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考研真题 【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考研真题 【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二十年危机》[复旦大学2019年研]答:《二十年危机》是当代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爱德华·卡尔的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卡尔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局势,批判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

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为,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国家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等,都成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命题。

《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里程碑式的经典理论著作,引发了国际关系学的第一次学理论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麦金德陆权论[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答: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提出的“陆权论”又称“心脏地带理论”。

在陆权论中,麦金德把欧亚非三大洲合起来看作茫茫世界海洋中的一个岛,称之为“世界岛”,把欧亚大陆的中部看作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

心脏地带的范围从东欧平原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平原,包括俄罗斯的大部分(含中亚地区)、伊朗、阿富汗及中国的西北。

围绕“心脏地带”的是内新月地带或边缘新月地带,包括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中国及欧亚大陆边缘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麦德金认为,心脏地带的国家会不断强盛,并具备扩张到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能力。

麦金德断言,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3.斯坦利·霍夫曼[复旦大学2016年研]答:斯坦利·霍夫曼是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

斯坦利·霍夫曼曾是美国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沃尔弗斯和法国现实主义大师阿隆的学生。

他对阿隆的理论特别推崇,受其很大影响。

霍夫曼的成名之作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这是一部较早系统介绍和评述西方国际关系学的文选,入选内容均为精品佳作,尤其是霍夫曼对西方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理论和流派所作的精辟总结,使这本书成为传统主义的代表作,至今仍然有较大的影响。

4.安全困境[复旦大学2015年研]答:安全困境是指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两难抉择。

这一概念是由约翰·赫茨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来的。

他认为安全困境是一个结构概念,按照这种观念,国家追求自身安全的意图会增大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任何国家增加自身的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都会引起相关国家的不安。

因为每一方都把自己的措施解释为防御性,把另一方的措施解释为可能的威胁,从而导致国家间的普遍恐惧感和不信任感。

巴特菲尔德把这称为“霍布斯式恐惧”。

他指出,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一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现实恐惧感,别国也会对你有同样的恐惧心理。

双方都将对方看作是有敌意的且非理性的,均不肯作出可使大家都获得安全的保证。

这种状态导致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

这种实力政治所导致的安全困境,使得国际战略环境呈现出冲突状态,并导致国家在制定与实施国家战略时,不能免于国际冲突与对抗。

因此,一般来说,国家在现实政治中多采取增强自己力量的方式。

而在理论层面,针对安全困境,不同理论学派给出了不同的应对思维和主张:新现实主义者如格拉瑟认为可以通过合作性政策来实现各自安全目标;建构主义的杰维斯认为通过对国家间权力斗争施加某种规范性限制,使相关国家组成安全体制,使认同一定的准则、规则、原则来缓和这一困境。

5.复合相互依存[复旦大学2016年研]答:复合相互依存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复合相互依存论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十个方面:①强调国家之间的相互易摧性和敏感性。

虽然美苏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但是在军事上它们却是最脆弱的,在核时代条件下互为“人质”;②国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趋于全球化,即类似能源、人口、环境、粮食、裁军、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单靠个别国家的努力已无法解决;③国际关系从“高级政治”领域(指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军事战略等)逐步向“低级政治”领域(指经济发展、人口与粮食问题、社会福利等)过渡;④各国再也不能闭关锁国,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缓和与开放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⑤随着缓和形势的发展,国际合作的趋势逐步超过国际冲突的趋势;⑥武力在解决国际争端上的作用日益减弱;⑦谈判逐步取代冷战,均势逐步取代遏制;⑧研究对象从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国家转向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跨国组织;⑨主张在国际体系中以平等关系取代等级制;⑩相互依存的趋势将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起溶解作用,推动全人类利益的形成,最终将成为通向未来没有国界的世界国家的“中途站”。

6.建构主义[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建构主义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学派,其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成型并受到学术界重视,90年代中后期成为强劲的理论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尼古拉斯·奥努弗和亚历山大·温特。

