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态学》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农业生态学》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
本章重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物种、时间、空 间、营养); •营养结构中重点掌握(食物链加环)
结构决定功能
• 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强弱与其结构状况 关系密切。
• 在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与功能 是相适应的,最佳结构必然产生最高效 率的功能。
• 因此,“优化结构,强化功能”已成为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经验。
3
块根块茎类
第二期 (年)
塊根莖類
块根块茎类
豆類
豆类
十字花科
十字花科
第三期 (年)
十字花科
十字花科
塊根莖類
块根块茎类
豆類
豆类
二、轮作的作用
(一)减轻病虫草害
(二)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调养地力
(三)调节茬口季节
“倒茬如上粪”。 “庄稼要想好,三年两头倒”
二、轮作的作用 (一)减轻病虫草害
1.减轻病虫害
• 作物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大多是随着时( 季节)的推移而变化的。从时间上合理 搭配各种类型的作物,使自然资源得到 最充分的利用。
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调节方法
时间结构调节方法
小麦作 果 麦、物 、 套棉与 农 玉绿蔬 套 米肥菜 作
间套 套种
作 稻动草
物 鱼物食
的 轮的动
轮 作轮物

养的
、轮
套牧

轮作与连作
(1)对资源利用的种间互补
(2)在实现系统稳定化方面的 种间互补
(1)对资源利用的种间互补
(A)借助复合群体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利 用层次的分异特性,可实现在空间上对资源 利用的种间互补。
(B)错开生长盛期可实现在时间上对资源 利用的种间互补。
(C)借助对营养需求类型的不同,实现对 资源利用的种间互补。
CROP ROTATION
轮作纲要
一、轮作换茬的概念 二、轮作换茬的作用 三、连作 四、作物茬口顺序的安排
一、轮作换茬的概念
• 轮作 Crop rotation: •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
作物的种植方式。
一、轮作换茬的概念
• 换茬 :在同一块田地上一种作物收获以 后换种另一种作物。
•根据国家农业资源状况、经济基础确定 农业发展方向。根据我国国情、地貌、 地形、气候、资源等,把我国划分为10 个大的农业发展区和38个亚区以便分别 研究其经济与生态规律。
全国综合农业区划系统(一级区):
1、东北区 2、内蒙古及长城沿线林区 3、黄、淮海区 4、黄土高原区 5、长江中下游区 6、西南区 7、华南区 8、甘新区 9、青藏区 10、海洋水产区
马唐、碎米莎草、 飘拂草的相对优 势度显著上升,鸭 舌草、水苋菜、 菵草的相对优势 度显著下降
通泉草、马唐、鳢肠、飘拂草的 相对优势度显著上升.玉米-小麦 轮作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 于大豆-小麦轮作和水稻-小麦轮 作,玉米-小麦与大豆-小麦轮作种 子库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
二、轮作的作用 (二)调养地力
(2)在实现系统稳定化方面的种间互补
(A)抗灾能力的增强使产量稳定。 (B)生境条件的改善。 (C)土壤肥力的提高。 (D)病虫草害的减轻。
(1)自然地理位置与农业生态系统垂直结构
2、农田立体模式
胶茶间作
3、水体立体模式
基塘系统
第三节 时间结构
• 各种生物种群在时间上的变化动态称为 时间结构。
• (1)换种非寄主作物; • (2)前作的根际微生物和根系分泌物抑制后作病害的发生; • (3)通过前后茬管理措施和田间环境剧烈变化达到抑制和消
灭病原的效果。 • (4)轮作可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活动。
2.防除农田杂草
• (1)换种非寄主作物; • (2)利用前作的根系分泌物抑制后作杂草的发生;(麦茅草) • (3)使生态适应性与作物相似的杂草易结合耕作等田间管理
➢生物种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 不同的物种(或类群)以及它们之间不 同的量比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 特征。
二、空间结构
大多数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都具有:
• 水平结构上的镶嵌性
• 垂直结构上的成层性
(一)水平结构
•是指在一定生态区域内,各种作物种群 或类型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所 占面积比例和分布规律),即通常所说 的区划或布局。
1、利用豆科作物和红萍固氮,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
秸秆养分归还率:K>N>P,水溶性钾(高达70%)
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禾谷类作物对氮、磷、硅吸收较多,对钙吸收较少, 而豆科作物对钙、磷、氮吸收较多,对硅吸收较少;
3、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微生物状态。
4、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 物多样性。
• 重茬:一种作物收获后接连种植同一种 作物。
一、轮作换茬的概念
• 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称为复 种轮作。
• 连作: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上连 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 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 复种连作。
一、轮作换茬的概念
第一期 (年)
豆類

1
豆类
十字花科
2
十字花科
塊根莖類
措施而防除; • (4)通过水旱轮作使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抑制和消灭杂草。
不同种植方式下杂草种子库的变化(魏守辉等,2005)
水稻-小 麦
玉米-小麦2年后
大豆-小麦2年后
杂草
种子 库密
CK

-27.16%
-44.44%
种子 库中 主要 杂草
陌 异 草 草 苋 千 等
上菜、 型莎 、菵 、水 菜、 金子
生态系统结构
• 定义: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 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间的能量、 物质、信息流的方式与特点。包括:
一、物种结构;
二、空间结构; (水平、垂直)
三、时间结构;
四、营养结构。
一、物种结构
➢又称组分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 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 间的量比关系。
中国农业生态区划示意图
(二)垂直结构
• 又称立体结构,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 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 布。利用形态上、生理上和生态上不同 的作物群体组成合理的“复合群体” , 使复合群体对环境资源利用最充分,对 不良环境条件抗逆性最强。
• 立体种植; • 立体养殖; • 立体种养
立体结构高产高效的生态学基础—— 生物种间互补
• 通过水旱轮作,使水田的土壤得以脱水产生干土效应。
二、轮作的作用 (二)调养地力
红壤区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的养分积累量(kg/ha)
轮作组合 稻-稻-油菜 稻-稻-大麦 稻-稻-紫云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