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作业详解

第五章作业详解

(A*)-1=(A*)T成立.] [分析] 设A是n阶方阵,则以下4个命题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① A是正交矩阵
② ATA=E (或者AAT=E) ③ A可逆,且A-1=AT
④ A的列向量组(或行向量组)是正交单位向量组 可根据②,③或④证明或验证A是否为正交矩阵. 证法一 由于A是正交矩阵,故A可逆,且
, , …,
于是,是与等价的正交单位向量组. 利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可将向量空间的一组基规范正交化(即构造
出一个规范正交基)
解 取,
再将单位化,可得R3的一组规范正交基,
,,
2. 已知, ① 求两个向量,使它们与构成非零正交向量组. ② 已知A是正交矩阵,且第一列为,求A. [分析] ①求与一组n维列向量正交的非零向量,可利用 “齐次线性方程组 Ax=O的解集合是与A的行向量都正交的全部向量”,步骤如下:
4. 设.
①已知A可对角化,试说明理由; ②求可逆矩阵P和对角阵,使得P-1AP=; ③求Ak; ④设(x)=x2-2x-3,求(A)
[分析] 若A可对角化,即,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P-1AP=,则可逆阵P和对 角阵可按如下方式求出:
(1) =diag(1, 2, …, n),其中1, 2, …, n就是A的n个特征值; (2)
再将特征值 代入并求解. 对1=2=3,解,由 得基础解系 , ,即,对应于特征值3的特征向量. 对3= 0,解,由 得基础解系,即,对应于特征值0的特征向量. 由于二重特征值1=2=3有两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即,A的每个特征值 的重数 = 属于该特征值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值向量的最大个数),故A可对 角化.
R(2E-A+A+E) = R(3E) = n (**) 由(*)(**)两式得,R(A-2E)+ R (A+E) =n,即,
[n- R(A-2E)]+ [n- R (A+E) ]=n 上式表明, (A-2E) x=0和 (A+E) x=0的基础解系共含有n个线性无关的 解向量,即A总共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所以A可对角化.
再将正交化, ;
(是基础解系的非零线性组合,所以仍然与正交)
于是,,构成一个非零正交向量组. ② 是一个单位向量,再将上面求出的单位化,有
,
它们与共同构成了一个正交单位向量组,于是
【思考题】已知A是正交矩阵,A*是A的伴随矩阵. 证明:A*也是正交矩阵. [提示:利用伴随矩阵的性质以及正交矩阵的性质,证明(A*)T
A-2E =O,即A=2E
所以A可对角化. [此时,对任意n阶可逆阵P,都有P-1AP=2P-1EP=2E)]
②同理,如果A的特征值仅为-1,可得A=-E,A可对角化. ③ 如果2和-1都是A的特征值,根据矩阵秩的性质,有
(A-2E)(A+E)=O R(A-2E)+ R (A+E)n (*) 以及,R(A-2E)+ R (A+E))= R(2E-A)+ R (A+E)
以为行向量构造矩阵 然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Ax=O,可得基础解系,则基础解系的任意非零 线性组合都是与正交的非零向量. ② 由于A是n阶正交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列向量组(或行向量组)是
正交单位向量组(即Rn的规范正交基),因此,要构造出一个n阶正交矩
阵,需要有n个n维正交单位向量. 解 ① 建立齐次线性方程组,即 解之,得基础解系, ,它们都与正交
解 由于,故A的全部特征值为1, 0, -2.
令f(x)=x3-2x+1,则f(A)=A3-2A+E的全部特征值为f(1)=0, f(-2)=-3,于是
f(0)=1,
5. 设A2-A-2E=O,但A2E且A-E. 证明:A的全部特征值为2和-1.
证 A2-A-2E=O (A-2E) (A+E)=O 两边取行列式,得或 故A的特征值为2或-1 . (注意,根据条件A2-A-2E=O尚未确定A的特征 值,只是知道特征值取自2或-1) 下面证明2和-1必然都是A的特征值. ①已知(A-2E)(A+E)=O,其中A+EO,故A+E是矩阵方程(A-2E)X=O的一 个非零解,因此R(A-2E)<n,即A-2E=0,亦即2是矩阵A的特征值. 也可按以下方式证明2是矩阵A的特征值: 证二 已知(A-2E)(A+E)=O,将(A+E)和O按列分块,可得A+E的列向量都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A-2E)x=0的解. 又因为A+EO (即A+E中有非零列向 量),故(A-2E)x=0有非零解,于是R(A-2E)<n,即A-2E=0,所以2是矩 阵A的特征值. 证三 反证法. 如果2不是A的特征值,则A-2E0,即A-2E可逆,对(A-2E) (A+E)=O两边左乘(A-2E)-1,得A+E=O,与已知条件A -E矛盾,故假设 不成立. ②已知(A-2E)(A+E)=O,其中A-2EO,转置,得(A+E)T(A-2E)T=O,(A2E)TO,故(A-2E)T是矩阵方程(A+E)TX=O的一个非零解,因 此R(A+E)T<n,即A+E=(A+E)T=0,亦即-1是矩阵A的特征值.
