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我国体育竞赛管理的体制、种类及制度

1 我国体育竞赛管理的体制、种类及制度



我国的竞赛管理体制基本上受该体制的制约和影 响,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个系列的目的、任 务划分竞赛管理体制的类型。
运动训练的竞赛活动管理亦称竞技体育系列的竞 赛管理,在我国基本属于“集权型”的管理体制; 群众体育系列的竞赛活动管理是由政府机构与社 会组织共同管理的体制,称为“结合型”的管理 体制
余体校和运动学校的学生参加的比赛
跨行业、跨系统的比赛:一种新的竞赛形式,多以
经济实力较强的不同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为参赛单位
按参赛者的年龄分类

按参赛对象的年龄段分组市近几年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竞 赛中为鼓舞斗志、公平竞争、促进提高所采取的一种常用 的竞赛形式,一般分为一下几个年龄段或年龄组:




1883年,顾拜旦第一次提出举办类似古奥运会的 比赛,它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把过去只限于希 腊人参加的运动会扩大到世界范围去。尽管顾拜 旦的主张遭到一些反对,但在他不懈努力下, 1894年6月16日终于有20个国家派代表在法国巴 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重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国际会议”。会议作出决定,将于1896年在希腊 首都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 人对这次大会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出席开幕式的 观众达8万人,这一数字直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 会才被突破。从此,奥运会成为世界性体育盛会。
1. 2. 3. 4. 5. 6. 7. 8. 9. 10.
全国运动会 全国城市运动会 全国体育大会 全国工人运动会 全国农民运动会 全军运动会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单项比赛及我国现行竞赛制度
我国单项竞赛制度的制定原则,一方面要
着眼于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 面在安排竞赛时应注意与国内外重大单项 竞赛的周期相吻合。
1.
2.
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重点项目,包括:田径、 游泳、跳水、体操、举重、射击、射箭、击剑、 柔道、国际式摔跤、赛艇、足球、篮球、排球、 乒乓球、与毛球、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共18项。 奥运会一般项目。包括花样游泳、水球、艺术 体操、自行车、皮划艇、帆船、帆板、拳击、 现代五项、马术、网球、手球、曲棍球、棒球、 冰球、冬季两项、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 滑雪共20项。
四、当前国际体育比赛的种类及制度 1、综合性运动会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洲际运动会 2、国际单项体育比赛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分为夏季和冬季。 第一届夏季奥运会为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北 京奥运会为第29届。 冬季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是在冰上和雪上进行的, 1924年在法国夏蒙尼举办第一届。 奥运会的会期均规定包括开幕式、闭幕式在内不 超过16天。遇星期日或法定假日不安排比赛日程, 如因特殊需要,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可以相应地延 长。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运会比赛项目设置 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规定: 国际奥委会规定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至少必须包 括15个奥林匹克运动大项,而奥林匹克冬季运动 会则不存在这种最低限额。在每届奥运会后,国 际奥委会队奥运会比赛项目要给予重新审议,并 决定大小项的设置和撤消。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儿童组:10岁以下 少年组:10~15岁 青年组:16~22岁 成年组:22岁以上 中老年组或老年组:45岁~60岁、60岁以上
当然还可以有更细的分组如少年甲组乙组等。
体育竞赛除了上述常用的四种分类方法外,
还有按赛制划分、按比赛的经费来源划分、 按季节划分、按性别划分等多种方法。
三、我国现行体育竞赛制度
2、单项竞赛

按竞赛目的、任务分类
锦标赛 2. 冠军赛 3. 联赛 4. 邀请赛 5. 选拔赛 6. 表演赛 7. 对抗赛 8. 友谊赛 9. 通讯赛 10. 达标赛 11. 冠杯名赛 12. 段位赛 13. 等级赛
1.
按参赛者的组织系统分类
1.
区域性竞赛:各层次特定行政区域内所组织的本地区
各类竞赛的奖励制度
综合性运动会的录取名次、名称的确定及奖励 1. 排列并公布各参赛单位奖牌总数名次 2. 排列并公布参赛单位团体总分。按参赛单位男女 合计所获各单项前8名的分数计算。 3. 在我国竞技体育系列中的综合性运动会,凡奥运 项目的单项竞赛,奖励前8;非奥运项目奖励前6。 4. 从第7届全运会开始,实行奥运会奖牌计入全运 会和创、超世界纪录加牌加分的办法。 5. 各地在改革中也总结了一些好的奖励方法。

