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艳芳记叙文阅读导学案

刘艳芳记叙文阅读导学案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一)主备人:审批人:授课人:使用时间:【复习目标】1、复习记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运用方法解析。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感知文章内容;合作探究,梳理情节、把握情感。

【知识链接】下面这些知识点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试试看!1、记叙文六要素:2、记叙的线索3、记叙顺序:4、描写人物的方法:5、景物描写的作用:6常用的表达方式:【复习导航】整体感知;1、分析主要形象的特点。

(人)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事)3、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课堂探究】记叙文阅读例文分析永远的鹤①太阳渐渐地西斜了,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偌大的一片湿地保护区。

水如胭脂,而一小块一小块并不相连的洲土上,萋萋芳草也被染上了一层醉人的嫣红。

那些丹顶鹤,或在水边觅食,或在洲土上尽兴地起舞,或振翅高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长唳。

②年轻的谭立,一个人在瞭望竹楼上,整整守望了一天。

师傅杜三早饭后,驾着船领给养去了。

他要把船划出湿地,三十里水路啊,再泊船上岸,至V镇上把给养和报纸挑回船上,然后又划回到这里。

回来的时候,天就落黑了。

③临走的时候,杜三对谭立说:“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地看住这些鹤,得防着那些盗鹤贼。

”④谭立说:“师傅,我都做了三年护鹤工了,你放心吧,保管一根鹤毛也掉不了。

”⑤谭立就这样守了一天,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天,盗鹤贼连个影子也没有,却让他越看越感到孤单、寂寞。

公鹤、母鹤成双成对,互相嬉戏,互相唱和,情意绵绵。

而他呢,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整个湿地保护区,除了师傅杜三和他,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⑥忽然,谭立听见有凄厉的鹤唳声传来,拖得很长,带着颤音。

谭立大吃一惊,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起来。

他看到在三百米开外的一片浅浅的水面上,一只母鹤的细腿似乎被什么咬住了,正在拼命地抖翅挣扎;旁边的一只公鹤,焦急地胡乱扑打翅膀。

是怎么回事呢?⑦谭立操起一把木桨,顺着竹楼的梯子飞快地奔到地面,再窜到水边,解开船缆,“咚”地跳上船, 然后着力地划起桨来。

小船绕过一块一块的小洲,迂回着朝母鹤的方向划去。

虽是暮春时分,风凉嗖嗖的,不一会儿,谭立的后背就渗出了一层热汗。

⑧小船划到离母鹤大约十米远的地方,水浅得载不动船了。

谭立停下船,把鞋、袜、长裤脱下来,跳到水里,水不深,但很清澄,看得见水底密密匝匝纠结在一起的绒绳般的丝草,像柔软的绿绒毡毯。

他突然明白了,肯定是丝草缠住了母鹤的细腿。

他一步步朝母鹤靠近。

公鹤见有人来,“呼”地飞了起来,母鹤则拼命挣扎,惊惶地鸣叫……谭立知道,此刻母鹤越挣扎,丝草会缠得越紧。

⑨“怕什么,真不懂事,我是来救你们的!”⑩水渐渐深了,底下软软的,踩在厚厚的丝草上,脚板心痒痒的,好像被柔软的手指搔着,搔得他一身发软发酥。

11终于走到了母鹤的身边。

猛地,他感到身子往下沉。

水先是没到了膝关节,再往上漫,没到了大腿根,再漫到了腰部。

这一切让他猝不及防。

他慌了一一沼泽地!他想挣挫着把身子往上抬,身子却沉重如铁,依旧往下沉去,他挥舞着双手,想抓住什么……,惊骇的母鹤尖利地叫着,凄凄哀哀。

他冷静下来,伸出手去抚着母鹤的细腿,从上向下伸向鹤的趾爪,果然是被丝草缠了一道又一道。

他迅速地扯断那些丝草。

母鹤也似乎明白了这个人是来解救它的,变得很温驯,眨巴着眼睛感激地望着他。

丝草都扯断了,谭立双手托起母鹤的身子,往上使劲一送,母鹤就着力张开翅膀腾空而起。

12水,已经淹到谭立的脖子。

13他仰起头,公鹤和母鹤哀鸣而飞,围绕着他,一圈又一圈。

14他心里突然有了某种冲动,想和鹤说点什么。

说点什么呢?鹤又听不懂他的话!他想他可以做一个手势。

于是,他高高地举起右手,五个指头并拢,再把并拢的手指弯成一个向上的直角,就像鹤的长喙。

“你们懂了吧,我也是一只鹤!”15谭立的身子继续往下沉,水没过了他的头顶,一直没到他右手的肘关节,才似乎落到了实处。

水面上留着一截“鹤”的脖子和“鹤”的喙,凝然不动如一座望天的雕塑。

16不久,在湿地保护区的门口,出现了一座用不锈钢铸造的雕塑:一只向上高举的手臂,五指并拢弯成鹤喙的形状……(作者:聂鑫森选文有删改)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儿?模板: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什么事儿,结果怎样?答案:护鹤工谭立在鹤遇到危险时,尽力救鹤,尤其当自己身陷绝境时奋力救出鹤而从容死去的故事。

2、请你说说谭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解析:此题考察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

分析人物的方法:直接描写一一即正面描写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等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中心思想。

侧面描写一一也叫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一一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

温馨提示:抓住人物的所为。

模板:(1)、要结合上下文,什么情况下有这些行动?(2)、对该段中人物描写的内容进行分析。

(3)、进行整合(合并同类项)(4)、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答案:谭立是一个对自己工作尽心尽职,做事沉着冷静,为救鹤而献出生命的平凡而高尚的人。

3、文章第⑦段对主人公谭立的行动描写非常精彩,行动描写离不开动词的运用。

请仔细阅读,选择第⑦段画线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进行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特点的精细分析。

特点的内涵: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生活境遇,身体情况等。

温馨提示:(外在——内在)模板: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揭示了()的内心,刻画了()的性格。

答案:这个句子用“操”“奔”“窜”“解”“跳”“划”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谭立救鹤时动作之迅速,听到母鹤叫声而不明原委时内心的焦急,反映出他护鹤的尽心尽职。

(本题3分。

选择恰当的动词1分;心理特征1分;人物特点1分)4、请仔细阅读小说第一段,说说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四点16个字(1)交待背景: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的特点。

(2)渲染气氛:渲染了一个()的气氛。

(3)衬托人物:衬托人物此时()的心情(形象)(4)发展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温馨提示:(1)、任何环境描写的作用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四点都具备,要结合文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人物眼中之景起到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模板: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的自然环境,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出()心情(形象)。

答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一种祥和宁静的气氛,从侧面衬托出谭立和护鹤人对工作的尽心尽职。

5、谭立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难之际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请从文章11 —15段中选择让你感动的情节,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感受。

模板:(1)、用第一人称(2)、谈的内容(感受)应有针对性地从原文生发出来。

(3)、米用1 + 2或1 + 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二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答案:小说的14、15段让我非常感动。

当时的谭立已知道自己无法生还了,面对环绕着他哀鸣而飞的双鹤,他用手势表白了自己对鹤的热爱之情,表白了为救鹤付出生命的无怨无悔。

这样诗意而从容地死让人震撼、难忘,油然而生敬意。

(能选择自己感动的情节,结合具体内容阐述感动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当堂检测】人性的爱抚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

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

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

偶尔有一阵风, 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

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

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

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

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

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 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 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

“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 弹一曲吧。

”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

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

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

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

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一一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

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是的,”他说。

“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15.(2分)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16.(3分)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衬男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