(伴随矩阵的性质) 于是,
由于(正交矩阵的性质),得,故A*是正交矩阵
证法二 由于A是正交矩阵,故A可逆,且. 于是,
由于,由以上两式得,所以A*是正交矩阵.
A*=E或者
第二节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 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分析] 对于n阶“数值”方阵A,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步骤如下: ①解特征方程,得A的全部特征值(包括重根共n个); ②将A的每个特征值i代入齐次线性方程组,求基础解系,则基础解系的 所有非零线性组合就是A的属于特征值i的全体特征向量(即解集合中除 零向量外的全体解向量). (注意,根据定义,特征向量必须是非零向量)
于是有
A =0 ( 0) ”,由
3. 设,已知AT的特征值为1, 4, -2,求a, b的值.
[分析] 3阶方阵有3个特征值. 由于A和AT有相同的特征值,故A的全部特 征值是1=1, 2=4, 3=-2. 解一 [利用定理:tr(A)= 1+2+…+n;A=12…n.]
A和AT有相同的特征值,故A的全部特征值是1, 4, -2,于是 tr(A)=2+1+b=1+4-2;=2(2a-b) =14(-2).
【思考题1】设A是正交矩阵,且,证明-1是A的特征值 [分析] 要证明-1是A的特征值,就是要证明A+E=0. 证 A是正交矩阵 ATA=E,于是
已知,于是,即A+E=0,所以-1是A的特征值.
【思考题2】已知 是n阶矩阵A的属于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P是n阶可逆 矩阵,证明:也是矩阵P-1AP的特征值,并且P-1 是对应于该特征值的特 征向量. [分析] 要证明结论成立,就是要证明(P-1AP)(P-1)=(P-1)成立,并且P-1 是
A有一个特征值 0= -3 于是,有一个特征值.
第三节 相似矩阵
1. 设A和B都是n阶矩阵,且A可逆,证明:AB和BA相似. [分析] 根据相似矩阵的定义,要证明AB和BA相似,就是要证明“存在可 逆矩阵P,使得P-1(AB)P=BA”. 证 A是可逆矩阵,并且
A-1(AB)A = (A-1A)(BA) = BA 根据定义,AB和BA相似.
【思考题1】设三阶矩阵A的特征值为1, 1, -2,相应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
① A是否可对角化?②求矩阵A. 解 根据题设条件,有, , ,即
,记作
① 由于,可逆,即R(P)=3,故特征向量线性无关,所以矩阵A可对角化 (3阶方阵A有3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②
(式中P-1可用初等变换法求出,略) 【思考题2】若A是n阶矩阵,A O,但存在一个大于1的整数m使得,证 明:A不可对角化. 证法一 (利用矩阵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由于Am=O,所以Am的特征值全为0.
解 A的特征方程为:
故特征值为(单重特征值),(三重特征值,解 得基础解系 所以,是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
② 对,解
得基础解系 所以,是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 2. 设,并且是A的一个特征向量,求参数a,b的值以及 所对应的特征值.
[分析] 根据定义,“是方阵A的属于特征值0的特征向量 此可建立方程. 解 设对应的特征值为0,则[或],即
2. 设,. 已知A和B相似,求a, b的值.
解法一 (相似矩阵的特征值相同)
B是对角阵,其特征值就是主对角元1, 4, b. 由于A与B相似,故A的特征值也是1, 4, b,于是
tr(A)=2+1+a=1+4+b;= -2(a+4) =14b 得a=0, b=-2 解法二 (1. 相似矩阵的多项式也是相似矩阵;2. 相似矩阵的行列式相等)
,其中就是属于各个特征值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也就是的基础解 系.
注意,由于的基础解系不是唯一的,故可逆阵P也不是唯一的. 另外,可
逆阵P中各个特征向量的次序必须和对角阵中的各个特征值的次序一致. 利用方阵的对角化,可进一步求方阵的幂和多项式: 已知
,则 (1)
,其中;
(2)
,其中.
解 ① 先求A的特征值. 得特征值1=2=3(二重根),3= 0(单重根).
另外,相似关系属于一种等价关系(具有反身性、对称性、传递性). 因 此,如果已知A和B相似,并且B和对角阵相似(B可对角化),则A也和对 角阵相似(A可对角化). 解 ①②都是可对角化的,理由:对角阵以及上(下)三角矩阵的特征值就 是主对角元,于是3阶方阵①和②皆有3个不同的特征值,所以可对角 化. ③可对角化,理由:③是实对称矩阵.
[分析] 矩阵可对角化是指: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A和对角阵相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