古希腊奥运会394年被禁止,沉睡了1000多年之 后,19世纪末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4~18世纪 中叶,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 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对古希腊文 化体育思想的高度赞美,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 的向往。18世纪初,英、法、德等国的一些学者、 专家,相继去奥林匹亚访问勘察,除发现大量史 料外,还发掘了不少和古奥运会有关的珍贵文物 和史料,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更加浓厚的兴趣。
我国体育竞赛管理的体制、种类及制度
一、体育竞赛的管理体制 体育竞赛的管理体制是指体育事业中管 理竞赛方面工作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 和竞赛制度的总和 我国体育事业的机构设置与国家行政管 理体制是相适应的,基本属于“集权型” 的体育管理体制。如下: 国家体育总局 省、自治区、直辖市体 育局 地方体育局
1、单项竞赛的种类划分 根据我国各个运动项目开展的不同情况,单项竞 赛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正式比赛和辅助性比赛。 正式比赛主要包括:锦标赛、冠军赛、联赛。 辅助性比赛主要包括:达标赛、分区赛、邀请赛、 调赛、协作区赛、通讯赛、选拔赛、集训赛、季 节性室内赛及赞助性冠杯赛。
2、我国现行单项竞赛的分级管理方法及制度 在《全国体育运动单项竞赛制度》施行法 案中规定,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区别对待; 竞技体育项目与群众体育项目区别对待; 受条件限制和普及程度不同的项目区别对 待;靠机械、智能的项目与靠体能的项目 区别对待。 根据这个原则,可把我国的竞赛项目分为4 大类:
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
吴耿安
本课程大体将将分为五部分来阐述:
体育赛事活动产业(介绍)
我国体育赛事管理的体制、种类及制度 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重点) 体育赛事的经营管理及营销 (讨论) 常用运动项目的竞赛编排方法 (重点)
体育赛事活动产业
体育赛事活动的起源 仍存争议:问题集中在对希腊、中国和埃
洲际运动会
洲际运动会是以世界各大自然区域所属一
定范围内的多个国家参赛的大型综合性运 动会,一般设项较全,赛程在10天以上, 有礼仪性活动贯穿全过程,普遍受到主办 国领导人的重视和广大公众的关注,并被 国家当作进行外交和商贸活动的机遇。 为选拔奥运会的参赛选手,各洲运动会原 则上在奥运会前1~2年进行。
单项竞赛的名次录取及奖励方法

在正式比赛和非正式比赛中,无论式集体或个人,均录取 前6名给予奖励。设团体总分的竞赛,录取办法与综合性 运动会一样。创最高纪录则按世界、亚洲、全国等层次顺 序,授予带有不同层次标志的创纪录奖章、证书及其他物 质奖励。
其他辅助性设奖
个人和集体的体育道德风尚奖。一般4天以上竞赛日程的运 动会均设此类奖,并由大会授予物质奖励。评奖比例大致 为个人15:1(含裁判员),集体在8队一下评1队,9~ 16评2队,16以上评3队。

二、体育竞赛的种类及分类
1.
2.
3. 4.
按比赛项目的数量分类 按竞赛目的、任务分类 按参赛者的组织系统分类 按参赛者的年龄分类
按比赛项目的数量分类
1、综合型运动会

一系列单项比赛集中在一次运动会进行的综合竞 赛形式。其目的在于检查训练质量和体育运动全 面开展的情况。其特点是项目多、规模大、竞赛 组织工作复杂、注重礼仪程序 一种专门项目的竞赛形式。其目的在于检查某一 运动项目的开展情况和专项技术水平,促进该项 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其特点是项目单一、便于 组织。
1. 2. 3.
综合性运动会及我国现行竞赛制度 单项比赛及我国现行竞赛制度 各类竞赛的奖励制度
综合性运动会及我国现行竞赛制度
综合性运动会一般至少设四个以上运动项
目的比赛。在国内均以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解放军和各大行业系统体协为参赛 单位,参加者通常市下一层次最优秀的运 动选手代表本地区、本行业参加上一层次 的比赛。此类运动会竞争激烈。 目前全国比赛制度的综合性运动会大约有 下面十种:
各行各业都可以参加的比赛,一般包括综合性运动会和 单项竞赛两种形式。
2.
行业、系统性竞赛:单一行业或某一产业系统举办
的、只允许该系统所属单位参加的比赛,一般包括综合 性运动会和单项竞赛两种形式。
3.
优秀运动队的比赛:以省、市、自治区以上的优秀
运动队参加的比赛。有锦标赛、冠军赛等
4.
5.
业余训练系统的比赛:以地、市、县级以上基层业
为了确保竞赛水平,国家体育总局在规模
上尽量压缩参赛人数并结合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承办竞赛的条件,规定各赛区的参 赛人数一般控制在300~400人。 如在全运会年度,未被列入全运会比赛的 项目,当年均计划单独安排全国性竞赛活 动;已列入全运会比赛的项目,当年主要 安排优秀运动队的青少年竞赛。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最早在1948年与英国斯托克曼德威尔为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受脊髓损伤的退役士兵首 次举行的运动会。 后于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了第一届残 疾人奥运会。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前身为国际大学生运动会,195 素有“小奥运会”之称,是由国际大学生 体育联合会主办,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 不超过2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28岁) 参加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
奥运会比赛项目设置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赛名额: 各国报名参赛人数是由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在 有关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磋商后确定的。一般报 名参加个人小项比赛的人数不应超过世界锦标赛 中规定的报名人数,即每个国家不能超过3人。 对于团队比赛项目,男队和女队都不得超过12队 也不得少于8队。在某些个人和团体项目中,国际 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在与有关国际单项联合会磋商 后可以增加替补队员的人数。
相关主题