故别称“宜城”。
南宋绍兴年间置安庆军,始得名“安庆”,嘉定十年(公元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为安徽省会所在地和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现在辖1市7县3区,人口600万,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66平方公理,境内山地、丘陵和洲圩湖泊各占三分之一。
全境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分别为山地、丘陵和沿江平原;最高点为大别腹地的岳西陀尖,海拨1751米;西北山丘高20-700米,东南沿江塘区高11-15米。
安庆属亚热带沿江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C-16.6°C,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MM,无霜期刊48天。
农业和渔业占较大比重,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安庆市旅游资源概况2.2.1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安庆是众多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他们在文学、科学、艺术与政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为中国思想文化宝库做出十分重要的贡献。
同时为安庆的旅游奠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文化方面,安庆不仅是《孔雀东南飞》的源地,而且是“桐城文派”的土壤,更是新文化运动的先声。
在艺术方面,出现过宋画第一的李公麟,它既是中国碑派书法的源地,也是中国戏剧界的圣地。
在政治方面,出现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陈独秀,还有佛教领袖赵朴初等一大批著名人物。
在科学方面,有中国最早的百科专著《物理小识》。
它是接受中国现代化最早的城市之一,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船以及安徽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家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
近代更是有“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科学之光。
这一大批的历史文化资源,成就了安庆富有特色的文化景观,形成了安庆旅游业的潜在优势。
2.2.2 三张国家级名片其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安庆历史悠久,人才荟萃,是国际历史文化名城。
安庆是古皖国的所在地,安徽省简称即源于此,因此又被称为安庆之源。
自宋建城以来,自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自清乾隆带抗战前夕,一直都为安徽省会,是皖城首府。
其二,国家园林城市。
安庆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国家园林城市。
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北依皖河,东接石塘,环境优美。
城区山景、水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别具特色。
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新建的莲湖公园、市民公园、大湖风景区连成一片,令人叹为观止,堪与杭州西湖媲美。
县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8.26%,绿地达35.66%。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03平方米,绿化水平雄踞前列。
其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安庆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市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以及省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
满目苍翠,碧波万顷的山水,构成了一幅多彩多姿,美丽如画的长卷。
这三张国家级名片,不仅为安庆的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更彰显安庆鲜明的城市特色。
对促进安庆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效益。
3 安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3.1 经济效益总体情况改革开放以后,安庆走特色开发之路,全区接待量、外汇收入量、旅游总收入都大幅提高。
综合各项指标,在全省属于上游水平。
改革开放三十以来,安庆市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多亿元。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192.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8.4亿元年均增长21.67%。
截止到2009年底,安庆市共接待过内外游客1495.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8.1亿元,同比增长24.4%、25.9%。
旅游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三,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安庆景区的接待能力增强。
请看表1表1 2008年9月份安徽省重点监测景区旅游接待情况排名表资料来源:安徽旅游资讯表1显示,安庆天柱山风景区接待人数为15.39万,全省排名前五。
花亭湖接待人数8.8万,排名前八。
这说明安庆2008年无论在景区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其接待情况都全省前列。
可见发展特色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在安庆已初见端倪。
尤其近五年来,安庆市旅游产业基础不断务实、旅游经济更加活跃,完成了从接待事业到经济产业的转型,实现从弱小行业到支柱产业跃进。
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全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3.2 市场发展呈多元化的格局从改革开放以来,安庆市旅游市场已呈现多元化格局,已经突破单一的国内旅游,请看图1。
图1 2009年度1—8月份安徽省各市入境人次统计图1显示,在安徽省1—8月份各市区的入境人数中,安庆有一万之多,占全省第七位。
实际上,安庆这些年,入境人次不断增多,在2009年,安庆国外游客已达到1.9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5%,创造经济价值900.95万美元,说明安庆已突破单一的国内旅游,正走入国际化市场。
4 安庆旅游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4.1 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十五”以来,安庆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市大部分县区均以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这种遍地开发式的发展,阻碍了安庆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也不利于安庆旅游精品名牌的打造。
当前国内国际的旅游竞争,不仅是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竞争,更是旅游服务、旅游促销的竞争,安庆必须适度集中力量,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旅游促销组织,加大宣传。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市已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文化遗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
另有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省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名声在外的主要还是天柱山、六尺巷。
这是天柱山的骄傲,也是安庆旅游业的悲哀所在。
安庆要发展大旅游产业,兴建旅游大市,仅靠天柱山显然难以支撑局面。
安庆特色旅游业的发展较之其他省区速度慢,收效低,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本地赖以发展特色旅游的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缺乏宣传力度,虽然它们有特色,但由于宣传不够而知名度不高,陷于“待在闺中人未知”的尴尬状态,结果严重地影响了安庆旅游业发展的速度。
以自然保护区为例,其他地区许多新开发的这类旅游区早已上了规模,而安庆同为自然保护区的鹞落坪景区至今还鲜为人知。
因此,对安庆特色旅游项目加快开发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已迫在眉睫。
4.2 旅游规划滞后,开发建设无序安庆特色旅游正处于发展阶段,除天柱山景区外,其余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其对外宣传和促销的力度不足,特别是在国内上没有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市场,各景区缺乏整体筹划和有机组合,从而降低安庆特色旅游总体对游客的吸引。
安庆虽然是旅游资源大市,但旅游规划管理跟不上。
近年来我市旅游规划工作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各县(区)及旅游区(点)对旅游规划的认识大大提高,科学指导旅游区(点)有序开发建设的手段不断加强,但是还缺乏各项专业规划和没有建设性详规。
各地旅游开发缺乏科学统筹,乱上项目,乱开发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不少旅游项目重复建设、布局失衡、功能重叠、档次低劣、建设规模小。
4.3 特色不强,市场定位不清消费者最初的旅游活动多为大众性的观光活动,客源市场比较单一,而如今已经被各个细分市场所代替,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一定的特点和与众不同的需求,这样就要要求旅游业根据每一个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开发,设计出内涵丰富,外观新颖,反映时代潮流和本地区特色的旅游项目与产品[3]。
但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建设资金的不足,加之又盲目追求多样性,使得旅游项目建设重复雷同现象严重。
一方面,全省竞争力强的核心旅游项目较少;另一方面,低俗的风情村和粗糙的“农家乐”到处泛滥。
当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需要研究所拥有的特色旅游资源在全国的垄断地位,更要研究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个性需求对这种特色旅游资源的偏好程度,其目的是在寻求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向市场经营转化的最佳切入点。
对旅游资源特点认识正确,对旅游市场趋向分析准确,资源优势就能很快地转为经济优势,否则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就会导致失败。
5.4 受人才因素的制约安庆市旅游人才流失严重,毕业生选择在安庆饭店等行业的比例较低,并且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安庆这些年,每年在100各旅游人才中,大约有15个跳槽,这些直接导致了安庆旅游人才严重缺乏。
而安庆旅游以及旅游服务人才的现状如何呢?请看图2。
图2 安庆旅游人才学历结构表资料来源:安徽旅游资讯从图中可以发现,安庆旅游人才大部分是大专以下学历,由于缺乏高端的旅游管理人才,致使了安庆的特色旅游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当前安庆旅游人才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旅游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从业人员语言能力有限,对游客的服务标准不高。
二是缺乏熟知国际市场的管理、监督和经营人才,缺乏高水平的旅游市场营销专家。
三是缺乏有行业经营的合格的培训者来培育旅游从业人员。
上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5.5 管理体制仍有待理顺旅游市场监管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管理中许多部位出现“真空”,旅游相关部门的法律与责任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管理上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