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性质:它是一种私人教育——相对于公共教育它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相对于正规教育它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它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相对于阶段教育2.学习型家庭的特征:热爱学习——自主学习、有效沟通——乐于分享、关系和谐——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充满自信3.终身教育的特征: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终身性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a.时代性和社会性b.亲情性和感染性c.针对性和随机性d.连续性和习惯性e.权威性和专制性2.小题详见8页和16页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目的是使孩子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健全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成长,将来能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合格人才。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1)健康教育主要任务: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要求:应关注孩子饮食的安全,关注孩子游玩的安全,关注孩子脑部的安全,关注孩子看电视的安全。

(2)认知教育主要任务: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要求:应发展孩子倾听语言的能力,发展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发展孩子运用语言得能力,发展孩子的识字能力。

(3)品行教育主要任务: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感,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要求:应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4)审美教育主要任务: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发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要求:应加大孩子的艺术投资,应尊重孩子的艺术爱好,应鼓励孩子的艺术创造。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家长要注意:更新价值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构建学习环境。

(2)理智性原则家长要注意:调节情绪,规定限度,全面整合,杜绝溺爱。

(3)指导性原则家长要注意: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给予价恰如其分的帮助,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

(4)渐进性原则家长要注意:具体明确,适当合理,螺旋上升。

(5)适度性原则家长要注意:称赞孩子的努力,惩罚孩子的过失,奖与惩相结合。

(6)一致性原则家长要注意: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共同教育。

6.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1)环境熏陶法家长注意:组织相应的家庭生活,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

(2)兴趣诱导法家长注意:了解孩子的喜好,提供新异的刺激,激发孩子的欲望,趣味盎然的施教(3)暗示提醒法家长注意:多与孩子沟通,多种方式暗示,巧妙使用反暗示(4)活动探索法家长注意:开展体育活动,组织游戏活动,倡导劳动活动,鼓励探索活动(5)榜样示范法家长注意:父母自身树立榜样,借助文学作品榜样,利用孩子同伴榜样第二章学前儿童家庭的创造教育1.学前儿童创造力的特点:模仿性自发性灵活性发展性差异性无价性2.判断填空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有赖于家长的重视和培养。

家庭的创造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它以日常生活为基本途径,尊重儿童创造性为前提,训练儿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

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应对其进行创造教育,以便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把孩子造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3.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任务(1)激发儿童创造兴趣和好奇心(2)丰富儿童创造的知识和技能(3)鼓励儿童创造性想象与实践(4)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5)塑造儿童创造的个性(6)培养儿童创造的品德(7)鼓励儿童的冒险精神(8)提高儿童的抗挫能力4.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个别性原则(3)活动性原则(4)宽容性原则(5)赞赏性原则(6)示范性原则5.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活动(1)游戏活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2)科技活动(3)绘画活动(4)体育活动(5)劳动活动(6)想象活动(7)制作活动(8)编讲活动{看图说话、创编故事、设想未来、扩展词汇}6.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评价:(1)观察孩子的动作(2)观看孩子的作品(3)倾听孩子的声音(4)洞察孩子的心理(5)透视孩子的个性第三章1 学前儿童情商的基本涵义(详见P60页理解)2 提升学前儿童情商的价值(详见P61理解)3 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任务(1)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感<1> 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讲究礼节、尊敬长辈、关心父母的道德情感<2>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诚实、正直、善良、友爱的道德情感<3>家长要让孩子体验恐惧、担心、失落、羞耻、内疚等负面情感(2)训练儿童的社会技能<1>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放松自己<2>家长要提高孩子交往的能力<3>家长要萌发孩子风趣幽默的意识<4>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乐观的心境(3)提高儿童的情感技能<1>家长要发展孩子的情感共鸣能力<2>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情感倾听能力<3>家长培养孩子的情感抗挫能力(4)培养儿童的自主精神<1>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2>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3>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适应性4 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方法(1)示范法(2)谈话法(3)讨论法(4)体验法(5)想象法(6)风暴法(7)记录法(8)评价法5 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活动(1)交流活动(2)游戏活动(3)说笑话动(4)同伴活动(5)体育活动(6)合作活动(7)扮演活动(8)艺术活动(9)训练活动第四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一、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1、学前儿童家长的身体素质(1)遗传对孩子身体的影响要大于对孩子心理的影响(2)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制约着孩子的健康水平(3)父母的生活习性制约这孩子的健康水平2、学前儿童家长的文化素质(1)家长的文化科学素质养好有利于孩子的发展<1>父母热爱学习,就能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对孩子产生师范作用<2>父母重视学习,就能为孩子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3>父母善于学习,就能为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2)家长的文化科学素质养差有碍于孩子的发展<1>父母缺少生育知识,就可能出现性别歧视的现象,危机孩子的生命<2>父母不崇尚科学,而相信迷信,就可能虐待儿童,摧残孩子,致孩子于死地<3>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可能会使孩子陷入危险境地,前途渺茫3、学前儿童家长的道德素养(1)父母的婚姻道德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健康(2)父母的养儿道德影响着孩子的言谈举止(3)父母的传统美德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4)父母的社会道德影响着孩子的文明意识(5)父母的道德水准影响着孩子的性格特征4、学前儿童家长的心理素养(1)家长的情感特征会影响孩子的发展(2)父母的个性特征会影响孩子的发展(3)父母的心理知识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4)父母的心理知识会影响孩子情商的提升5、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养(1)家长的教育职责对孩子发展的影响(2)家长的教育知识对孩子的影响(3)家长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的影响(4)家长的教育艺术对孩子的影响(5)家长的教育机智对孩子的影响二、家长教养态度的类型及影响1、对孩子性格特征的影响(1)细微干预的母亲(2)垂直亲爱母亲(3)情动的母亲(4)水平亲和的母亲2、对孩子劳动品质的影响(1)完美型家长(2)仆人型家长(3)圣人型家长(4)殉道型家长(5)补偿型家长(6)庇护型家长(7)旺盛型家长(8)退却型家长(9)懒惰型家长(10)特权型家长3、对孩子行为方式的影响(1)指挥型父母(2)交往型父母(3)支持型父母(4)纠错型父母4、对孩子智力的影响(1)过分保护的家长(2)过分干涉的家长(3)严厉惩罚的家长(4)温暖民主的家长三、家长教养态度的调整与矫正(重点掌握)1、研究孩子的行为模式2、重视孩子的个性特点3、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4、形成民主的教养作风5、拥有一致的教养态度四、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1、学前儿童家长了解认识孩子的能力注意:了解孩子年龄特征,了解孩子各种权利,了解孩子活动形式,了解孩子个人特点2、学前儿童家长观察记录孩子的能力注意:观察要经常化,观察要全面化,记录简洁化,记录多样化3、学前儿童家分析评价孩子的能力注意:全面分析孩子,正确判断孩子,科学评价孩子,纵向比较孩子4、学前儿童家长指导发展孩子的能力注意:指导的早期性,指导的针对性,指导的艺术性,发展的全面性,发展的多样性剩余章节6 亲子游戏的种类(1)运动游戏(2)角色游戏(3)规则游戏7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原则(1)平等性原则(2)(3)(4)(5)整体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求实性原则(5)娱乐性原则8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方案及评价(流程过程)(1)活动名称(2)活动主持者(3)活动对象(4)活动时间(5)活动地点(6)活动目标(7)活动准备(8)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过程(9)后续活动(10)活动效果评价9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未来走向(1)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相适应(2)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相适应(3)与家庭教育的一体化相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