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名词解释21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15分问答题39分论述题15分xxx名词解释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
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
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农林复合经营又称混农林业、农用林业、农林业、林农间作等。
林农复合经营是将林业和农业或牧业或渔业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复合经营的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精品文档.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即林木是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林木发育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质上的变化,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
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
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森林收获作业法通常称作主伐,之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森林潜在生产力所谓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良种与良种基地良种基地,是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树根生出来幼树组天然次生林是指天然森林被砍伐后,天然次生林成森林,针对原生林,称之为次生林;也就是最初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再次自然生长繁衍所形成的天然植物群落。
顶端优势林木主茎顶芽生长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做精品文档.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顶端优势。
树种生态学特性与生物学特性是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种子园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工程造林就必定会出现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
定性间伐定量间伐森林主伐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森林更新是指在林冠下或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上利用人精品文档.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力或自然力重新形成森林的过程。
造林规划是根据造林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林业用地范围内,对宜林荒山、荒地及其他绿化用地进行调查分析,对造林工作作出全面安排并编制人工造林施工方案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封山育林是指林木的天然更新能力,以封禁为主要手段,辅以人工促进措施,使疏林、灌丛、采伐迹地、荒山荒地以及其他林地恢复或发展为森林或灌木植被。
乔林与矮林矮林作业培育的林分,不等林木长得很高大就采伐,故称矮林极性林木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选择题3、南方红攘地区,造林整地施基肥,应适当多施( B )A、氮肥B、磷肥C、钾肥D、希土元素4、在苗木速生期最主要的措施是( A )A、水肥管理B、多施磷肥C、越冬防寒D、防止猝倒病5、针叶树裸根苗造林,苗木最主要的保护措施和处理措施是( D )A、修剪枝叶B、截干修枝C、接种菌根菌D、苗根蘸泥浆精品文档.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保湿6、基层单位造林一年应先进行( C )A、造林规划B、造林调查设计C、造林施工作业设计D、落实造林地点、面积7、新造的杉木幼林,最主要的土壤管理措施是( B )A、施肥灌溉B、除草松土C、修枝摘芽D、病虫害的防治8、同一无性系的桉树人工林首次间伐可采用( D )A、上层疏伐B、下层疏伐C、综合疏伐D、机械疏伐9、由于立地较差、生长欠佳的杉木幼林,林分改造可选择( B )A、皆伐重造B、混交改造C、透光抚育D、间种绿肥10、择伐更新最适用与( A )A、天然林B、针叶人工林C、用材林D、经济林11、福建山地红壤造林,整地施基肥,应适当多施( B )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稀土元素12、针叶树裸根苗造林,苗木最主要的保护和处理措施是( C )A 修剪枝叶B 截干造林C 苗根沾泥浆保湿D 接种菌根菌精品文档.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3、基层单位造林前一年,应先进行( C )A 造林规划B 造林调查设计C 造林施工作业设计D 林业区划14、天然次生阔叶林的主伐方式,宜采用( B )A 皆伐B 择伐C 渐伐D 卫生伐15、珍贵树种楠木,造林方法应采用( B )A 裸根苗造林B 容器苗造林C 截干造林D 分殖造林16、同一无性系的桉树人工林,密度太大,第一次抚育间伐时(疏伐),可选择( C )A 上层疏伐B 下层疏伐C 机械疏伐D 综合疏伐17、次生林树种组成复杂,各树种生产力大小不均一,其经营类型应选择( D )A 抚育间伐B 林分改造C 封育D 抚育采伐结合改造18、国防林属于( A )。
