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导数压轴题的解法探究与命制背景的分析

一个导数压轴题的解法探究与命制背景的分析

一个导数压轴题的解法探究与命制背景的分析
张嘉钦 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学 362141
发表于《福建中学数学》2015
1.试题再现
【2014年高考陕西卷理科第21题】设函数()ln(1),()'(),0f x x g x xf x x =+=≥,其中'()f x 是()f x 的导函数.
(1)11()(),()(()),n n g x g x g x g g x n N ++==∈,求()n g x 的表达式;
(2)若()()f x ag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设n N +∈,比较(1)(2)()g g g n +++与()n f n -的大小,并加以证明. 2.解法探究:
(1)由题设可知1()n g x +与()n g x 有一定的递推关系,可否运用数列的递推公式进行求解呢? 解:由题设可得:11()()(),()(())11()
n n n n g x x g x g x g x g g x x g x +====++, 因此有:11()111()()()n n n n g x g x g x g x ++==+,所以,数列1()n g x ⎧⎫⎨⎬⎩⎭是以11()1x g x x =+为首项,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因此有
11(1)1()1n x nx n g x x x +=+-⨯=+,故有()(0)1n x g x x nx =≥+ 评析:注意到1()n g x +与()n g x 的递推关系,巧妙地运用数列的递推公式,结合数列的知识进行求解,另辟蹊径,令人拍案叫绝.
(2)考虑到恒成立问题的两种处理方法,可采用直接构造函数法和分离参数法进行求解. 解法一:令()()()ln(1)(0)1ax h x f x ag x x x x =-=+-≥+,()
2(1)'()1x a h x x --=+(0)x ≥, 令'()0h x =得:1x a =-.
当1a ≤时,'()0h x ≥,()h x 在[0,)+∞单调递增;当1a >时,若(0,1)x a ∈-,'()0h x <,()h x 在(0,1)a -单调递减,且(0)0h =,所以,当1a >时存在0(0,1)x a ∈-使得0()0h x <,不合题意. 综上可得,a 的到值范围内是(,1]-∞.
解法二:由题设得: ln(1)1ax x x
+≥+在[0,)+∞恒成立.
当0x =时,上式显然成立,a R ∈;
当0x >时,上式可化为(1)ln(1)x x a x ++≤
,设(1)l n (1)()(0)x x x x x ϕ++=>,2
ln(1)'()x x x x ϕ-+=,令()ln(1)(0)t x x x x =-+>,因为'()01x t x x =>+,所以()t x 在(0,)+∞单调递增,所以()(0)0t x t >=,故有'()0x ϕ>,所以()x ϕ在(0,)+∞单调递增,min ()(0)x ϕϕ→,
由洛必塔法则可得(0)1ϕ=,所以1a ≤. 评析:若采用直接法进行求解,势必对所构造函数中的参数进行讨论;若采用变量分离的方法,分离后的函数是确定的,可借助导数进行求解,但经常会遇到所求的函数值运用中学数学知识无法求解的情景,如0,0∞∞
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适当介绍一些中学阶段常用的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 (3)若注意到本题中(1)(2)()g g g n +++是一个“n 项和式”,便可考虑另一个式子是否也可以写以这种形式,沿着这个方向,对两个式子进行变形,通过比较两个和式中通项的大小,借助前面小题的提示进行求解;另外,对于“n 项和式”,是否也可以考虑用定积分进行解题呢?若可行的话,(1)(2)()g g g n +++必为某个函数在特定区间上的“不足近似值”或是“剩余近似值”,而ln(1)
n n -+则可能是这个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定积分. 解法一:令12(1)(2)(),ln(1)231n A g g g n B n n n =+++=+++
=-++,由题设可知比较A 与B 的大小关系,只需比较n A -与ln(1)n +的大小即可,
111,231n A n -=+++
+ 12ln(1)ln ln ln 11
n n n n n ++=+++-, 在(2)中令1a =,可得ln(1)1x x x +>+,再令1x n =,即有11ln()1n n n
+>+ 取2,3,4,,n n =,各式相加,则有111ln(1)231
n n +++<++, 所以有12(1)(2)()ln(1)231n g g g n n n n
+++=+++<-++ 解法二:因为0ln(1)1n x dx n n x =-++⎰表示由曲线()1x g x x
=+,直线0,x x n ==及x 所围成的曲边梯
形的面积,而12(1)(2)()231n g g g n n
+++=++++则表示()1x g x x =+在区间[0,]n 剩余近似值(如图中所示的各小矩形的面积和),所以令(1)(2)()ln(1)g g g n n n +++<-+.
3.试题背景分析
3.1基于教材
翻阅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选修2-2第18页,习题1.2的A 组第6题:“已知函数()ln f x x x =.(1)求这个函数的导数.(2)求这个函数的图象在1x =处的切线方程.”利用导数不难得出函数()f x 在1x =处的切线方程恰好是1y x =-且图象恒在函数()f x 图象的下方,即
ln 1x x x ≥-,当且仅当1x =时取等号.适当变形得:1ln x x x
-≥
,基于这样的背景,取1x ≥进行试题的命制。

3.2高于教材 (1)把函数()ln f x x x =的图象进行平移,如向左平移一个单位,适当地变形,得到ln(1)1x x x +≥+,使得不等式在结构特征上略显复杂,在解题时若能在整体上把握式子的结构特征,利用换元法,就能揭穿其表象,发现其题源.
(2)通过函数()f x 的导函数(或原函数)来构造另一个函数()g x ,使得两个函数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增大了试题的层次性和考查方向的不确定性.这样的命题手法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如2013年全国课标卷II ,2013年陕西卷,2012年天津卷等.
(3)引入参数.通过参数a 的参与,增加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无限与有限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加大了试题的难度;为了实现其压轴的功能,在ln(1)1x x x +≥+中令1,x n x n ==或1n x n =-等,进一步与数列,不等式进行交汇.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风格.
3.3命题的拓展 利用1ln x x x
-≥不难得到以下结论: 结论1:111123!n n e e
n ++++≥ 结论2:11111ln 123
21n n n +++≤≤+++- 结论3:1
!
n e n n -< !(1)21,(n 1,n N ),n n n e +=-⨯⨯>∈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证明略.
4.解后反思
解题活动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解题时若能加强不同知识模块间的联系,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第(1)小题的由递推关系迁移到数列通项的求法让人拍案叫绝;第(3)小题中由一个“n 项和式”联想到定积分的证明方法也能让人耳目一新。

导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的有力工具,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会涉及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有限与无限等重要数学思想和分析法,综合法,换元法,构造法等常用数学方法.有关函数的压轴题,多涉及以e ,ln x x 为背景的一些恒成立,不等式等问题,这也是导数考题命制的热点,难点,只要细心观察,把握结构特征,就能巧妙地运用课本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解题.
纵观高考试题,很多好的试题都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命题专家常以教材中一些典型的例习题为背景,以此作为题源来命出高质量,高品味的试题.一定要高度关注教材的作用与教材编写专家的智慧,与教材对话,对教材中的例习题进行适当拓展或改编.基于教材的试题命制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有利于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