西方建构主义可大体分为现代建构主义和后现代建构主义两支,建构主义的核心命题包括:①建构主义指出,除了物质结构以外,还存在社会结构。

国际政治的基本结构是一种社会结构,由共同观念决定,而不是由物质力量决定。

②认同构成利益和行为。

理解利益的构成有助于解释理性主义所误解和忽视的许多国际现象,“认同是利益的基础”。

③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互动构成关系。

建构主义的三个核心概念是“规范”“认同”和“文化”。

7.霸权稳定论[复旦大学2015年研]答:霸权稳定论是指国际霸权体系与国际秩序稳定之间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一个强大并且具有霸权实力的行为体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公益的实现;相反,在不存在霸权国的情况下,国际秩序将会是混乱无序的和不稳定的。

霸权稳定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在这里,霸权意味着一个单一的具有超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国家支配着国际体系,而霸权稳定则是在国际社会中某个霸权国的存在,对稳定国际经济秩序,发展国际公益是必要的。

它重点研究权力的分配与国际经济行为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霸权国不但可以稳定国际政治秩序,还可以营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国际经济秩序。

霸权国实力越强,国际社会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上越是稳定,随着霸权国实力的衰退,全球秩序趋于动荡不安,已有的国际制度也开始失去其应有的效用。

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很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解释在某些情况下国际体系为何能成功地运作,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国际合作却未能成功地实现。

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新现实主义者的理论核心,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不只是一种学术理论,而且是现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指导。

同时,应看到,霸权稳定论没有把非霸权国的动机和力量考虑进去,理论假设以点带面、以特殊性取代普遍性,实质上是一种强权说。

8.世界体系理论[复旦大学2019年研;同济大学2019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世界体系理论是一种以新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框架的理论,它以批评帝国主义而著名。

该理论认为,世界政治是发生于全球资本主义逻辑支配下的世界体系的范围之内。

这个世界体系的一个关键性的结果就是富裕和强大是以贫穷和弱小为代价。

对于世界体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来说,社会上的所有大事都必须在世界体系的范围内进行分析。

这样的体系有两个主要特征:①体系之内的所有特征都是相互联系的;②体系之内的所有发展,都可通过内部的事实加以解释。

9.塞缪尔·亨廷顿[复旦大学2019年研]答:塞缪尔·亨廷顿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主要著作有《第三波》《美国政治》《现代社会中的权威政治》《民主的危机》等。

在国际关系理论上,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文明冲突论。

1996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明冲突论”。

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冲突论”。

10.软实力[南开大学2014年研]答:软实力是指国家实力的无形构成,是不直接可见的、难以量化和测定的。

现代国家实力的无形构成主要有四个方面:①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作为国家实力构成中的无形要素,其核心在于这种制度是否符合该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否代表着社会向前进步的趋势。

②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府体制,与政治体制相关的,还有政府素质或政府效能,对某种政治体制的估价,也要看其是否符合该国的实际,是推动还是阻碍该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政治局势。

政局稳定与否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至关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所拥有的各种物质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没有稳定的国际政治局势,就不可能有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正常发展。

④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一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国家对外政策的取向、外交能力、对外部世界的依赖程度、在国际上的威望与信誉等。

二、简答题1.简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第一次论战,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至少说明3个学者、其论著、主要观点)。

[复旦大学2016年研]答:在以西方学界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先后出现过许多不同的学派,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第一次论战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代表者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1)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科中较复杂的一个范式,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是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爱德华·卡尔《二十年危机》和乔治·凯南《八千字电报》。

现实主义学说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包括:①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这一点是现实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

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从根本上来说不同于国内政治。

在国际体系中,不存在一个高居于主权国家之上,可以实施法律和建立秩序的世界政府或普遍权威。

在这种情况下,暴力与战争是普遍现象。

有关无政府的假定表明,国际政治是一种非合作游戏。

在这种游戏中,承诺是没有约束力的,契约的实施是根据自律而不是外部的权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