A、特种用途林B、用材林C、防护林D、经济林19.福建沿海地区经营台湾相思薪炭林,其作业方式是( A )A 矮林作业B 中林作业C 乔林作业D 头木作业20、由于立地较差,生长欠佳的杉木幼林,林分改造可选择( B )精品文档.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A 皆伐重造B 混交改造C 透光抚育D 封山育林21、幼林抚育管理的年限一般是( D )A 造林后1-2年B 造林后3-4年C 造林后5-6年D 抚育到幼林郁闭22、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调控主要是( A )A 林分密度B 树种组成C 配置调控D 林层调控23、桉树短周期人工林的主伐方式,宜采用( A )A 皆伐B 择伐C 渐伐D 卫生伐24、福建沿海经营台湾相思,上层选留部分林木培育用材,下层采用平茬更新经营薪炭林,这种作业法属于( B )A 乔林作业法B 矮林作业法C 中林作业法D 头木作业法25.叶面积指数和林分产量之间的关系为( D )。
A.叶面积指数越大产量越高; B.叶面积指数越小产量越高C.叶面积指数不影响产量; D.在最适的叶面积指数时产量最高。
26.林业区划主要考虑如下条件进行( D )。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状况;精品文档.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C.社会发展对林业的要求; D.A、B和C。
27、森林皆伐后在林地最早天然更新的树种为( B )。
A、阴性树种B、阳性树种C、中性树种D、针叶树种28、砍大留小一般是在( A )。
A、上层疏伐中B、下层疏伐中C、综合疏伐中D、机械疏伐中判断题1.人工林的树高生长主要取决于立地条件。
(√)2.福建沿海地区林种规划应以用材林和新炭林为主,闽西北应以水源涵养林为主。
(×)3.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是造林树种的搭配。
( × )4.人工林轮作比连栽的效果好。
(√)5.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优点明显,而播种育苗的裸根苗造林成活率没有保证,应当禁止。
(×)6.扦插育苗能否成活,主要是穗条的年龄、长度和粗度。
(×)7.裸根苗造林时要做到挖大穴,栽正中,根系舒展,深度适宜,复土打紧。
(√)精品文档.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8.南方林区多数树种在立春前后(冬末春初)是最适宜的造林季节。
( √ )9.杉木、马尾松抚育间伐,农民认为砍大留小,小的还能再长大,最合算。
(×)10.皆伐常引起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应禁止皆伐。
(×)11、透光伐一般在幼林内进行,对于纯林,主要是间密留稀,留优去劣(×)12、在施行上层疏伐时,通常将林木分成优良木、有益木、有害木三类(√)13、影响抚育间伐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间隔期(×)14、我省现有的低产人工林,均可采取平茬复壮(×)15、福建次生林的特点是无性繁殖起源多,衰退早,病虫害严重(×)16、皆伐不利于水土保持,应当禁止采用(×)17、上层疏伐法适用于复层林,尤其上层是近熟的阔叶树,下层是中幼龄的目的树种。
(√)18、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和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到发展。
(√)精品文档.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9、中国的人工林生产力水平一般都要比天然林高(×)20、杉木萌芽林是一种矮林。
(√)21、杉木林抚育间伐时,农民说砍大留小,小的还能再长大( × )22、林业生产基层的同志习惯把第一次抚育采伐称为卫生伐( × )23、一般在纯林中,抚育采伐对林分平均高的影响不显著,对直径生长的影响极为明显( √ )24、福建的次生林多数是多伐萌芽林,没有太大价值,应当改造( × )25、森林更新与森林采伐是一个整体,是森林作业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 )26、复层林的森林环境可更好地发展珍贵用材树种( √ )27、天然林保护实质上是保育,不等同于一棵树也不准砍的保护( √ )28、矮林的树高一般都比较矮( × )29、新造幼林至郁闭前处在幼树阶段,幼林抚育的主要措施是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 )30、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处在成熟林阶段,其树高、直径、材积生长精品文档.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量均处在高峰期( × )问答题提高森林生产力的三大途径及其基本技术措施?答:三大途径有:(1)、遗传改良,提供良种壮苗。
通过遗传改良,杂交育种,选育良种,建立良种基地(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提供良种壮苗。
(2)、林分结构的调控,合理的林分密度和配置,营造混交林,建立合理的林分结构,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促使林分速生、丰产。
(3)、立地的选择和调控。
根据树种特征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地,进行必要的立地改良,如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套种绿肥、维护地力等措施。
简述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和技术体系包括哪些?答:理论基础:气象学、土壤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
基本原理:森林立地、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林分结构、林木生长调控等基本原理。
技术体系: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收获利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