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年,陕西省专升本语文真题

07年,陕西省专升本语文真题

2007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西汉五朝掌管音乐的机构所采集的歌辞称作( )A.汉赋B.楚辞C.乐府诗D.国风2.诸子散文中善用寓言且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是( )A.《论语》B.《庄子》C.《荀子》D.《韩非子》3.《石崇与王恺争豪》一文属于( )A.话本小说B.神魔小说C.笔记小说D.传奇小说4.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雄浑悲壮B.清新淡雅C.飘逸奔放D.意境朦胧5.鲁迅的《灯下漫笔》选自( )A.《朝花夕拾》B.《坟》C.《呐喊》D.《热风》6.《我与地坛》一文的作者是( )A.张洁B.史铁生C.巴金D.老舍7.下列作者中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A.茅盾B.戴望舒C.朱光潜D.闻一多8.下列作家的小说表现出言简意赅、冷峻客观特点的是( )A.欧·亨利B.契诃夫C.培根D.莫泊桑9.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号是( )A.云庄B.放翁C.醉翁D.东篱10.《壮悔堂文集》的作者是( )A.宗臣B.梁启超C.侯方域D.欧阳修11.下列诗中属于五言律待的是( )A.《关山月》B.《饮酒》C.《山居秋暝》D.《饮马长城窟行》12.下列作品集属于闻一多的是( )A.《红烛》B.《繁星》C.《灾难的岁月》D.《女神》13.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学体裁是( )A.诗B.词C.曲D.赋14.下列选项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A.蚕食诸侯B.中石没镞C.有衣者亦衣D.岂吾相不当侯邪15.成语“分崩离析”源自( )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始得西山宴游记》D.《答李翊书》16.下列选项中未用典故的一项是(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B.庄生晓梦迷蝴蝶C.将军角弓不得控D.淋漓襟袖啼红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7.下列作品属于明代的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E.《聊斋志异》18.下列人物出现于柳宗元作品中的是( )A.段太尉B.焦令谌C.刘一丈D.马伶E.白孝德19.叙述的主要方式有( )A.顺叙B.倒叙C.插叙D.平叙E.铺叙20.以1870年发生的普法战争为故事背景的小说是( )A.《羊脂球》B.《米龙老爹》C.《万卡》D.《苦恼》E.《麦琪的礼物》21.《故都的秋》一文概括的北国秋景是( )A.陶然亭的芦花B.廿四桥的明月C.西山的虫唱D.钓鱼台的柳影E.荔枝湾的残荷22.下列选项中“见”字表示被动意义的有(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B.终必不蒙见察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主者又不即出见E.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23.对杜甫《兵车行》一诗正确的表述是( )A.新题乐府诗B.叙事诗C.采用了问答的方式D.强烈谴责了征服战争E.揭示了社会心理的转变24.《炉中煤》一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B.比拟C.排比D.反复E.借代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5.《短歌行》:“_______________,乌鹊南飞。

”26.《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

”27.《氓》:“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

”28.《燕歌行》:“_______________,至今犹忆李将军。

”29.《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__。

”30.《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___、点点滴滴。

”31.《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__。

”32.《摸鱼儿》:“_______________,何况落红无数。

”33.《行路难》:“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34.《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

”四、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列:36.服.太阿之剑。

服:37.弃甲曳兵.而走。

兵:38.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

肆:39.余因而实.之。

实:40.行十余里,广佯.死。

佯:41.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牢:42.手持尺牒榜.乡村。

榜:43.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首尾:44.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

尺牍:五、判断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正确判断题后的括号内划“√”,在错误判断题后的括号内划“×”。

45.《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 )46.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 )47.《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 )48.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 )49.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杀霸陵尉”等情节表现了李广的性格弱点。

( )50.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 )51.《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 )52.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 )53.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54.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律等。

( )六、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55.阅读《郑伯克段于鄢》的一段文字: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请回答:(1)指出这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3分)(2)这段文字中,作者描写颍考叔的意图是什么。

(3分)(3)结合全文,概括本文所表现的主题。

(3分)56.阅读朱光潜《咬文嚼字》的一段文字: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请回答:(1)用“//”号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3分)(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3分)(3)这段文字主要用了哪种论证方法?(3分)57.阅读柳永《八声甘州》一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请回答:(1)概括本词的思想感情。

(3分)(2)本词中联系上篇写景、下篇抒情的是哪一句?(2分)(3)词的下篇转写佳人,对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4分) 58.阅读茹志鹃《百合花》的一段文字: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

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请回答:(1)指出这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

(3分)(2)结合全文分析“我”在小说结构中的作用。

(3分)(3)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3分)七、作文:60分。

或生而知之 ①,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②,及其知之一也 ③;或安而行之 ④,或利而行之 ⑤,或勉强而行之 ⑥,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注】①或生而知之:有的人天资聪慧,能自然地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②困而知之:通过解决困惑疑难问题获得知识。

③及其知之一也:尽管(上述三者的)途径不一样,但获取知识的效果是相同的。

④或安而行之:有的人心安理得,能出于本能自然的行道。

⑤利而行之:出于对自己有利而行道。

⑥勉强而行之:条件或力量不够,仍勉为其难,发愤用功而去行道。

59.请根据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10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C2.B3.C4.C5.B6.B7.A8.B9.D 10.C 11.C 12.A 13.D 14.C 15.A 16.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7.ABC 18.ABE 19.ABCD 20.AB21.ACD 22.BC 23.ABCDE 24.AB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5.月明星稀26.不尽长江滚滚来27.其叶沃若28.君不见沙场征战苦29.子魂魄兮为鬼雄30.到黄昏31.别时容易见时难32.惜春长怕花开早33.闲来垂钓碧溪上34.山河表里潼关路四、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5.列:职位36.服:佩带37.兵:武器,兵器38.肆:店铺,这里指演戏场所39.实:证实40.佯:假装41.牢:祭祀用的牲畜42.榜:张贴43.首尾:始末44.尺牍:书信(说明:本大题解释意思对即可)五、判断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45.√46.×47.×48.√49.√50.×51.×52.√53.√54.√六、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55.(1)作者选择了“食舍肉”和郑庄公母子“隧而相见”这两个生活细节,将其与重大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描写,对于表现郑庄公阴险狠毒、工于心计,颍考叔聪慧机敏的性格特征,深化作品的主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