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分型的进展

免疫学分型的进展

免疫学分型的进展
人们识别白血病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在诊断分型上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肉眼观察,第二阶段是19世纪后期发明细胞染色技术,开始镜下分类诊断;第三阶段为自20世纪30年代后期相继建立起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应用与白血病分型诊断,至20世纪80年代成
为FAB白血病分类分型的基础;第四阶段为在FAB分型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的基础上应
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技术和细胞遗传学技术进行白血病分型诊断;第五阶段为最近十余年,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白血病进行病理机制、诊断分型方面的深层次研究,使白血病的分类
分型诊断日臻完善,对此认识也不断深入。

当前研究白血病分型趋向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简称MICM分型。

但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具有异源性和异质
性的特点,用免疫学手段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常有紊乱现象,而且它们尚未达到实用、普
及意义上的应用要求。

因此,细胞形态学检验仍为当今最根本性的诊断手段,而理想的分类
便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提供的信息,或把新
技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性手段,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判断,不断发现和认识每一个白血病
类型的异质性差异和临床之间的联系。

因此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研究探索白血病
本质极其重要的方法,对于形态学来说又是亟须充实的新学科知识。

造血细胞分化为成熟细胞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免疫表型变化,白血病是造血细胞的
某一克隆被阻滞在某一分化阶段上并异常增殖的结果,故白血病细胞往往停滞在细胞分化的
某一抗原表达阶段,因此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相应白细胞表面抗原或胞质内的分化抗原
进行白血病类型、细胞发育阶段的鉴别,从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近来采用急性白血病的一线单抗来筛选急性髓系白血病及T、B淋巴系白血病,用二线单抗
进一步确定系内亚型。

ALL的免疫学亚型与FAB亚型之间除L3外,无相关性,有报道78%的B-ALL为L3型。

急淋免疫学分型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有差异。

急性白血病免疫诊断标志
一线单抗二线单抗
髓系CD13、CD117 CD33、CD14、CD15、CD11、CD61 Anti-MPO CD41、CD42、血型糖蛋白A
B淋巴系CD22浆、CD19、CD10、CD79a浆CD20、CD24、Cyμ、Smlg
T淋巴系CD3浆、CD7、CD2 CD1、CD4、CD5、CD8
非系列特异性TdT核、HLA-DR CD34
筛选急性白血病的免疫标记
CD10 CD19 CD22c/m* TdT HLA-DR CD3c/m CD7 CD13 CD17 MPO B系-ALL + + +/—+ + —————T系-ALL ———+ —+/—+ ———AML ————+ ——+ + +
1.ALL免疫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可分成三个阶段:1986年以前的五分法,1986~1994年的两大类七分法,1994年法国召开了国际白血病欧洲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提四型21类法。

目前较常用将ALL分为T细胞系{占20%}和B细胞系(80%)
两大型,T细胞系ALL又分为两亚型:早T前体-ALL和T细胞ALL;也有将T-cell-ALL
分为三个亚型:I型幼稚胸腺细胞型、II型中间胸腺细胞型、III型成熟胸腺细胞型;B细胞
系ALL分为四亚型:早B前体-ALL、普通型-ALL、前B-ALL和B细胞ALL。

最近C-ALL 归类于早B前体-ALL,增加转化型前B细胞ALL,白血病细胞胞质和表面M链表达,但无轻链表达,此型是前B-ALL与B-ALL间的过度型。

2.AML的免疫分型髓系相关抗原的表达反映了细胞的起源,但常不能严格代表细胞的成熟阶段。

目前已初步建立了FAB(M0~m7)与免疫学两者的联系,并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即CD34为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抗原表达与低分化形式AML相关,在M0、M1及M5a 型中往往有教高的表达率,而白血病细胞较成熟的亚型M2b、M3及M5b则极少表达或不表达;CD13、CD15和CD33与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AML相关,50%的M3可阳性;CD14与单核细胞白血相关;抗髓过氧化物酶单抗为AML所特有,比CD33、CD13更敏感。

新发现单抗CD117对隋系的特异性比CD13和CD33更好,且有较高的敏感性;抗血型糖蛋白A 或H单抗和抗血小板GPIIb/IIIa(CD4la)、IIb(CD4lb)、IIIa(CD61)、Ib(CD42b)的单抗被认为是分别鉴定M6、M7的敏感而特异的单抗,但不长表达CD11b、CD14、CD15。

目前,重点研究某些抗原的表达与临床预后有关,CD34阳性的AML缓解率明显低于阴性的AML。

CD13阳性的预后差、生存期短。

AML白血病细胞表达淋系相关抗原如CD2、CD7、CD4和CD10,一般预后较差。

免疫学分型与FAB相比,不仅更客观、准确、重复性好,还可鉴别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分化阶段及基因的克隆的特点,提高了白血病的诊断,可将99%的AML与ALL鉴别开,可明确对ALL进行免疫分型,可明确形态学不能或很难区分的白血病类型及亚型,如M0、M7和混合细胞白血病。

总之,免役表型补充了形态学的不足,提高了分型的正确性,故已成为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尚不能取代形态学的分型。

由于白血病细胞具有“异质性”和“非同步性”,且常伴有抗原表达紊乱现象,有时免疫分型的分化抗原在单抗表达上会出现一些差异,故免疫标记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已涉及到分化抗原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的领域,研究证明,造血系统某些分化抗原代表细胞因子受体、黏附分子、表面酶等,参与细胞活动。

因此,白血病分化抗原的功能亚群分类可能代表一种更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与免疫标志
亚型典型的免疫标记亚型典型的免疫标记
M0 CD34,CD33,CD13 M4 MPO,CD33,CD15,CD14,CD13 M1 MPO,CD34,CD33,CD13 M5 MPO,CD33,CD14,CD13
M2 MPO,CD33,CD15,CD13 M6 CD33,血型躺蛋白
M3 MPO,CD33,CD13(HLA-DR阴性)M7 CD33,CD41,CD42b,CD61
细胞免疫化学染色
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白血病实验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性检验技术,是细胞化学染色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属于形态学范畴。

主要用于AML与ALL的鉴别诊断、ALL的免疫分型、一些特殊型白血病诊断和形态学不能确定AML的鉴别诊断,如微分化AML、急性未分化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细胞免疫化学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对细胞内抗原或抗体性或定位的技术。

它以血液、骨髓和其他体液的细胞推片、印片和切片为标本,染色方法有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碱性磷酸酶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技术、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技术和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酶标技术等。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APAAP法和SP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免疫表型分析者则属于另一层次的细胞免疫学检查。

白血病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时,根据患者的需要选取适当的单抗种类或其组合,主要为针对性选取1~2种单抗,如抗MPO、抗溶菌酶(针对粒单系白血病细胞),CD41(针对AML—
M7或微小巨核细胞),CD68(针对巨噬细胞),CD22、CD79(针对B细胞白血病)、CD3
(针对T细胞白血病),进行定性或鉴别诊断,为一般性细胞学诊断的补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