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编码:
2.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
3.学时:36学时
4.教学目的、意义、任务: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学习本课程,对教育的本真意义与终极目标,也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总体上的认识理解。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师生互动法、及影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的做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6.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实例予以证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多涉猎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和知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与时俱进。
7.考核方式:考查
8.考核标准与比例:
课程考核采用考核方式,撰写作业与课堂活动占90%,平时成绩占10%。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后续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二、课程学时分配
1.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世界文化遗产导论》陈文海主编,长春出版社,2013年1月。
教学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文物学会,文物出版社,2013年12月
《淄博历史文化遗产博览》岳长志著,中国古籍文物出版社,2011年年3月《陕西文化遗产系列丛书淳化历史文化遗产》淳化县文物旅游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同,2014年
《青田文物青田历史文化遗产产品读》,浙江省青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6年
《历史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文化遗产》,霍建瀛著,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年4月
《文化遗产》,文学遗产编辑部,中华书局
《河南文化遗产》,河南省文物局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11月
《文化遗产研究》,徐新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2.制定人:
3.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